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2-12-31 13:34杨其滨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者媒介师生

张 亮,杨其滨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受到普遍认同。高校通过网络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也是贴近学生实际学习与生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教育主客体关系日趋平等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从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角度出发,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即通过符合社会主流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对受教育者加以引导,使其产生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普通的教育活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体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学生辅导员队伍、高校的校园网站管理人员等,教育客体则多为高校的学生[2]。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处于相同教育环境,教育主体拥有绝对主导地位,牢牢把控教学过程,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状态存在着不平衡性。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赋予了教育客体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主要表现在教育过程参与的自由权、教育内容选择的自觉权、价值观念认同的自主权等诸多方面[3]。在网络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平等,师生间交往活动逐渐向更加平等的良性互动方向发展。

(二)教育内容的展现更加直观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般包括网络政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等。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均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拥有极其鲜明丰富的内涵,但受制于学生的理论水平、实际认知,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讲授法被大多数教育者所采纳,但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感受多是抽象与枯燥的,学生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然而,在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直观多样的方式被教育者所采用,教育者以更直观的方式为学生传递知识。教育者将教育内容由抽象化为具体,由枯燥化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学懂、学通、学实。

(三)教育载体的样式与时俱进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已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4]。因此,高校应多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进而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传统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如短信、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如论坛、贴吧、知乎等)、校园网主题网站、各类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随着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广受学生群体欢迎的平台陆续出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了一批受众更广泛的、全新的、可依托的教育载体。高校通过合理运用新的教育载体,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与价值引领作用。

(四)教育环境愈发开放与自由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育环境多为教室、实验室等固定场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同一场所内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中,有些学生因为羞怯、紧张等原因,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而教育者受教学进度等影响,也未能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互联网具有传统授课平台完全不具有的特性即虚拟性,每个人都以符号、虚拟个体的形式存在,学生更容易减轻自身压力,愿意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表达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整个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开放与自由。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者话语权在降低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处于一个固定且封闭的教育环境内,整个教育环境的中心位置被教育者牢牢掌控,教育的话语权也同样如此。而主体话语的说服力、客体活动的接受度、话语内容的感染力、话语形式的创新度、话语传播的覆盖度和话语语境的优化度等都是话语权的核心要素[5]。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信息平台逐渐兴起,使得信息获取通道多样化、快速化。学生可以在其中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及问题的答案,学校、教师、书本等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者的权力正在一点一点被解构,教育者不再处于权威的地位,教育者的话语权也在逐渐降低。

(二)师生间交往情感弱化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师生处于同一时空进行沟通与交流,彼此的音、容、笑、貌都可以直观地表达与感受,师生间交往的情感浓厚。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受时空限制,师生间交往似乎更加便捷,但由于网络自身带有的虚拟性,使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远远高于现实生活,此时的师生交往似乎总是隔着“一层纱”“一片雾”“一堵墙”。由于师生间并没有现实中那种真实的交往情感体验,师生间通过网络中的语言、文字等所带来的情感表达程度,远远没有现实中所产生的情感表达强烈,师生间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是“难理解”“看不透”“冷冰冰”,导致师生间的交往情感逐渐弱化,甚至给师生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三)教学效果表现不明显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存在差异,因此,即使在面对相同的教育内容时,也会有不同的学习状态及表现。如果想在教育过程中,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6]。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自主性增强,拥有更多选择权。当教育内容展现给受教育者时,他们可以选择“既听既看”“只听不看”“只看不听”“不听不看”。受网络交往局限性的影响,教育者很难及时检验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若学生长期保持“只听不看”“只看不听”“不听不看”的学习状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高校所预期的育人成效也将无法实现。

(四)网络监管体系不成熟

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自由、多元等特性,人们选择浏览内容的自由度在不断增强,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时,高校学生难免会受到影响。由于网络交流具有隐匿性,使得人们对自身话语行为变得更加随意,加之网络的监管体系不成熟,使得小部分非主流的思想观点混迹其中,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尚浅的高校学生而言,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如果此时没有合理的监督与管理,高校管理者、教育者等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合理引导,就会直接影响到现阶段世界观尚未定型的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五)媒介素养教育不完备

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众多课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我国多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不完备,主要表现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内容十分单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形式过于简单。而且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专门面向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7]。与此同时,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度也很少,大多数学生主要把学习精力和时间用于专业课学习且缺乏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

三、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提升教育者的话语权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要素来看,主体话语的说服力是影响话语权的决定性要素,要想提升教育者的话语权,首要方法就是构建权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线,必须要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二要制定严格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地去对照实施,让学生意识到教育者在工作中的认真与严谨;三要强化学生对教育者的价值认同感,即教育者应以平等开放的交往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与双向互动,使二者达成共识;四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间性,即教育者与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寻求尊重与平等,使二者保持平等的交流与互动。

(二)营造和谐的交往氛围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变得“机械化”,同现实相比缺少了真实与生动,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也在弱化。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教育者与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两者间必须有一方起主导作用,而教育者正在发挥着这种主导作用,这也给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工作之余,教育者应多学习和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多思考自己平时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是否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与心理,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去营造良好和谐的交往氛围,更好地帮助师生建立起信任关系,这有利于二者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提升师生间的情感关系。

(三)及时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课堂教学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教育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重点之一[8]。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是容易操作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也较为完备且成熟。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还需继续完善。因此,教育者要充分借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及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如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教育者应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改变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环节。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考查时,也要多运用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四)加强监督与管理力度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学生处于互联网的两端,二者既是信息传播者,又是信息接收者,拥有双重身份。网络具有即时性、开放性、超时空性等属性,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十分迅速且影响广泛,这就要求教育者与学生共同承担起监督与管理的责任。教育者可以选拔一批思想积极、乐于在网络上发表正能量言论的学生,使其作为教育者的得力助手,如学生在网络上发现不恰当言论,及时将此信息向教育者进行反馈,有利于教育者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者也要积极探索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服务自身工作,如利用“问卷星”来编辑“高校学生日常使用软件种类及使用时间”等相关问卷,通过问卷得到数据,进而多去浏览学生经常使用的APP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想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丰富网络中的对话内容及提高互动交流水平等,都需要高校、教育者、学生共同努力来提高媒介素养。对于高校而言,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与相关经费投入,既可以通过招聘来“广纳英才”,也可以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对于教育者而言,既要主动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也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短视频号、抖音等平台,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知识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提升媒介素养,增加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保质保量地学好相关课程。

猜你喜欢
教育者媒介师生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