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新闻舆论引导力建设研究

2022-12-31 11:23左甲历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舆论体系

◎左甲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18)

媒体融合使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受到冲击,新闻舆论引导力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严重威胁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开展。在此背景下,新闻舆论引导力建设逐渐成为新时代新闻媒体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鉴于此,新闻传媒领域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媒体融合的影响,解析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建设要点和建设方向,彰显新闻舆论引导价值,促进新闻信息的广泛传播。

一、媒体融合视域下新闻舆论引导力建设要点

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需要突出重点、关注热点问题,因此,在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应重点强调以下重要内容。

(一)紧跟社会热点,关注舆情动向

新闻媒体在建设新闻舆论引导力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实践和热点问题,对新闻体系中的时政内容、就业内容、健康内容、经济内容等对多方面新闻信息加以整合,基于媒介融合环境的影响重点对网络平台上的社会热点信息、引发群众广泛关注的信息筛选和梳理,紧密结合舆情动向确定舆情引导方案在新闻报道中形成对社会新闻话题流量的掌控,从而使新闻舆情引导工作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力的建设效果。

(二)强调信息权威,突出引导时效

新闻媒体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重新闻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实践中突出强调“时、度、效”,使舆论引导工作能表现出较强公信力。特别是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在舆情引导工作中,应第一时间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应从网络舆情信息中辨别谣言内容,并通过真实信息的发布、把握时机灵活引导舆论,降低谣言的不良舆论影响,使主流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多方技术融合,提升媒介形象

媒介融合环境的形成使主流媒体话语体系的建设产生了去中心化的效果,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要想强化舆论引导工作,就需要高度重视自身媒介形象地树立和媒介公信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基于媒介融合的影响,新闻媒体可以积极探索多方技术的整合应用,促进H5、直播、VR技术等在新闻报道中的开发,构建新闻互动传播体系和沉浸式体验传播体系,使公众更加接近新闻现场,减少谣言出现的几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方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实现对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多平台传播,不仅能提高舆论引导效应,还能在新闻舆论传播中构建多元化的话语体系,形成反映民生问题、报道客观现实的新闻主体,从而促使新闻舆论引导力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媒体融合视角下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建设措施

新闻舆论工作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法,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引导力和传播力,适应新时期分众化传播和差异化传播的趋势,促进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构建。因此,在媒介融合视角下,应重视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建设,可以从以下视角提升舆论引导力建设效果。

(一)不忘初心,坚守主流媒体新闻传播优势

媒体融合视角下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建设应该坚持内容根本,强调内容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优势作用,确保新闻报道传播中不忘初心,能凸显传统新闻媒体的内容传播优势,打造特色新闻品牌,优化舆论引导效应。具体分析,媒体融合是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和组织框架的中心设计,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将新闻内容生产作为核心和基础。所以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视角下,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内容传播范式,从大众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内容的精心选择和策划,打造多元化、多对象的融合新闻产品,凸显权威报道、专题报道、新闻时评等优势资源的影响力,使传统媒体的优势新闻资源向新媒体领域延伸,从而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彰显舆论引导力,促进新闻信息的高效化传播。

例如,新华社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坚守初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准确定位正确的舆论导向,将传达群众心声作为重要的传播方向,使新闻内容能凸显积极的价值取向,能显著突出新闻舆论传播和引导工作的综合有效性。具体而言,新华社主动探索个性化、多元化媒介融合产品的构建,对场景化、移动化的新闻报道模式进行系统的开发,构建了“新华全媒头条”新闻产品,形成了“新华媒体方阵”,能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对报纸、杂志、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多种载体和平台进行融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开展新闻报道,形成了积极的舆论引导效应。在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就借助多平台、多端口打造专题报道形式,设置了“全景冬奥”“知己赛场”“中国军团”“冰雪大咖说”“冬奥零距离”等不同的新闻播报板块,还从舆论引导的角度开展了《新华社评论员: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当美食遇到冬奥 文化记忆里的精彩“食”刻》《冬奥场馆昵称中蕴含的中国式浪漫》等诸多类型的报道,通过新闻报道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信息,有效促进新闻舆论引导空间的构建,使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1]。

(二)与时俱进,革新新闻传播组织模式

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提升与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存在直接关联,还会受到新闻规划模式改革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应该重点从创新新闻传播组织模式的视角,针对新闻舆论引导和控制工作的开展进行探究,通过新闻生产流程的创新设计,丰富新闻内容和舆论话语体系,形成新的新闻表达形式,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控制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

1.创新生产流程,改变组织模式

新闻生产流程的创新和组织模式的改变能形成新的新闻传播系统,可以通过多元化信息的筛选和新闻报道话语体系的构建,改变新闻传播模式,形成现代化的特色传播体系。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在新闻传播工作的过程中,系统的探索中央厨房新闻传播模式的构建,在实际开展新闻传播工作的过程中,凸显“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方面的工作优势,优化新闻内容生产,尽量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促进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改革和优化[2]。

例如,人民日报在融媒体时代开展新闻传播工作的过程中,就探索了全新融媒体工作室的构建,系统针对“报、网、端、微”新闻采编和新闻传播模式进行系统的整合,释放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活力。在人民日报创新新闻生产流程的情况下,主要是联合微博和直播平台,构建人民直播、人民短视频报道体系,能整合消息、通讯、评论、图片、视频、VR、H5等多种差异化新闻报道资源,形成新的新闻内容生产和报道体系,全景式、立体化地呈现新闻信息,优化创新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同时,人民日报还重点针对时政新闻、财经新闻、文化教育新闻等内容进行整合,优化重大新闻信息报道效果,使融媒体时代人民日报的新闻舆论引导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创新表达模式,丰富新闻形式

为了能促进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提升和优化,新闻媒体需要有意识的针对新闻表达模式进行系统的改革,对新闻内容的生产形式和传播模式实施科学调整,确保能借助无人机技术、AR技术、VR技术等的综合应用,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支撑下,丰富新闻形式,促进新闻内容的更加广泛传播,以此为基础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整体发展成果[3]。

例如,新华社在开展2021年“两会”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重视对人工智能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不仅重视借助人工智能平台的应用,实现对上亿网页的精准扫描,科学做好舆情分析工作,还能在平台上实现对可视化图表的生成和视频的剪辑,丰富新闻表达形式,如《习近平2021两会“微镜头”》《微视频:携手》《蓝图如画,规划纲要谋划未来》《这篇重要讲话,习近平用“心”至深》以及融合报道《遇见5年后的你》《3D立体音像分析丨这样看,政府工作报告更“声”动》“张扬两会日记”系列Vlog、“手语国歌”短视频等。同时,新华社借助全新的智能化新闻传播模式开展新闻报道工作,使新闻报道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可以有效促进新闻信息内容的高效化发展和传播,循序渐进地提高新闻报道工作的整体质量,从侧面改善新闻舆论引导力,加快新闻传媒事业的建设发展进程。

3.开辟传播渠道,打造全新产品

在开展新闻舆论引导和传播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积极探索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从多角度丰富传播渠道,确保能构建多元化的传播体系,使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得到系统的构建,展现新闻传播的综合效果,为传播体系的完善夯实基础。同时应该重视媒体融合下新闻产品的开发和创新,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吸引受众的目光,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例如,江苏融媒体中心在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探索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多元化传播模式的构建,重点针对抖音、快手等新闻传播模式进行系统的开发,还借助虚实结合新闻传播体系的构建,使新闻传播工作中形成了人机互动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在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能产生沉浸式的感悟和体验,可以直观地了解新闻信息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为了使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凸显新媒体时代的优势,还要注意主动构建完善的受众互动平台,引导受众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和新闻内容体系的建设实践中,坚守初心,与时俱进,完善传播组织体系,显著优化了新闻传播工作的综合效果[4]。而在开发新闻报道新产品的实践探索中,人民日报为了能突出新闻趣味性,强化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体验,还推出了《word 我做主》的rap 动画的特色新闻报道模式,依托微信平台传播新闻信息,使动画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也能通过动画新闻提高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度,形成良好新闻传播效果,使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力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深度挖掘,完善新闻舆论话语体系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是新闻报道中的重点内容,新闻工作者要想提高舆论引导力,在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过程中,就要根植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倾听群众的声音和群众的诉求,制作有温度的新闻作品,从而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新闻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彰显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在融媒体环境下传播新闻信息,新闻工作者应该准确定位群众需求的变化,分析群众行为习惯,善于学习群众的语言表达,形成能突出群众语言特色、能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的话语体系,从而提高群众对新闻传播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保障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例如,在央视关于“新春走基层”的新闻报道工作中,央视新闻记者就深入群众生活开展新闻报道,用新闻镜头真实记录春节期间群众的真实生活、反映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展现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牺牲奉献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如《走进北京红树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我在岗位上 新疆和静交警徒手凿雪洞避风雪》《三口之家远隔千里 云端团聚送祝福》《驻守50年 守护故宫的消防人》《山东青岛:候鸟迁徙路上的“守护者”》等,将新春期间不同行业工作者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比较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能通过群众关切问题的采集和报道,形成特色的舆论宣传工作和引导工作,实现对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构建。此外,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编辑部和人民视频平台,还联合打造了特色节目《解决了吗?》通过百家媒体的联动,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真实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了舆论引导效应,使新闻舆论引导力显著改善[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积极开展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重点针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加强对国内和国外两个舆论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个舆论场的控制,使新闻舆论引导力建设能得到不断的提升。唯有如此,新闻舆论引导力建设工作的开展才能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才可以更好地促进新时代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高效化发展,借助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推进促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逐步提升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舆论宣传和控制进程。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舆论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