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视角下大学生考研精准化系统指导的模式探索

2022-12-30 00:13魏锦扬衡转霞李牧涵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考研研究生同学

■ 魏锦扬,黄 雷,衡转霞,李牧涵

(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保障。在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其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是其成为此类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是提升自身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需要,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20年达到341万人,2021年达到377万人,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投身考研。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报考研究生人数不断递增,推进考研指导工作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

推进考研指导工作,可有效促进学生高起点谋划职业生涯,提升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目的性,促进学风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的素质、学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考研也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庞大的教育需求进一步促进了考研辅导市场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考研来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也是学生用来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大学生的考研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与学校培养方案有关,而考研的动力与韧性则与高校精准化的考研指导密切相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考研指导工作,把它放到突出地位,全校上下达成共识,齐抓共管,以考研促学风,以考研创人才[1]。基于此,本研究从大学生考研指导需求角度出发,对江苏省部分高校学生考研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尝试探讨促进大学生考研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精准化和全程化。

一、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江苏南京、徐州、常州、镇江等地10余所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与校教务处、学工处、辅导员代表及学生代表调研座谈的基础上,讨论制定江苏省部分高校学生考研指导需求情况调查问卷。采取线上电子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248份,有效回收率为83.2%。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共有853名学生报名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名比例达到68%,其中男生占比55.22%,女生占比44.78%,与江苏省研究生考试报名比例相当,数据具有可信性。本次调查问卷统一采取不记名方式,涉及面广、覆盖面宽,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对考研精准化指导工作的需求情况[2-3]。

二、结果与分析

(一)考研指导队伍缺乏,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首先,大学生不了解考研的相关流程,亦不清楚备考方向和目标。同时,部分学生对研究生学术生涯、未来发展情况及资助政策等不够了解,对考研缺乏信心。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分析,46%的学生认为学校考研指导工作不够完善,期待加强考研引导和支持;48%的同学表示在大二前就产生了考研的想法,但是学院考研指导工作往往是从大三开始,考研指导不及时,部分同学考研想法仅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行动;28%的同学参加考研但未达国家线;其中52%的学生总分未过线,27%的学生数学未过线,另有13%的学生专业课、英语没过线。可见,学生考研基础不够扎实,数学和英语等考研基础课程辅导班开始时间比较晚,质量不高,学生参与度低,导致考研指导实效性不强;42%的同学希望提升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日常课程中增加考研必考科目的教学内容。

在未通过考研国家线的学生中,58%的学生归因于“考研复习效率不高,有效复习时间不足”;72%的同学希望调整课程设置,在大四上学期腾出更多时间备战考研。大四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考研复习时间不足。据调查发现,由于专业特点和学校相关要求,部分工科专业在大四上学期安排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专业实验等专业课程,占据了有效的考研复习时间,导致出现逃课复习备考的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学校应在加强考研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升研率的同时,对课程设置做出更合理的部署,以便同学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考研。

(二)考研氛围不够浓厚,学习环境有待改善

学校考研氛围营造对学生考研的选择也起到重要影响。问卷显示,30%的学生受到群体效应影响,看到周边同学都考研所以选择考研,考研群体效应能够形成良好氛围,有助于带动身边同学加入考研队伍;42%的学生认为朋辈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产生考研想法;21%的学生认为学校考研激励性政策、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有效引导和鼓励作用较大;51%的同学认为学院考研氛围一般。高校教师都是硕士以上学历,经历过考研,有着丰富阅历和经验,能够针对性帮助学生开展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确方向。

考研硬件条件不足,学生管理制度需要完善。问卷显示,85%的学生期待舒适的考研环境,希望扩大自习教室空间。部分同学反映暑假期间天气炎热,考研教室没有配备空调,扎推去图书馆抢占座位或者在宿舍学习,造成浪费时间和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另外,部分同学希望延长教室熄灯时间和宿舍关门时间,学校有必要开设更多的通宵自习室,为学生考研复习提供便利。

(三)职业生涯规划模糊,考研内生动力不足

对学生本身来说,在调查影响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因素时,发现毕业生选择考研原因有经济发展的需求、躲避就业的压力、盲目赶潮流、本科扩招的压力等。而考虑毕业生未选择考研的因素时,26%的同学倾向于先工作,等以后有机会再考研。他们内心虽倾向于考研,但是考虑家庭实际困难,往往选择先步入社会就业,减轻家庭负担。学生对考研奖助政策不了解,误以为考研培训费及研究生学杂费较高,而选择放弃考研深造。

根据调查结果,38%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优势不明显,考研深造能暂缓就业压力,为将来更好就业储蓄力量。其中,10%的同学虽报名研究生招生考试,但最终未能参加考试,这部分同学目标不坚定,在尚未决定是否工作之前,将考研作为逃避就业方式,导致出现报名研究生入学考试却不参加考试的现象;32%的学生希望考研深造,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实现自己的科研目标追求。这部分同学对学术研究充满热爱,发自内心想考研,执行力更强,考研成功率更高。还有的考生没有坚持下来,中途退缩,没有坚持到最后进场。有的考生虽坚持进考场了,但考了英语、政治后因缺乏信心而没有考专业课。由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陷入考研“盲目跟风”误区,应引导大学生明确目标,激发考生内生动力,以真切的实际行动,坚定付出,才能有所收获。学校应加强对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宣传,依托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可以顺利完成学习,免去学生的后顾之忧。

(四)自我审视能力欠缺,考研全程指导偏弱

学生对自我审视能力欠缺,考研院校设定过高。据调查分析,15%的同学初试达国家线未进复试,其中51%的同学属于考研初试总分偏低,未进入复试线,20%的学生属于未通过报考院校分数线,不愿意调剂。真正进入复试的同学中录取比率高达82%,其中进入复试未被录取的原因主要是考研初试线偏低,导致总分未达到要求。一般来说,考研分数能达到国家线,其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满足研究生的要求,但是未达到报考院校要求。学生尽管已是成年人,但是其心理成熟度仍不足。在决定考研、选择考研院校与专业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特长、个性,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不顾个人实际情况盲目地选择考研。这部分学生未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在择校前期,未做足前期资料搜集工作,没能正确预估自身实力和准确把握目标院校要求,致使出现不能被录取,后期应加强引导,帮助同学准确定位自己,选择合适的报考学校和专业。

考研全程指导偏弱,学生容易中途放弃。据调查,21%的同学认为成绩一般,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考研不自信,担心考不上。可见,考研动员时间应该提前,在入学教育中要加强考研意识引导,关注基础科目学习。34%的同学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会出现焦虑、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不佳等情况,导致中途放弃考研,浪费宝贵时间,在学生备考全过程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和身体状态,顺利参加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同学中通过国家线的比例达到72%,所以坚持到最后十分重要。

三、构建精准化考研服务工作模式

考研与教学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考研学生的需求与学校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如何保证考研学生圆满地完成学业,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质量标准,既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组建考研指导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前提

考研服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学改革、学习氛围营造、学生日常管理及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需要教务处、学工处、宣传部、团委及各学院等多部门共同协力做好考研指导工作,形成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的良好格局[4],加强考研工作重视程度,成立校院两级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考研工作纳入学院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考研服务工作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推动各学院加强重视,提升考研指导工作积极性。校考研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考研服务指导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制定切实可行的考研指导、服务、支持和激励措施。其次调整培养方案,妥善安排教学课程,大四第一学期提前或推迟课程设计及社会实践的时间,使考研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安排考研相关知识教学,提高考研复习效率。对考研学生,有针对性地对高等数学、英语、主干专业课等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加强。数学及英语成绩等是影响考研成绩的关键因素,加强数学、英语考研辅导班建设,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专业课成绩在考研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考试内容固定,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专业课重难点,既能在考研初试中拉开差距,又能为考研复试打好基础。组织考研指导教师认真钻研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变化规律,找出课程常考知识的难点部分,有针对性融入日常基础课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树立考研信心。

(二)营造浓厚考研氛围、做好后勤保障服务是重点

考研氛围对考研学生来说,是促进良性竞争的催化剂。营造浓厚的考研氛围,提升学生考研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从思想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形成人人唯恐落后的学习心态,推动人人带着钻研精神学习。考研氛围好的班级和宿舍,学生考研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作息时间更加规律,促使形成赶、比、超的学习氛围,考研成功率更高。激励学生考研,可以通过校网站、表彰大会等对成功录取为研究生的毕业生进行宣传,消除学生对于考研的畏惧感,萌生考研的意愿。同时,对于考研经验的分享,也对考研学生有极大的帮助。

学校方面,改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备考环境和后勤保障;院系方面,在适当的时间节点对考研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优化考研环境,在图书馆中设立考研资料室,有计划地采购考研复习资料,供学生借阅,设置考研信息专栏,及时分享最新的考研信息。为考研同学开设固定复习教室,配备空调、饮水机等基础设施,为考研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考研后期,学生需要更多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学习成果,可适当延长考研教室开放时间和宿舍楼关门时间,开放通宵自习室为学生提供便利。在寒暑假期间,允许学生留校复习,并提供良好的住宿和饮食服务。高校每年在研究生录取结束后,及时制作横幅或宣传板对录取学生进行表彰。树立考研典型,扩大影响力,激励学生理性考研。充分调动各部门协同服务,为研究生考试做好后勤保障。

(三)抓好学业规划指导、激发考研内生动力是关键

学生考研动力重要的同时,亦要抓好学业规划,走出考研误区。部分学生受到就业压力和父母的期望,看到朋辈都考研而“盲目跟风”[5]。大学生自身要真正认识到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激发自身考研动力。在整个大学期间,做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和形势,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专长和性格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对自己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以便在面临考研与就业问题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

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可有效扩展知识面、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和未来职业竞争力。入学初期设立考研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考研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考研,增强学习主动性。加强考研激励政策的宣传,如常大学生手册规定,考研英语通过国家线视同通过英语四级,可顺利拿到学位证。及时宣传国家和学校对研究生的奖、贷、助、补的相关政策,可保证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部分学院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激励政策,如对参加完全部科目的同学报销报名费,并对考研分数较高同学设立奖学金,鼓励积极投身考研队伍。奖励制度、考研优惠政策等外生激励可以有效转化为学生考研的内生动力,激励更多同学加入考研队伍。

(四)精准分析学生特点、建立全程考研体系是保障

针对考研群体的复杂性,精准分析不同学生特点,整合有效资源,为考生提供全程化考研服务[6-7]。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则需要考研指导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加强全程化指导。首先,学校从报名指导让学生了解考研的基本框架,与专业相关的考研信息,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目标院校,为提前备战考研做好思想准备。通过考研动员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报考院校总体情况和招生形势,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其次,做好服务保障,帮助学生坚定考研信心。班主任和毕业班辅导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考研动态和心理变化,定期做好暑假和临考前的考研慰问工作,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最后,复试指导是保证学生成功录取的关键阶段。在考研成绩公布后,辅导员根据学生初试成绩提供针对性指导。尤其是考研成绩超过国家线,但是未超过往年考研录取线的同学,录取比率风险较大,考研辅导老师进行复试专业课程、实践技能提升和复试面试技巧专题辅导,进一步强化考生薄弱知识点,增加复试成功率。而对于考研失败的同学,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挫败感,分析考研失利原因和影响因素,协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做好推荐就业和“二战考研”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考研研究生同学
我的考研故事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