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奉献胸怀天下求真务实
——后疫情时代应重点关注的综合素质能力之二

2022-12-28 03:32河北省教育厅刘凤彪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胸怀定力素质

河北省教育厅 刘凤彪

担当奉献

信心和定力之上,就是担当的意识和奉献的精神。

担当就是主动承担责任,奉献是真诚付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是精神境界高、人生格局大的体现。这种精神境界、人生格局的修炼养成,是一个人在讲理性、守规矩的思想基础上,敬畏职责、自觉尽责,从而表现出的令人仰慕、引人追随的道德范式和人格魅力。据此,我们把担当和奉献看作是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第三层综合素质能力。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理性和规矩的光照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主动承担起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倾情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这样把义务和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主动作为,就让担当和奉献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和高尚的美德。

现实社会中,人的责任、使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感觉到它的存在,这种使命伴随人的出生而天然地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走向社会就有了在社会中的角色。一个角色有一个角色的责任,一个角色就有一个角色的担当和奉献。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能够看到并认清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是一个人哲学上的成熟;能够主动承担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是一个人道德上的自觉;而有能力完成好、落实好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则是一种无上的荣光。

——“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递交请战书的这支队伍2003年奉命奔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再次挺身而出。“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一队接一队,无惧艰险、迎难而上。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战斗、冲锋,甚至牺牲,万艰万险不辞。

——面对疫情,许多岗位上的劳动者放弃春节假期,加班加点生产急需物资,各种物资从四面八方支援而来。

——随着防控形势的严峻,工作量成倍增加。大量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和冲在前方的勇士一样,他们值得全社会的尊敬。

新冠肺炎突发疫情是一次大考,是对中国人民信心和定力、判断力和辨别力、担当和奉献精神的检验。唯有人人以身作则、谨于守规、勇于担当,才能贯彻政令、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凝聚起打赢防疫阻击战的磅礴伟力。

多难兴邦,众志成城。以担当、奉献之心仰视社会,我们会看到父母的无私、师长的关爱、朋友的亲情甚至路人的友好,因此敬畏中国的英雄本色、豪迈气概,感恩红色的党旗党徽在“疫”线闪耀;以担当、奉献之心仰视他人,我们看到的是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看到的是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因此敬畏自己肩上担负的职责,感恩每天享受的美好生活;以担当、奉献之心检视自我,就会自觉承担、自愿付出,就会不断完善、充实第三层综合素质能力。

胸怀天下

一个人拥有了信心和定力、理性和规矩、担当和奉献这些素质、能力,就具备了涵养宽广胸怀的基础和求真务实的自觉。胸怀天下、求真务实,这就是适应时代需求的第四层综合素质能力。

胸怀是一个人的眼界、情怀、格局、气度。我们常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指的就是成大事者必有大胸怀。

从综合素质能力来说,这里的胸怀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要有胸怀天下的气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怀天下、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高尚德行和高贵品质,正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轻个人、重整体、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体现。古代先贤勤俭克己,谦恭待人,以悲悯宇宙万事万物的胸怀追求“内圣外王”。这种崇高志向引领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成就的是“立德、立功、立言”精神之下的人生“三不朽”。

不管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只要我们有了摈弃自私自利之心的主动意识,有了担当和奉献的精神境界、襟怀气魄,自然就有了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就能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胸怀天下”是支撑一个人未来能够顶天立地的学识教化,是培养民族脊梁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有那么多“90后”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奔赴疫区,不计生死。他们的平静和坚定,表现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宽广胸怀。无论是定点医院还是街道社区,无论是车站广场还是码头库房,到处都有“90后”打针输液、测量体温、消毒送货、清运垃圾的身影。就像2020年最泪目的元宵晚会所说:“90后”这么快就长大了!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二是要有求同存异的格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作为政治文化和道德引领,不仅利于人际社会的和谐友善,也让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了尊重。

不管是人与人交往还是国与国交往,正是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共同性才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亲切和美好,也正是因为能够接受、包容差异和不同,才使我们能够感受道德上的宽容和尊重。这种“求同存异”观念,甚至成为我们倡导在不同意识形态下放下偏见,追求共同利益的外交政策的思想源泉。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都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视野和胸怀格局。只有高瞻远瞩,摆正心态,不被眼前私利蒙蔽双眼,才能展现出非凡的气质和定力,彰显内在的谦虚和涵养,养成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美德。

求真务实

求真,顾名思义,就是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探究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去追求最后的真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说的就是这种追求事物本来面目的哲学方法。

一方面,求真的前提是去伪。很多过来人说,去伪有时候可能就是一种感觉——第六感觉。但其实去伪是一种能力,是对一个人知识积累、阅历水平的验证。这涉及到判断力,涉及到理性和定力,涉及到政治思维和政治意识。

说到政治,很多人认为离自己很远,甚至认为讲政治就是左的表现。其实,政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教育,本身就是政治的组成部分,是政治的目的和手段。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处处都不能忘记讲政治,都要有把一切问题放在政治天平上来衡量的意识和自觉。比如网络上曾出现过很多涉及疫情的假新闻,其中不乏波及院士李兰娟等重要人物的假消息。这些假新闻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要想一想,是不是我们希望凡事都要讲求公平正义、遵守法律的善良被人利用了呢?是不是我们期望疫情尽快过去、生活尽快恢复常态的焦虑被人利用了呢?

失职者当被追责,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必须深想一层,这个时候的情绪化和对政府的不信任,对整个战“疫”会造成什么影响?

求真不是无原则较真,不是钻牛角尖。求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顾全大局,就是踏实、务实。“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告诫大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今天这个奋斗者的新时代,我们都要摒除杂念,排除干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务实的努力奔跑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胸怀定力素质
何为定力?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海归程倩云:热心如火红 胸怀似海阔
胸怀军旅梦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冬·发心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