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法下的初中生“技能+体能”双提升

2022-12-31 12:25李仁桧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初级中学张建材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灌篮 2022年14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竞赛体育教师

李仁桧 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初级中学 张建材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我们都知道,作为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方法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其身心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核心素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包括运动能力的提高,其中,运动能力包含: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体育教学不单单是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服务,而是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这些收获不仅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还有收获规则和纪律意识,以及对于体育文化知识的掌握等。体育课堂的目标达成也不再是追求高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基于教学操作,将不同教学法用于指导运动技能和体能练习,是实现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多数情况下,中学体育老师只是单方面地将体育知识输入到学生的体内,使其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对体育知识缺乏探究精神,甚至出现了抗拒心理。同时,老师们在组织教学时,也没有注意到不同的学生体质和需求,常常在操场上里组织几分钟的集体活动,然后应付式地教一些技术动作,既不能提高他们的体能,也不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更不能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和“健康”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整体,“技能”和“体能”也应在体育教学中相互促进。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实现“体能+技能”双向提高的主要手段。

抛开体育课堂教学的多种限制性因素,教学方法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科研水平,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应强调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1]。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单一地靠“练”是不可取的,还要在长期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习惯,以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体育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以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上,积极探索运动的精神与知识[2],从而更加愉快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不同教学方法在“技能+体能”模式下的运用

(一)融合式创意教学法,双向发展

体育课程教学的方法选用,应该以教学的目标为依据,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原理和知识,体育运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知道体育课上应该教什么,更应该知道如何教,这需要体育教师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探索精神。通常,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采用的是讲解示范、直观教学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探究法等等。

直观教学法中有一种教学方式为“创意启发式教学”。创意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鼓励、启发、大胆地表达思想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探究和主动是学生的创造力之源[3]。但是,一般的创意启发式教学已经食之无味了,需要注入新的血液。我们可以从启发的过程和教学的器材等入手,设计一些与体能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素质练习。

比如,在“跳高”课上,体育教师们可以在利用跳高的器材,弹跳板、横杆、体操垫等围绕体能素质设计一些练习方法,跳高跳远类的项目需要较好的弹跳能力,可以用横杆做开合跳、交换跳等,体操垫可以架起来进行腾空跳等等。还可以结合所有器材进行闯关练习,这需要教师提前备好课,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只能使用这些准备的工具完成特定的练习后才能过关。接下来,同学们就可以去思考了,这些工具的用途是什么?进而引导出这堂课的题目:跳高。而后,就可以进行跳高的技术教学。通过学习技术之前的练习对跳高的特征有初步了解之后在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的、多变的环境中体会到跳高的各种技术、技巧,从而产生一种想要亲身体验的冲动。这样,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器材的作用。在一次次的努力下,每个同学都成功地抵达“彼岸”,充分体会到了自身的智慧。

同时在教法的选用上,也要注重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以促进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动力。初中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认识水平得到改善,体育基本知识、体能、运动技能和运动体验得到明显发展,注意力得到了增强,体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增强。

(二)差异式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是围绕学生而展开。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从体育基础知识、知识储备、运动技能水平、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选择后教学。比如,在基础长跑的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想要使学生突破自我,可以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难度,使学生逐渐接受挑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出相应的指导,不能忽视技术动作的教学,例如:在跑步时,如何正确地呼吸,如何正确地进行摆臂训练。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坚持完成练习内容时,教师要能及时变换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用适合于他自己的难度水平进行接下来的训练。

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训练目的,力求使每个学生在运动中都能得到快乐和成就感[4]。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篮球技能分为 A.B.C三个级别,对应的是高、中、低三个级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C级的学生相对能力较弱,老师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投篮,第一步是让他们在操场周围跑步,当他们热身结束后,让他们进行一次单腿的跳跃训练,然后用左手和右手来进行多次的无球模拟练习,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肌肉记忆。第二步,是让学生在篮网的下方,双腿分开,做好上举的准备,同时,前腿的膝盖也要稍稍抬起,做好投篮的准备。而第三步,就是让他们在篮网两到三米的范围内,做一个走路或者跑步上篮动作。而 B级的学员,对这些动作都比较熟悉,老师可以让他们做热身、运球、三步上篮,不用做过多的准备。A级别的学生对于投篮动作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了,设计的教学内容就要从提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出发。

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化进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体能和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也可以对班级的整体水平和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合理有效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乐趣,“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差异,是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补充式训练教学法,全面提升

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学生运动素质的提高也是每一节课的重点。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会在每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内容简单、组织灵活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可以针对本节课的主教材内容进行补偿式设计,再结合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差异,结合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这些练习可以是对主教材练习内容的一个补充,也可以是对下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提前预热,更可以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当然,考虑到时间和教学环节的分配,这些教学练习的设计是要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并且简单易行的联系方法和内容。

例如,在进行上肢力量为主的教材教学时,相应的素质练习就要以上肢力量或者核心力量为主,在进行单个球类的技术动作教学时,为了后面的组合技术学习以及比赛教学,可以安排相应的力量和速度方面的素质练习,但是主要的练习手段一般是跑、跳以及一些力量练习,学生不喜欢练习甚至厌倦,从而导致效果不佳。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着设计新颖有趣且有针对性的体能游戏,举例来说,一档流行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里面就有许多游戏都是利用了体育课程里面的内容,而且设计有趣,如负重跑、爬坡跑、追逐跑、跳高、游泳、跳远、撕名牌等,这些都可以放到学校的体育课上,让同学们通过游戏来掌握各种动作技巧的同时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补充式教学是一种很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法,也被广泛地运用在教学中。

(四)常赛式单元教学,强化素质

体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核心推进不同形式的活动拓展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互渗透、用新颖有效的方式完善课堂教学。想要提升课堂趣味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但是作为初中生,身心发展慢慢走向成熟,单纯的游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会让他们更加喜欢竞赛,新课程理念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不是单独划出一个时间段进行竞赛,而是将竞赛融入每一节常态课之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个教学单元的竞赛计划,再将竞赛内容安排在每一节教学课之中,兼顾趣味性的同时将时间控制在6-10分钟不等,在进行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前就向学生告知竞赛内容和规则,并进行每周或者每月一次小的“运动之星”评比,发放奖状。当然,这些竞赛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兼顾体育后进生,对竞赛项目的安排要多元化,对于一些身材较胖的学生,他们在跑的项目上不占优势,但是在力量等投掷项目上可以有一席之地。可以进行个人赛:如跳神、踢毽子、跳远,也可以进行团体赛:如迎面接力、拉绳角力、两人三足等。

将体育教学与竞赛结合起来,这是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的方向,更加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竞赛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改变体育课堂的沉闷感和单调感,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三、结论与建议

(一)把握好教材中技能与体能的关系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准确把握好体能与技能的关系,体能是基础,无论是采用哪种形式的教学方式,都应该密切关注体能教学,将其与整个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而服务[5]。要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与技能目标双达成,体育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必须过硬,教学设计不能利于形式。

(二)设计好体能与技能教学案例

在新课程大力倡导体能与技能共同发展的今天,要想在教学中将体能与技能双向发展做到实处,就需要形成可参考的理论材料。体能和技能双提高的落实,不仅需要教师的智慧创造,也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因此,教师和学校可以进行团队研究,充分利用各级资源,在体能和技能双向发展的教材教法开发上做足功夫,再结合学校的体育特色和教学环境设计一些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教学案例,同时也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引进到学校课程资源中。

(三)保障好学生的运动训练安全

在培养中学生体质方面,首先,不能一味地追求一种训练方式,兼顾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同时要准确把握体育教学的规律,避免拔苗助长。其次,还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成长特点,因材施教,采取最科学的教学方法,防止运动损伤,以达到最好的练习效果。最后,要针对中学生各个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以及学生的体能特点和身体机能状况,合理地选择不同的训练项目和强度。在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练习环境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科学训练,总之,体育教师要抓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认真思考,优化教学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技能和体能双向发展。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竞赛体育教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