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有机嵌入实验室安全治理探索与实践

2023-01-04 18:08孙学文张睿琪孙净宇魏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北京102249
化工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验室学院师生

孙学文,张睿琪,孙净宇,魏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北京 102249)

0 引言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在重视科研、教学的同时,强化对师生思想教育和身心安全健康的关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学院事业发展与实验室安全,努力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学院的事业发展中,坚持党建服务中心工作,为学院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及师生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科研实验室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科研的集中场所,如何发挥党组织在科研实验室安全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实验室科研育人阵地,是党委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实验室安全治理现状

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宽,学科交叉现象日益普遍,学科融合也愈发重要。化工实验室本身就具有化学试剂品种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化学废弃物多等特点,安全隐患较多,多专业的学科交叉更加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据相关报道,近几年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多发、频发,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不乏“双一流”高校[1-3]。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统计,高校实验室事故中,爆炸与火灾占68%。人身伤害、危险化学品事故、辐射事故及剧毒品、放射源、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等实验室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据中国新闻网报道[4],应急管理部统计结果显示,仅2020年1至11月,全国就发生化工事故127起、死亡157人。由此可见,实验室的安全治理事关学院业务发展与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研究内容更加广泛,任务周期紧,师生工作强度大,安全意识出现麻痹松懈,埋下了安全隐患。二是师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师生安全意识差,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不能从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怀有侥幸心理。发生在化工或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大多数都与安全管理者及师生的安全意识薄弱有关。相关人员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平时要求不严,疏于管理,实验人员未严格落实现场值守,致使一些隐患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最终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治理举措,将党建有机嵌入到安全治理工作中已迫在眉睫。

2 提升党建融入实验室安全治理的途径探索与实践

实验室安全事关学院事业能否顺利发展,事关师生的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是事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学院以实验室安全治理作为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的切入点,探索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小切口”获得“大效果”。把实验室安全治理作为党组织为师生发挥才干,参与民主管理的“舞台”,是实现党政齐抓共管,共谋学院发展、关爱师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更是适应新时代要求,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高度重视安全治理的必经之路。学院通过以下几个举措实现了安全观念及责任意识的根本性转变,实验室安全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2.1 凝聚共识,同心协力抓治理

抓思想建设是党建工作融入安全治理的根本,党委要切实抓好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落细、落实、落地,形成党建与安全治理同心同向的思想共识,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党委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宣传优势,领导班子带头、全院师生同心协力,用思想指导行动,强化实验室安全治理。学院班子集体从思想深处意识到党建工作做细了是凝聚力,做实了是战斗力,做强了是竞争力[5]。不断在学习中追求收获,方法上谋求创新,不断丰富党内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将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通过学习教育,班子成员思想上达成共识,“重业务,轻党建”[6-7]的思想得到纠正,为党建有机嵌入到实验室安全治理中提供了切实保障。以规范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为契机,班子成员在实验室安全治理问题上形成统一意志,认可党建管理与实验室安全治理的方向统一、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院事业更好的发展,为了师生有安全感和获得感。领导班子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制,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建立了学院安全责任制,责任明确,职责清晰。坚持“抓党建从思想入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宣传优势。通过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开展入室前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入室前安全知识考试、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等活动,不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掘身边的榜样案例,通过微信群、宣传展板等媒介,积极宣传安全先进人物事迹,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让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切实提升师生的责任意识,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融入科研育人工作中。

学院坚持“我为师生办实事”,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做师生的贴心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学院党委制定《院领导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践行“一线规则”,充分听取师生意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班子成员每年开展与师生“面对面”谈心谈话征求意见近20次,参加联系支部活动近15次,解决了专用气瓶室、配电及通风改造、危险化学品储存、化学废弃物处理等急难问题。此外,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入实验室了解,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在沟通中密切了关系,拉近了距离,营造了氛围,凝聚了共识。

2.2 健全制度,明确责任重落实

制度是实验室安全治理的前提和保证,以制度规范管理是最公平合理的。为此,学院综合分析实验室经常发生的问题,详细规定了实验室隐患及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涉及到学生毕业、教师招生、绩效惩罚、晋升及聘任等具体内容,为师生的安全规范提供了遵循。同时,党委切实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通过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形成了清单明责、层层压责、考核问责的工作格局。

在完善和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党建和业务双向考核机制,把党建责任和安全治理责任关联考核,实施双考核、双促进、双提高,实现同频共振,切实解决“重业务、轻党建、轻安全”的问题。

开展党员亮身份及划分党员安全责任区等活动,强化党员师生带头落实与执行制度规定,从而带动其他群众执行制度的行动自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带动师生的工作积极性,是党建嵌入实验室安全治理的重要途径。党委将党员实验室明确标注在门上显著位置,提出“党员身边无事故”的要求,通过亮身份、做示范、明责任,让党员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共计制作党员实验室门牌70余个,保证了每一名党员都能亮出身份,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带动“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党委结合实验室分布及学科情况,对党员进行安全责任分区,列出党员安全责任区清单,明确具体负责区域,挂牌负责,同时也建立起了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的桥梁。学院共建立党员安全责任区23个,责任区党员对分管区域内的一切安全负总责,且履行监督指导教育责任,自觉查找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

2.3 狠抓管理,治理成效有凸显

党建与安全治理融合必须结合实际、虚功实做、使软指标变成硬考核,只有嵌入到实验室安全治理中,才能切实发挥出优势,既不能单纯抓党建而抓党建,也不能使党建流于形式,更不能偏离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因此需要在管理上苦下功夫。

学院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实行实验室安全治理网格化管理。将实验室划分不同网格并设立安全片长,每个实验室指定一名安全管理员,每个楼层设立安全片长。安全片长由责任心强的党员担任,对所辖区域实验室安全负责。同时组织教师党员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巡查,定期通报,建立反馈机制。

安全管理“奖惩分明”。学院及时核查并公示存在问题的实验室、教师名单及所在的责任区,进行警示与处罚。通过安全治理来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党员师生“融入安全治理工作”提供了平台,也为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提供了机会。近3年来,学院对实验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两名教师给予最高限处罚,起到了极大地警示作用,重视安全的氛围得到改善。

以学院集体活动、党支部组织生活等为契机,着重强化精神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让师生了解学院安全文化,通过广泛宣传安全政策、安全法规,营造安全氛围,形成安全人人有责、规章制度人人遵守、违章现象人人纠正的安全局面。

全体党员和管理人员要做到“履职尽责”,“失责问责”,党委把管人、管事、管思想、管作风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将思想和行动向服务于营造安全治理一盘棋上转移,形成推进安全治理的强大合力,使党建与安全治理深度有机融合,产生“1+1>2”的效果。经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学院实验室95%以上的安全隐患得到根本性排除,安全治理成效十分显著。

2.4 坚持常态,稳固效果防滑坡

将实验室安全治理与党建同部署、同研究、同考核,使抓业务必抓党建成为常态。通过党建嵌入实验室安全治理,实验室安全情况得到了根治,切实保障了师生的人身健康与生命安全,打造出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实现了党建与实验室安全治理在工作目标上的融合。但安全治理成效重在保持,不能松懈,否则将出现滑坡。因此,仍需在以下几个方向持续努力:

一是坚持党员牵头开展安全责任区内的隐患排查,准确找出实验室管理应继续努力的方向,进一步促进学院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是坚持安全培训经常化、隐患排查常态化、问题整改彻底化、安全考核制度化等。同时,及时修订管理制度以适应高质量发展对安全治理水平的要求,从而实现党建与安全治理工作有机融合。

三是持续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通过齐抓共管,保障实验室安全治理的正向驱动,并用安全治理成效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效果,为党组织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提供帮助。

四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实验室工作的每个人,切实让群众看到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师生形成执行安全制度的行动自觉性。

五是领导班子深入基层,随时掌握师生的思想情绪、工作状态并及时做好教育、帮助和疏导工作,并及时解决师生关切,切实保证实验室安全的软硬件条件落实到位。

3 结语

新时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对实验室安全治理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但二者仍然存在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学院很好地将党建工作更好地嵌入到实验室的安全治理中,营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并实现了科研育人、统筹安全与业务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新时期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学院党委必须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入探索开展符合学院发展的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的管理模式,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切实形成合力,产生“混凝土”式的效果,推动学院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实验室学院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麻辣师生
西行学院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