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新生研讨课引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31 13:37袁海波张春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睡眠中心吉林长春300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长春300
吉林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训练项目研讨医学生

袁海波,于 蕾,李 丹,张春晓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睡眠中心,吉林 长春 300;.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 长春 300)

“新生研讨课”是一种专门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这种课程形式最初起源于德国,但大家普遍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生研讨课是1959年在哈佛大学最先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国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且于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1]。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由于其形式新颖,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灵活自由,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研究型大学中得以开展。这也是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新生研讨课从改善思维模式、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这一目标出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小班讨论课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医学类新生研讨课开设的理念、目标、教学模式、管理机制是当前探寻医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对于医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拓展学术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医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是开展医学教育研究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1 新生研讨课的背景和目标

新生研讨课的前身是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新生教育课程”,目的是帮助新生选课及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环境,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2]。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主要教学方式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等。普通大学的新生研讨课以引导学生适应性转变为主;研究型大学则以学术性专题为主。基于学术性转变功能的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于1959年,首创于哈佛大学。之后多所高校将新生研讨课纳入本科教学体系,如俄勒冈州里德学院。相继美国大批综合性大学如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纷纷开设新生教育课程。目前,新生研讨课在美国大学取得了普遍成功并发展成为一种特色课程[3]。目前超过87.30%的美国大学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其类型涵盖拓展性新生教育、基础学习技能、单一主体、多主题研讨课和专业方面的研讨课五种。经调查普遍认为新生研讨课有助于提高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利用校园服务和设施,更有效地加强师生课外沟通和接触,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等。

我国的新生研讨课实践始于2003年,首次开设于清华大学。我国的新生研讨课的萌芽和发展主要原因被认为是怎样消除广泛存在的新生不适感,也有被认为是源于国内高校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对新生研讨课开设的需求。不同地域、不同种族背景,文化、经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对其都会有所影响。尤其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引发的失落、迷茫,角色的转变或者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会导致其焦虑、困惑甚至产生孤独感等考验。国内一些重点大学也针对本科新生开设了此课程,进行探索型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尝试。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江南大学、济南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等。学生在新生研讨课上的主要收获为对专业的认识更全面,思维和学习方法有所提升,与知名学者和专家直接互动,增强了沟通能力。

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国内知名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经验,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吉林大学各个学院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其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确立自己的兴趣目标,树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学习理念,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医学生而言,刚刚上大学接触的医学课程往往非常抽象,与高中课程差别很大,略显枯燥无味,极易让大学新生失去兴趣。新生研讨课作为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的巧妙连接,必将在医学生的教学以及医学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良好的保障。

2 以临床医学新生研讨课引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为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于2007 年启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逐步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的出现是针对就业市场,用以较早地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益举措[4]。吉林大学作为第一批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60所高校之一,每年都积极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年来,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立足于本专业,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不遗余力,取得成绩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由于医学专业的专业性较强,低年级学生还在进行医学基础课,尤其是医用数学、医用物理、医用化学等训练,或者仅仅接触医学生理学、医学解剖学等较浅的医学专业,所以极大地受到了专业知识的限制。因此,当大学二年级开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时,在选题时学生感到茫然,严重缺乏研究方向,好多选题偏近基础医学,并且研究内容不全面,研究思想不深刻,往往与临床应用相关性较小,有些同学在不懂得专业医学知识的前提下,得到的科研成果必然不显著、不新颖,这也成为当前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主要困难所在。因此,迫切需要在医学生没有开展临床课程之前,较早地了解医学整个系统框架,让学生较早地培养专业甚至亚专业方面的浓厚兴趣,为未来纪念培养专科型人才埋下伏笔。

新生研讨课的开展为解决上述困境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以新生研讨课为切入点,通过教学讲座,教师的启发、引领,学生大量的文献查阅及师生之间积极参与的讨论交流,使医学学生在入学初期就有机会了解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一个专业上较早地了解科研前沿。学业期间,除了完成课程考试外,更多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学校也非常有可能因此培养出高精尖的医学人才。新生研讨课的教师掌握知识要足够全面,要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最新信息,向学生介绍各个专业的特点及前沿发展,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科研的浓厚兴趣。以临床医学新生研讨课引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建立科研思维、学习文献的查阅及科研论文的撰写,为医学生后续大创项目申请乃至未来从事的研究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经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3 临床医学新生研讨课引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教学实践

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患者,对患者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属于医学领域下属的一级学科,其下面包含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18个二级学科。由于其较强的专业性,各学科知识点纷繁复杂,学生们对其了解甚少,尤其一年级的新生更是毫无学习方向,学什么?怎样学?这是每一名医学新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学会如何学习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

3.1课程设置: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的新生研讨课,应该在专业课程特色、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及未来发展方向上的指导、讲解内容上花费更多时间,体现该课程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上的优势与新生学术性转换的属性[5]。为使新生能够充分了解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特色,吉林大学医学院新生研讨课以各临床学院为依托,相关科室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构建了不同的课程内容供学生选择。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15人,配备主讲和辅讲老师各一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课堂、融入集体,体验专业的氛围。

3.2教学方式:新生研讨课首先要解决“学什么”,研讨课教师来自吉林大学医学部临床与基础各个学院,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各学科的特色、发展特点及学科前沿,使学生了解学科内容的同时,对学科特色、发展及待解决的问题产生兴趣,更感兴趣的同学会深入研究学科专业出现的问题,这样就引领到了一个科研初期;进一步教给学生“怎样学”,在介绍各个学科发展的同时,传授给学生怎样学习该学科的经验,为激发科研的兴趣,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提出问题并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通过参观临床医院,开展临床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生以座谈或研讨的方式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挖掘新生的学术兴趣与潜力,培养新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加强作为医生所必备的人文教育。

以内科学新生研讨课“睡眠与脑科学”为例,教师将每班学生进一步分成3~4人的小组,为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教师在课前即建立了微信群,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由于学校已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所以选取本研讨课的同学必然对睡眠与脑科学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大脑的概况,哪些学科与大脑的生理病理疾病有关系,分管内科还是外科,比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理卫生科、睡眠中心等。通过课堂ppt生动地讲述脑功能及脑科学的前沿发展,激发学生对探索神经科学相关问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浓厚兴趣查找相关医学资料。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方面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作业,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将所查阅的资料整理并进行汇报交流。最初,学生还会不断地询问,寻求帮助,包括查文献、制作ppt等。当兴趣已经固定,学生安心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反而是学生们在消化、在寻找自己最有用的信息,然后形成自己的想法,甚至迸发出自己的科研思路。教师在此期间要做到随问随到,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尽最大能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营造互动式教学氛围。部分课程为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睡眠中心,并亲身体验睡眠监测过程,亲自观察学生自己的各项睡眠生物电指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学生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4 临床医学新生研讨课引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

新生研讨课结束后,课题组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共118人,结果显示:①新生研讨课的收获:学生认为新生研讨课有助于尽快了解和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的87人(73.73%);认为有助于了解相关专业的科学前沿进展,开拓视野的89人(75.42%);认为新生研讨课对未来学习研究方向的确立有指导作用的50人(42.37%);认为对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有引领作用的41人(34.75%);认为有助于新学期选课的44人(37.29%)。②新生研讨课对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作用:41.53%的学生认为新生研讨课对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帮助很大;34.75%的同学认为比较受益;18.64%的学生认为一般受益;5.08%的学生认为无作用。③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请情况:参与调查的118人中,有84人参与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请(71.19%),其中69人成功申请到相关项目,申请成功率为58.47%。④新生研讨课对未来的职业方向选择的影响:67.80%的学生认为新生研讨课对未来的职业方向选择有一定影响;22.03%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大;10.17%的同学认为无影响。

5 医学新生研讨课引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思考与展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认知个体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或吸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求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由“重教法”向“重学法”转变,由“重灌输”向“重引导”转变,强调知识获得是认知个体的主动建构[6]。新生研讨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适应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的获取不再是重点,应充分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授,而是通过学生演讲、讨论、辩论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一种全新的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为其后续医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理念已经普及。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基于知识输入”的传统课堂授课仍是各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7]。

新生研讨课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新生研讨课过程中渗透科研元素,为医学生今后的大创项目、研究生培养等各阶段学习提供了方向,为早期选拔医学人才做出很好的铺垫。通过新生研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能力,这是新生研讨课的目标之一[8]。目前各高校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方式多为互动式研讨,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团队交流与团队合作的机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离不开人际交往与合作,对于医学生而言,面对复杂的病情,面对患者及家属,更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新生研讨课为医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医学新生研讨课引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生研讨课不是以教师为主,但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授课教师需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掌握相关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尽可能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医学新生研讨课引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进行更深入的尝试。在医学生步入大学之初,点燃医学生心中的星星之火,必然形成日后医学科研发展的燎原之势。

猜你喜欢
训练项目研讨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更 正1
更 正2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