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决策:周密考虑,几经波折

2022-12-30 07:4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分洪三峡工程国务院

“在共和国年轻的历程里,她的最高权力机关专门对某项建设工程作出决策,这是第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造长江三峡大坝逐步提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程,从1953年提出三峡工程方案到1992年国务院批准兴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历时39个年头,其决策过程几经波折,倍受世人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按照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治理长江洪水的初步打算,刚刚成立的长江水利委员会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研究长江防洪上。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提出在荊江大堤南岸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的计划。1952年初春,荆江分洪工程开工,75天后竣工。

1953年2月,毛泽东乘“长江”舰视察长江,随行人员中有被他称为“长江王”的时任水利部部长林一山。

听了林一山对长江的基本情况、洪灾成因以及除害兴利的种种设想汇报后,毛泽东提出:“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那个三峡工程怎么样?”此后,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先后六次召见林一山。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虽然保住了武汉的主要城区,汉口堤防仍有64处决口。仅湖北境内,被淹农田就达2127万亩,受灾人口926万,死亡3万人,京广铁路100多天不能正常运行。经过这次洪灾,新中国领导人认为,对于长江防洪来说,荆江分洪工程54亿立方米的分洪能力只能起到缓解洪灾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患。

1956年2月,三峡工程规划设计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时,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乘兴写成气势磅礴的《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成为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美好向往。

1958年2月,周恩来率领100多位专家考察三峡。同年4月,中央下发关于三峡工程的第一个文件——《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同年底,长江水利委员会完成了《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确定三峡大坝的坝址在三斗坪,正常蓄水位200米。三峡工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曙光。

然而到了1960年,国民经济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援华的水电专家,三峡工程被迫搁置。但兴建三峡工程的梦想并没有就此破灭,周恩来提出,对三峡工程要“雄心不变,加强科研,加强人防”。

1970年,武汉军区和湖北省联合向中央呈送了修建葛洲坝的请示报告。12月26日,毛泽东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四天后,葛洲坝工程开工,“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葛洲坝工程规模巨大,技术问题复杂,它的建成,说明我国技术人员已有能力修建世界第一流的水利工程。实践证明,葛洲坝工程从各方面积累经验,可以说是三峡工程最全面的实战准备。

1980年7月,邓小平从重庆顺江东下。江轮驶过西陵峡的青滩后,他站在甲板上,举起望远镜久久地凝望着眼前一座船形的小岛。此岛叫中堡岛,是三峡中唯一的岛屿,后来设计中的三峡大坝轴线就是从这座小岛上横贯而过。邓小平到达武汉后,马上开会研究三峡工程问题,并认为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和防洪作用巨大。两年后,国家计委向邓小平汇报三峡工程勘察情况时,他坚定地表示,赞成低坝方案,希望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当时陈云、李先念、胡耀邦、万里等中央主要领导人都赞同低坝方案,也有人从关心国家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引起争论。

1986年3月31日,邓小平接见时任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时说:“中国政府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人民,对于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绝不会草率行事的。”同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对这项关系重大的工程,中国政府将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

在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大力推动下,三峡工程勘察工作进入调整期。

1986年6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通知,责成水利电力部要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特别强调要注意吸收有不同观点的专家进行进一步论证,重新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报告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后,再提请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对于国务院下发过“红头文件”的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党中央和国务院进行重新论证,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很快,水利电力部成立了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下设14个专家组,聘请40个专业的412名专家全面开展三峡工程的论证工作,论证内容包括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水库移民安置、生态环境问题、经济上的合理性、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和兴建时机等。

两年后,论证工作全部结束,14个专题论证报告有9个获得一致签字通过。1989年9月,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提交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峡工程对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这份报告推荐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大坝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出台并没有使反对的声音减弱,三峡工程的上马又一次被延缓。

1992年3月6日,经过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拿到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首开重大工程经人大审议表决的先河,显示了三峡工程的非同小可。

4月3日15时20分,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最后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当时新华社的报道记录了这样一幕:“掌声里,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掌声里,人们知道,在共和国年轻的历程里,她的最高权力机关专门对某项建设工程作出决策,这是第一次。它意味着一个中国人做了70年的梦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责编/李希萌 责校/张超、陈小婷 来源/《三峡工程:国之重器 百年梦圆》,朱娟娟/文,《中国青年报》2021年4月2日;《三峡工程的提出和决策》,魏廷琤/文,《百年潮》2009年第11期等)

猜你喜欢
分洪三峡工程国务院
韩江分洪方案研究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国务院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郑守仁:大洪水可以检验三峡工程的“成色”
兰沟洼蓄滞洪区分洪口门合理宽度分析
国务院确定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研究
大名滞洪区分洪口门位置的确定
北关分洪枢纽液压启闭系统控制维护保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