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误区:感性、理性与情绪

2023-01-05 17:20赵明
国际公关 2022年6期
关键词:幸存者星座感性

赵明

乐信CMO

营销界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感性VS理性,即时享乐VS延迟满足,并希望通过定位来赢得用户

高智商的人会高理性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Keith E. Stanovich教授在《超越智商》中说,智商和理性两码事,聪明人也会做蠢事,想要过上更好生活,达成人生目标,拥有高智商还不够,还要拥有高理性。但人天生就既有感性一面,也有理性一面,所以才给沟通以诉诸感性的空间。

比如见面谈星座,是很有意思的开启话题方式。其实无数严肃科学研究文章数据和结论都表明,星座学说的预测和实际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但星座包含了一系列心理学方法,让人们产生强大的信服:1.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时,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2.自我实现预言(使自己的预期成真的预言)。3.认知证实偏差(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人们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贬低与他们看法相左的观点)。4.幸存者偏差(未幸存者无法发声,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何止星座。许多利用了人心理漏洞的方法,让人产生强大的信服,以至于回归理性/理智成为障碍。

从理智再说到情绪,你会看到人有时是多么不靠谱。美国神经科学家R.Douglas Fields在《超越理智:神经科学揭示情绪为何失控》中说,人不仅易受心理影响,更易受情绪影响而最终面目全非:像温文尔雅的教授抡起拳头,慈爱的老人害死自己的孙子,酒吧里的陌生人因一句口角惨遭刀刺……

费尔兹研究的结论是,在人的大脑中,有9个“蠢蠢欲动”的失控因子,一旦被启动就会不堪设想:生命/身体(生命和人身受到了严重威胁就不再害怕失去什么);侮辱(最为珍视的被踩在脚下);家庭(父母会为了保护孩子而不顾一切);环境(自己的小环境被破坏而采取暴力反击);配偶(男人为了争夺女人大打出手);社会秩序(监禁、罚款等用强制性力量使人们遵守社会秩序的手段);资源(人们会采用暴力手段来防止被盗);部落(尊重每个群体国家的边界才能和平往来);限制(排长队时遇到有人插队或路上开车时遇到加塞,都有可能触发愤怒)。

人了解心理,也不一定走出心理;了解情绪,也不一定能走出情绪。认知如果落入“隧道”,就走不出心理学上的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能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很多时候,感性、情绪对我们行为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愿意承认的范围。诺奖得主丹尼尔· 卡尼曼教授在《思考,快与慢》中说,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系统1”反应快速、依赖直觉,几乎不需要我们努力就能完成任务;而“系统2”则懒惰,工作起来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它也理性、精确。

营销界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感性VS理性,即时享乐VS延迟满足,并希望通过定位来赢得用户。前者阵营有游戏、鞋服、化妆品、文旅……共同的营销策略是:想办法通过感性营销,让你更加愿意即时享乐。像短视频,直播带货,就容易把人拉入场景,感性下单。后者包括健身、培训、书籍、金融产品、股票证券……共同的营销策略是:想办法通过营销,让你更加认可价值,亦或倾向延迟满足。

诉诸感性or理性的一方,都清楚该让你感性还是理性,各自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影响你。

猜你喜欢
幸存者星座感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像幸存者身上的辐射残留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12星座之我爱洗澡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幸存者回忆录》:一部自由女性的成长蜕变史
正装店幸存者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