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路径探析

2022-12-27 00:58蔡煜燕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与思想文化的汇聚场所,应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打造网络领域思政教育新阵地,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矩阵。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以新媒体环境为研究视域,在概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基本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了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意义,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路径,旨在为培育思想政治立場坚定的现代化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3-0195-03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了99.6%[1]。由此可知,以手机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对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在新媒体环境下建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能够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满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日益增长的智慧化、特色化、精准化、现代化需求,便于思政教育主客体及时获得思政教育信息,深入、持久、生动地开展思政教育,建构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渠道更宽广的思政教育新生态。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绕不开新媒体,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必经之路,也是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内涵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基本概念

诞生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凭借数字化媒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能够接收大学生的信息反馈,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与新方向。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作为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合体,为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路径[2]。因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就是高校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将数据信息接收和处理工具作为载体,紧扣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与认知发展特征,根据一定规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传递与反馈的一种网络形式,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平台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推动其形成契合社会所需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与信息素质。从本质上讲,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既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载体,主要功能是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在正确轨道上发展。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重要特征

1.兼容性与时效性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兼容性特征表现为:涵盖多个网络终端,如固定终端、移动终端等;具备多重功能,如大学生只需登录平台就能够同时接收到微博、微信、QQ等终端的教育教学信息,也可以在平台上自主选择学习、公益、移动支付、购物消费、社交等多样化服务。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具有显著的时效性特征,主要指该平台在收集、处理与输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具有迅速、便捷的特性。

2.交互性与渗透性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场域,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使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政教学互动,不仅大幅减少了师生间的信息传播距离,而且做到了良好的双向互动[3]。平台的形式兼容与超大容量使其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对生长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而言,网络与生活密不可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网络平台,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健康、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又可以对其思政意识形成有益熏陶与正向引导。

3.虚拟性与动态性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的思政教育环境并非实体教育情境,而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字化与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以音视频、图像、文字等形式存在,因此该平台具有突出的虚拟性特征。同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并非固定不变的网络系统,会受到平台内外部环境、要素结构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动态性发展特征。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意义

(一)时代发展所需

在现代化传媒技术与网络平台建设不断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大学生了解多方信息、接触社会的重要方式,对其道德素养、价值观念及思想政治意识的成型过程与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各大网络平台上散布的浩瀚无垠的知识信息海洋,为大学生追寻知识提供了广阔空间,很多优秀的知识都能够从网络中免费获取;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中泥沙俱下的巨量信息,使大学生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甚至会诱导大学生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动摇的现象。一项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遇到网络不文明现象的比例达93.2%,大学生支持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比例达87.35%[4]。高校作为科学创新与先进思想发展的前沿,创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保持高校时代性、引领时代新思潮的必然选择。

(二)创新发展所需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从顶层设计上要求、指导及鼓励高校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与工作途径,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能够在新形势下得到逐步强化与发展。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新媒体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通过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实现多方式、多维度、多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凭借该平台的人机互动功能,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发表见解等,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与时俱进所需

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必须与时代同进步,才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新媒体时代,网络所具有的共享性、时效性与开放性等特征,使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在教室或宿舍内就能知晓校园甚至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网络平台为大学生了解全球资讯与信息提供了重要载体,也为不同文化、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提供了主要场地。因此,开放的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的处事态度、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标准等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且极容易朝思维复杂化、选择多样化的方向发展[5]。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这一新形势,高校思政教育要想取得新进展与新实效,就必须寻求契合新媒体技术与信息传播特征的新渠道,而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就是创新路径之一。同时,该平台的建设也是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需要,对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与实效性提升影响深远。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路径

(一)新理念——引领平台构建的现代化

1.以创新理念引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

创新是增强平台吸引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也是构建集理论与实践、娱乐与教育、趣味与专业于一体的高品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核心保障。例如,創新平台的呈现方式,有机融合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全方位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及增长见识;创新平台的教育视角,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的现实学习与生活相吻合,善于利用大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以共享理念指导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

共享是实现平台价值的主要渠道与路径,也是不断扩大平台思政教育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高校内部要做到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共享,任何在校人员均可以在平台上学习与发布有关思想政治的资源,目的是借助平台互相交流与沟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与提高等;各高等院校之间也应树立共享理念,相互借鉴彼此平台建设的经典做法,强化不同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走访、举办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相互交流构建平台的有益做法,协力推动我国高等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高质量、高效率构建。

3.以绿色理念引导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

唯有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确保平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规划平台的建设重点,确保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教育有效;加大对平台建设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合理明确平台的教育定位;有机融合平台教育与课堂教育,促使两者互为补充,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逐步完善平台运行的规章制度,如合理设置奖罚制度、畅通平台沟通渠道等,提高大学生的平台参与度、活跃度,促使平台规范、有序、高效运转。

(二)新内容——保证平台构建的精品化

1.发布高质量内容,做到解读专业化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通常需要及时对重大舆情作出回应,针对新政策、新思想、新理论等开展宣传教育,对热点事件、焦点话题等进行全面剖析,这些均以专业化解读为支撑[6]。对此,高校应积极邀请权威专家学者参与文章撰写与发布工作。同时,应广开投稿渠道,鼓励广大师生踊跃投稿精品素材,引导其自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升平台的思政教育价值。

2.结合高校发展实际,打造品牌栏目

每所高校都有独特的历史底蕴与教育特长,在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融入高校特色,打造品牌思想教育“栏目”,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大学生对本校的认知与了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而且能够提升高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黏性与辨识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群体对平台的点击率与使用率。

3.深挖地区特色资源,塑造平台个性化特征

合理挖掘与利用地区特色资源,有助于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打造个性化思政教育平台。例如,高校可以积极搜集所在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等,借助新媒体,将这些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发布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上,供大学生随时随地观看与学习。将地区特色资源作为思政教育内容之一,有助于塑造更加个性化的平台特征,增加平台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对大学生形成更有力的思想政治引导,不断巩固与强化其理想信念,引领其奋发图强。

(三)新模式——推动平台构建的智能化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的智能化体现为内容推送的个性化。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大学生在平台上的群聚效应,辨别其所属群体类别与具体特征,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推送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从而优化大学生的智能化用户体验。

比如,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搜集与分析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图书馆借阅、餐厅消费、宿舍出入情况、上网浏览踪迹等数据,利用其中的数据分析、检索、个人画像等技术功能实现对这些数据沉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量化可视化受教者的生活状态、学习进度、成长情况,描述大学生“知、情、意、行”图谱,勾勒精准“学生画像”,并结合思政教育重点,动态化、全景化地呈现大学生心理状况、思想动态、行为特点和价值取向,研判学生个人思政需求,实现精准思政内容供给。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作为大学生网络言论发布的重要窗口,也是引导舆论的关键平台,可以满足各类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提高大学生平台用户活跃度与黏合性的关键。与此同时,平台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平台语言高频词和话题关注度智能化推送相关学习内容,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大学生所用的高频词汇有努力、幸福、人生、生活等,基于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词汇特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可以向大学生精准推送相关学习内容;在话题参与方面,大学生青睐公益类、综艺类、职场类、感情类、生活类等话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可据此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这些话题,通过内容推送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另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还应利用智能识别和筛选功能,对平台上的信息来源进行甄别,对敏感词汇或负面词语进行自动化屏蔽处理,做到对平台内容及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全方位监测,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的智能化体现为语音交互。在多媒体时代背景下,人机交互的最主要表现方式是触摸,而伴随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必将走向统一[7]。以语音交互为例,手机助手充分利用了语音交互功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可以尝试研发利用语音交互功能,做到智能回复问题、智能识别、智能搜索等。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条件下,高校应积极顺应新时期发展潮流,构建智能化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持续提升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提高其对平台的忠诚度。

四、结语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新媒体时代诞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不仅契合了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主动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需求。因此,高校应紧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趋势与表现特征,将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相结合,将创新思想与创新力量赋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切实发挥其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力与新旗帜。

参考文献:

[1] 张广鑫,刘春晶.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影响及应对之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9):84-86.

[2] 朱华西,谢厚亮,汪峻峰.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3-24.

[3] 庄梅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创新思考[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2-86.

[4] 强月新,刘亚.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教探索,2019(4):130-131.

[5] 朱华西,谢厚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内涵与机制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5-78.

[6] 周政龙,龙郁华,樊泽慧.关于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述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60-64.

[7] 许倩倩.应情应景原则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8):18-20.

作者简介 蔡煜燕,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政。

猜你喜欢
新媒体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