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论语》

2022-12-31 10:53
文化产业 2022年34期
关键词:舞雩封地通达

《论语》颜渊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说道:“假若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答:“您治理国家,为什么要杀戮?您要是好好治国,百姓也会好起来。领导人的德行如风,老百姓的德行如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

【评析】孔子反对暴政,主张“德政”。领导者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仁德者的所作所为。统治者残暴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抗。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子张问:“士要怎么样才算通达?”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呢?”子张答道:“在诸侯的国家一定有名声,在大夫的封地一定有名望。”孔子说:“这叫有名声,不叫通达。通达的人,本质正直,讲道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常常想谦让别人。这样的人仕途一定通达,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通达。有名声的人,表面仁德而行动却相反,以仁人自居而毫不迟疑。他们在诸侯的国家徒有虚名,在大夫的封地也虚有其名。”

【评析】本章孔子提出了一对相互对立的名词,即“闻”与“达”。“闻”是虚假的名声,并不是显达;而“达”则要求士大夫必须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的德性,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这里讲的是名实相符,表里如一的问题。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樊迟跟随孔子在舞雩台下游逛,说道:“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改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说:“问得好!辛劳在先,享乐在后,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吗?检查自己的错误,不指责别人的缺点,这不就消除潜在的怨恨了吗?因为一时愤怒而不顾自身,甚至不顾自己的双亲,不是糊涂吗?”

【评析】孔子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过多地指责别人;注意克服情绪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安危作为代价。如此便可以提高道德水平,改正邪念,辨别是非。

猜你喜欢
舞雩封地通达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楚国宗法封君的特点
《曲江二首其一》
【微言微语】
通达青岛
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同学会二首
“国家”一词的由来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风乎舞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