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消、补、养”中医序贯疗法辨治小儿反复功能性便秘

2023-01-03 02:53王追越袁振华徐婷婷任献青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消积脾虚大肠

王追越,刘 华,袁振华,徐婷婷,张 霞,任献青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便秘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可分为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便秘两种,90%以上儿童便秘为功能性便秘[1]。患儿常自觉痛苦,若迁延不愈则引起肛裂、脱肛或痔疮等症,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有缓泻剂、润滑剂、微生态制剂以及胃肠动力药[2],短期或可改变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3];中医多采用通下、峻下之法,短期疗效明显,但易伤脾胃,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小儿便秘的基本病机为“热、积、虚”,针对小儿生理特点和便秘病机,采用“清、消、补、养”动态序贯疗法,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1 “热、积、虚”为小儿反复便秘基本病机

小儿反复便秘为虚实夹杂之证,“实”为肺热肠燥、食积内停,“虚”为脾虚失运、阴津亏虚。积热耗气伤阴,更致脾虚阴亏;脾虚失运、阴津不足则更易积食、化热。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作用,致便秘反复不愈,日久更生他病。

1.1 “热”为肺热肠燥 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与五脏相关,与肺脾肾三脏关系较为密切[4]。《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云:“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肺与大肠相表里,主宣发肃降。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布散津液至大肠,有助于大肠通降。二者相互配合以保证糟粕的正常排出[5]。然肺为娇脏,易感邪气,而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6-7],引发肺热。一方面,肺热下移于大肠,致使大肠热结,耗损阴津,便秘难通。此即为《幼科铁镜》所言:“肺与大肠有热,热则津液少而便闭。”另一方面,肺热于内则宣降失常,肺失肃降,气不下行,津难下达,引发肠燥津亏、腑气不通,最终导致大肠传导不畅,大便秘结不通。正如《血证论·便闭》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

1.2 “积”为食积内停 《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言:“小儿无知,见物则爱……父母不知,纵其所欲……无不与之,任其无度,以致生疾。”若小儿饮食喂养不当,添加辅食过快,或过进炙煿荤腥、肥甘厚味,多食肉蛋奶等高蛋白饮食而缺少蔬菜等膳食纤维的摄入,则易致食停中焦,难以下行,食停日久,久则成积,积久化热,积热互结。中焦胃热炽盛传与肠腑,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传导不行,糟粕内留,腑气难通,以致大便干结难解,发为便秘[8]。

1.3 “虚”为脾虚失运、阴津亏虚 小儿便秘日久,反复发作,其根本原因即为脾虚失运、阴津不足[9]。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精微的需求较多,但“脾常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如此则脾胃负担相对过重[10]。因此,若小儿饮食、起居等稍不注意,就易引起脾失健运。脾虚失运影响中焦气机升降,引发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水谷化生津血不足导致津枯肠燥;小儿脾弱、大肠传导无力、肠腑津液不足而致腹胀、食积、便秘等症[11]。《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大小便门》亦指出:“大便不通症候,有虚有实不同,虚为津液少流通,肠涩不能传送。”小儿本就“阴常不足”,又有脾虚失运引发津血不足,加之反复便秘、积热日久则更加耗损阴津。阴虚津少则小儿肠道失于濡养,无水而舟停,上下不通发为便秘。

1.4 虚实相互影响 脾虚失运、阴津不足则肠腑干涸,糟粕难行,日久积而成热,则积热更甚,腑气不通;积热甚反易耗气伤阴,则更致脾虚难运、阴津亏少。此二者相互转化、恶性循环、虚实夹杂,最终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阴津亏乏无以濡润,大肠传导功能失司,糟粕难以排解,积热难以清消,粪便积于肠腑无法排出,而致便秘难除,反复发作。

2 “清、消、补、养”动态序贯疗法

小儿反复便秘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多表现为“标实”积热之象。医家使用清热通泻之法后虽大便可下,但小儿脏腑娇嫩,通下之法易伤脾胃,损伤正气,更使“本虚”——脾虚津亏,复致便秘。由此虚虚实实,反反复复,导致便秘迁延,痛苦难愈[12]。基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运用“清、消、补、养”动态序贯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疾病反复。在疗程早期重在清热消积、润肠通下,但不可攻伐太过,疗程不可过长,以免损伤脾胃;在疗程中期增加健脾养阴之品,以顾护脾胃;在疗程后期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养法调理体质以纠偏。以此疗法既“祛邪”又“扶正”,既不使便秘反复,又不伤及脾胃。

2.1 早期以清消之法清热消积通下 小儿便秘就诊时多症状急迫,热象较重,临床上多表现为肺热肠燥、腑气不通的证候。症见:患儿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不通或状如羊屎,脘腹胀痛,面赤身热,气粗,口干口臭,烦满,不思饮食,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或指纹色紫。治疗早期应先解其标。治宜清肺泻热、消食导滞之法,常用大黄、牵牛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陈皮、炒麦芽、炒神曲、焦山楂、鸡内金等药。方中大黄、牵牛子两味组成牛黄散[13]以清热导滞。大黄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神农本草经》言其“推陈置新,调中化食,疳积食伤,非其不治”。牵牛子则可疗一切壅滞食积。此二味药合用既泻有形之积,又泻无形之热。金银花、连翘均归肺经,善清解全身热毒,味辛性凉以宣发肺热。栀子苦寒,清泻三焦之火,更清肺火,《汤液本草》:“或用栀子清肺也……故用栀子以治肺烦。”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泻火。炒麦芽、炒神曲、焦山楂三味药物合称“焦三仙”,系治疗脾胃疾病之要药,其中麦芽偏消乳积,山楂偏消食积,神曲偏消面及蔬菜瓜果类积滞。又加鸡内金可消诸积,四药合用消食化积。全方合用可使积热得清、燥屎得通。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药量不可过大,疗程不可持续过长,方中大黄、牵牛类药物药效峻猛,应中病即止,以防伤正。

2.2 中期以补法健脾养阴 此期患儿大便已得通下,然病情多未稳定。症见:大便已排,无明显排便困难,大便先干硬、后正常或略溏。根据临床观察,此时若一味使用清腑泻热、消积通下之药则会出现大便偏稀甚则腹泻等损伤脾胃之象,但若停药则出现便秘病情反复的情况。其停药便复发的根本原因即为便秘患儿脾虚失运、阴津不足。故此期应减少峻猛攻下之品,以清热通下之药少量维持,加予顾护脾胃、养阴生津之品。常用药物:陈皮、白扁豆、沙参、麦冬、生地黄、石斛、天花粉、乌梅等。陈皮长于行脾胃之气,可理气健脾和胃,现代医学亦有研究[14]表明陈皮对胃排空和肠道推进均有促进作用。白扁豆味甘微温气香,甘温补脾而不滋腻。陈皮、白扁豆合用既可助炒麦芽、炒神曲、焦山楂、鸡内金等消食通下,又有理气和胃健脾之效。小儿便秘胃肠积热耗损津液,泻热通下之药亦耗气伤津,此期注重滋阴。生地黄甘寒质润,可养阴生津。沙参甘苦微寒,味淡体轻,益脾肾,可补五脏之阴。麦冬亦可养阴生津增液,《医学衷中参西录》:“麦冬味甘性凉,津液浓厚,色兼黄白。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升降濡润之中,兼具开通之力”。石斛甘微寒,可清胃救津,悦脾,厚肠胃而治伤中[15]。以此类甘寒清补之品入脾经补脾,并增强增液生津之效。此阶段为过度阶段,应注意一方面要减少泻热通下药物,另一方面需增加健脾益胃、养阴生津之品,既防止寒凉之品伤正,又促使脾胃功能恢复,防止便秘反复。

2.3 后期以养法调理体质 此时患儿便秘已改善,病情基本痊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反复便秘患儿的体质特点加以调养。临床观察发现,反复便秘患儿多属阴虚体质,亦有研究[16]证实功能性便秘患儿中阴虚质者比例居于首位。因此,治疗上需继续养阴调偏。可在疗程中期健脾养阴的方药基础上减轻药量,以小剂量、缓投的方式巩固疗效、调理体质,避免病情反复。除此之外,小儿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均对便秘病情有直接的影响,应注意内外兼调[17]。可按以下方式对患儿饮食及生活中的不当行为进行干预。其一,合理喂养,科学添加辅食,避免过食辛辣、煎炸等食物,以防止助热伤津加重病情;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促进胃肠蠕动,养阴生津。其二,避免久坐少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较缓和的运动可改善便秘。其三,鼓励按时排便,必要时需对患儿进行排便训练[10]。如此内养外调才能在停药之后维持治疗效果。

3 病案举隅

患儿,女,4岁,2020年9月15日初诊。主诉:大便干结1年余。患儿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大便干结,2~3 d排便1次,质硬难解,干燥甚成硬球状,间断予口服中药治疗,服药后大便可通,但见便秘反复。刻下见:大便已4 d未排,面赤身热,手足心热发黄,口臭,气粗,口唇偏红干燥。无腹痛、呕吐等症,食欲一般,喜食肉不喜青菜,食后腹胀,平素易食积腹胀、睡眠不安、睡时易翻腾、盗汗,小便正常。舌红苔略黄厚,脉稍数。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证属肺热津伤,胃肠积滞)。治以清热消积、养阴润肠。患儿年幼,服药困难,遂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配方颗粒剂:消积健脾颗粒(配方药物组成:鸡内金、炒麦芽、炒神曲、焦山楂、陈皮、炒扁豆)6 g,解毒散(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各、大黄、甘草)3 g,清导颗粒(药物组成:大黄、牵牛子)1 g,养阴颗粒(药物组成天花粉、乌梅、沙参、麦冬、生地黄、石斛)6 g。共4剂,每日1剂,分2次,水冲服。给予饮食指导: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活动,鼓励按时排便,适量进食肉类即可。

2020年9月19日二诊:上诊后患儿大便已排,2日1行,大便先干、后正常,口唇干燥、口臭减轻,食后稍腹胀,睡眠不安较前缓解。调整方药如下:消积健脾颗粒6 g,解毒散3 g,清导颗粒1 g,养阴颗粒12 g。共3剂,2日1剂,分2次,水冲服;继续予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

2020年9月26日三诊:诉患儿排便基本正常,1~2日1行,质可,腹胀、口臭、眠中翻腾等症缓解,未诉其他不适。纳眠可,小便正常。舌红苔白略厚。调整方药如下:消积健脾颗粒6 g,解毒散3 g,清导颗粒1 g,养阴颗粒12 g。共4剂,3日1剂,分2次,水冲服。嘱服药后可停药观察,仍需多食青菜多饮水,适量运动,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随访2个月余症状未见反复。

按 患儿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不喜青菜,初诊时热象明显,一派肺热、食积、伤津之象。就诊时患儿便秘严重,数日未行大便,粪质干燥硬结遂予清导颗粒、解毒散、消积健脾颗粒以清泻肺热、消食通下,以解燃眉之急,使大便通下。患儿病程日久,热盛耗损津液而见脾胃阴伤之证,遂加予养阴颗粒以健脾益胃、养阴生津。疗程初期用药每日1剂以泻热通下解其标,方药以不过于苦寒,疗程以不过太长为准。二诊时患儿大便得通,积热得清,则调整药量继以健脾养阴生津,而缓减清热通下之效,并两日服用1剂。此为疗程中期,减少清热通下之品,一方面防止清热泻下太过而伤正,另一方面防止病情反复而小剂量巩固疗效。三诊时患儿便秘病情基本痊愈,以3日甚或1周服用1剂。此为疗程后期,以更小剂量维持治疗,健脾养阴以固其本,调养体质。治疗全过程中嘱家属协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疗程结束时患儿肺肠积热得清,食积得消,脾得健运,阴津已足,自身排便规律养成,遂病情极少反复。

猜你喜欢
消积脾虚大肠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蛭岩消积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养正消积方剂治疗恶性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