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闻、阅读分析、提纲挈领、慎思笃行
——南京市中考历史卷材料题解题方法探究

2022-12-29 08:00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淳学校汤自新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分值本题审题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淳学校 汤自新

南京中考历史卷,从2014年开始增加材料题的分值,材料题难度明显增加,学生总体得分不高,尤其在农村中学,部分学生只能得10分左右。材料题难度大,答题耗时长,且得分不高,久而久之,学生惧怕材料题。南京中考历史卷题命题总体特点:①史料新颖、图文并茂。②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③注重时空观念和单元特征,了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重视领土意识。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博学多闻、阅读分析、提纲挈领、慎思笃行的综合素质。

一、博学多闻,要求考生熟悉教材,夯实基础

南京历史中考考点众多,需要考生熟悉教材,灵活运用。如2015年中考历史卷27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劲头、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阅读图片回答问题。(12分)

本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考查中国现代史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单元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外交、国防四大领域,需要考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考生抓住“社会主义革命”“自强不息精神”“共同原因”等关键词,结合题干,把握命题思路和立意,为解答第5小题提供了方向。

二、阅读分析,要求考生分析材料,确定考点

南京历史中考史料的选择常带有文学性,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可以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如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考生要善于分析史料,转化考点,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如2018年南京六合区二模第27题第(1)小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中“界碑”一词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考生盲目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可能会一无所获。只有抓住“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在炮口逼迫下”“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等诸多关键词,才能综合判断题目与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有关,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因而是一块“界碑”。

2017年联合体一模试卷第28题第(1)小题。

材料一 它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世界文明史》

材料一中“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考生在教材中是找不到相关描述,导致难以联系考点回答问题,只有通过“烟囱”“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综合判断该历史事件应该是工业革命。

考生只有熟悉教材,厘清中考考点,并且适当时结合生活实际,答题就会比较从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提纲挈领,要求考生掌握时空,明确趋势

历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素养。考生要在平时多加训练。如2013年联合体二模试卷第31题第(1)小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上图中①指的是哪一政权?(1分)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1分)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

本题通过《中国历史纪年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审题能力、时空概念、历史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发展趋势等。考生在审题时需要判断这段《中国历史纪年表》是哪一历史时期、考查①的是哪一政权的名称、考查②的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同时考查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四、慎思笃行,要求考生仔细审题,谨慎答题

南京中考历史卷着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其特色。学生做到掌握答题技巧,努力做到看分值、审问题、按序号、加动词、防错字等五个重要环节,方可减少失误。

第一,看分值。材料题分值一般是一问一分,考生应看清分值,做出判断,否则容易失分。如:2021—2022年度高淳区期末调研卷第26题。

材料一: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共产党”人多年奋斗的最终目标。结合所学这个目标实现的标志是什么?(3分)。

本题分值是3分,为什么本题2个小问却给出3分呢?第①小问显而易见是1分,那么判断第②小问就应该是2分。“标志”该怎么回答呢?多数考生只回答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漏写了时间“1949年10月1日”,导致失1分。

第二,审问题。虽然每年中考选择新史料、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审题需仔细,且分多种情况(以易错设问为例)。

“材料认为……”,此类设问答案在材料中找。如2017江宁二模第28题。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3)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1分)

本题中“材料三认为”是考生审题的关键所在,学生只能按命题者的思路,不能抄写教材中的观点,否则不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归纳、推断、概括)……”此类题目要回归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归纳答案。如2019年南京玄武区历史调研卷第28题。

材料一 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科学取代蒙昧……是近代社会到来引起的巨变。只有近代社会才造成产业革命,使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使世界连成一片,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的标志……——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4)综上所述,分析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因素。(2分)

本题2分,审题关键是要理解“推动”的含义,即指的是进步性因素,而不能写阻碍历史发展进程的“因素”或材料没有出现的因素,且回答两个因素。考生应返回三则材料进行提炼、概括,材料一是“文明的传承”,材料二是“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材料三是“科技的进步”。任意回答两点即可。

第三,加动词。要求考生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切忌使用口语或表述不完整、缺少动词等现象。如2019年南京中考模拟试卷第26题第(2)小题。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

(2)……“汉代封建”带来的诸侯王国问题是如何解决的?(1分)

本题书写答案时需要添加动词“颁布”“削弱”。如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考生谨记,缺少动词也会导致丢分。

第四,按序号。要求考生在答题卡指定区域按顺序答题,标上序号,不能串题、漏题。如2015六合一模第27题。在实际作答时部分学生将③和④顺序写反。

第五,防错字。南京中考评分标准,有错字即扣一分。故要求考生书写规范。以七年级历史下册为例。“隋炀帝”误写成“随杨帝”、“涿郡”误写成“涿群”、“曲辕犁”误写成“屈原梨”、“筒车”误写成“简车”、“鉴真”误写成“鉴直”、“李时珍”误写成“李时诊”、“《本草纲目》”误写成“《本草纲木》”、“御史台”误写成“御吏台”、“驻藏大臣”误写成“住藏大臣”。这些易错字学生需要常加练习,争取书写无误。

根据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特点,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梳理知识,夯实基础,查漏补缺,针对材料题题型灵活,涉及范围较广,文言文难度较大的特点,教师要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找准关键词,寻找突破口。同时,要聚焦中外改革,渗透唯物史观,训练时空观念,报以家国情怀,重视领土意识,提高文学素养。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材料题时,才会沉着冷静,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分值本题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招”学会审题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七分审题三分做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