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式城市更新与公共空间重构以武汉市武胜路新华书店地块为例

2023-01-02 06:16李臣王莹
中华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华书店城市更新用地

李臣 王莹

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了十余年,中国城市化由增量开发转向城市更新为主的存量发展。转型期城市更新需要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以灵活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设计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以“问题诊断,针灸微改”为导向,挖掘并完善可利用的公共空间,彰显社区文化特色,提升社区健康活力,达到城市与市民的效益最大化。本文以通过局部拆除、针灸微改、打通路网、文化提升等针灸式城市更新策略,为解决存量发展的城市更新,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一、项目概况

项目所在老硚口区域是汉口的起源之地,因汉正街商贸兴起,见证武汉历史变迁。文化底蕴浓厚,历经三代沧桑,聚集四堂文化,见证汉口市井生活故事。武胜路新华书店成立于1957年,经历多次扩建改造,经营范围从地下一层至地面四层,是武汉新华书店直营店中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卖场,也是武汉人心中的人文地标。

新华书店片规划范围东临武胜路,南至中山大道,西接荣华二路,北临荣华街,总用地面积3.75公顷,规划计容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商务用地,包括办公、商业、居住等功能。现状场地已经拆除完毕,作为临时停车场使用。周边建筑以6~11层居住建筑为主,是武汉市典型的存量发展城市更新用地。

二、针灸式城市更新特点

“都市针灸”(Urban Acupuncture)概念最初源自于西班牙建筑师和城市学家马拉勒斯(Manuel de Sola Morales)。马拉勒斯认为“针灸”是指一种小尺度的城市更新,这里的小尺度更新是相对城市区域大尺度更新而存在的。同时,这种小尺度更新除了在更新规模方面相对较小之外,还拥有相对较短的实现周期,能够较快呈现更新后的社会效应。

如果把城市看作人体,“针灸术”就是在思考,选择最佳的“穴位”进行小规模的介入改造,从而触发周边环境,以激发城市的活力和自身的可调节机制,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项目现状问题

1.日照情况不佳

项目自身计容建筑面积较大,开发强度较高并且项目西北侧集贤雅苑、幸福一村、地质小区、武北公寓等小区,自身日照情况不佳,存在不满足大寒日一小时情况。若拆除项目用地西侧幸福一村后,圣锦苑、地质小区、集贤雅苑日照情况依旧不佳。如按照传统增量开发模式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开发难度较大。

2.公共空间不足

项目周边现状小区交通混杂、公共空间不足。交通方面,车行、人行交通混行为主,车行道路处于饱和运行状态,人行交通未形成步行体系。公共空间不足,周边小区人口密度较大,人均绿化面积不足,配套设施老化,亟需改造提升。

3.交通组织不畅

项目周边居住小区周边道路狭窄并且不通畅。区域内存在3条断头路且用地与西侧幸福一村仅有一条6米宽公共通道,北侧黄金公寓建筑占用城市道路,导致荣华路无法与武胜路直接相连。

4.区域文化缺失

通过对消失和保留的历史遗存的梳理,分析出周边以新华书店、武汉市文物商店、武胜路文化市长、汉正街、淮盐巷、汉口慈善会等为代表的书香文化、汉商文化、市井文化、杏林文化四大文化主题。但是现状大部分历史文化已经消失,区域没有任何纪念性的标志物,区域文化缺失严重。

四、针灸式城市更新策略

1.以特色文化重塑为内核的城市更新项目

项目所在老硚口区域是汉口的起源之地,见证武汉历史变迁,区域文化底蕴浓厚,历经三代沧桑,聚集四堂文化(书香文化、商业文化、杏林文化、曲艺文化)。当前,新华书店片历史遗存逐渐消失,人文氛围淡化,亟需文化焕活。方案深挖武胜路区域四大文化主题,将特色文化融入城市更新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艺术综合体。

方案通过曲水流山新华书店的品牌引入,引领云庭文化沙龙、老硚口文化展示馆、创客工坊、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打造汇聚艺术文创的城市文化艺术综合体。通过打造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汉派”市井文化聚合地、焕活历史记忆的 “武胜里”文化新地标。将新华书店重新引入商业综合体,结合中庭打造立体化书香文化主题。通过文化复兴、注入活力、产业支持等方式,引入图书大世界、都市茶座、文化展览、文化剧场、国际艺术节、创客空间、艺术教育培训等业态,实现武胜路新华书店地块文化的复兴。

2.统筹开发与老旧社区改造的城市更新项目

统筹考虑项目开发与周边老旧社区,将老旧社区居住环境不佳部分的居住功能进行置换,改造功能与武胜里城市文化艺术综合体整体打造,形成有机整体。

对标杭州大悦城及热电厂文化综合体,提出文化复兴、注入活力、产业支持三大规划策略,以文化产业大厦、武胜文化中心、新华书店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综合体,构建多元业态的生活美学体验,结合艺术、人文和自然、以“博物馆零售”商业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通过外围车行道路,实现用地内部人车分流;以“文化书街”与社区人行流线动静结合,串联项目内部各个区域。建筑形态上采用层层叠退和多级绿化空间,与周边小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3.针灸微改,还原城市公共空间

周边以老旧社区为主,方案建设对周边影响较大。项目以“问题诊断,针灸微改”为导向,方案采取针灸式微改策略,根据项目对周边老旧社区的影响,实现一栋一策,对每栋楼根据环境影响进行定位及居住环境分析(声、光、热),还原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现状建筑间距、日照分析和城市交通等综合分析,建议局部针灸式拆除幸福一村1号楼部分、2号楼,黄金公寓。

对比传统整体拆除模式,拆除建筑面积减少50%。拆除建筑后,利用现有空间新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空间。通过梳理并提升社区功能结构,挖掘并完善周边小区可利用的公共空间,彰显社区书香文化特色,提升社区居民活动空间。

对社区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划分为居民活动区、社区服务区、书香阅读区等,重塑邻里功能,实现社区分块有序,功能明晰。明确公共空间,划分等级功能,提升公共环境品质,营造舒适丰富的交往空间;方案对周边平庸化、片段化和消隐化的社区微空间进行挖掘,拆除私围、私建设施,重点改造规模过小或形状不规则、无法整体开发的零星地块,街道沿线因建筑退界形成的未被充分使用的消极空间和街角空间,建筑之间不规则的外部空间和建筑间距空间,推进针灸式综合整治与更新。

4.窄路密网,打通社区毛细血管

伴随居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机动车成为城市家庭的生活必需品。破解老旧社区“停车难、行车难”成为城市更新的重难点。

针对“行车难”问题,应在综合协调平衡车行步行和社区安全的前提下,方案通过拆除黄金公寓建筑,拉通城市路网,统筹完善开发用地和存量用地之间的公共通道,提升社区可达性,构建开放社区。社区“窄路密网”微循环道路系统,明确道路功能定位,打通现状断堵头路,拓宽局部内部道路,对破损路面进行综合整治,形成对外衔接顺畅,内部交互易达便捷的道路通行空间。优化微循环公交线路,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社区居民出行便利度。

针对“停车难”问题,应通过对道路、停车、交通运行现状的综合评估,拟定静态交通组织原则,明确各路段的功能与作用,小区内合理施划停车泊位,实现应划尽划,为应管尽管提供基础;通过打通小区内部公共空间和开发用地公共停车场资源,结合实际情况错峰停车,创新停车形式,最大程度弥补停车缺口;合理布设非机动车泊位及充电设施。结合小街区、密路网特点,系统优化进出口设置,机动车、行人交通组织。

五、总结

以“问题诊断,针灸微改”为导向,挖掘并完善可利用的公共空间,彰显社区文化特色,提升社区健康活力,达到城市与市民的效益最大化。本文以通过文化提升、针灸微改、打通路网等针灸式城市更新策略,为解决存量发展的城市更新,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猜你喜欢
新华书店城市更新用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实体书店稳中求索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回不去的书店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准备新课本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