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主要疫病的防控与应对

2023-01-05 18:58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鹌鹑疫病黏膜

程 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4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832000)

鹌鹑蛋和鹌鹑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性,营养价值高。目前,垦区养殖的鹌鹑主要是中国白羽、黄羽鹌鹑两种。鹌鹑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期短,饲养简便,前期饲养成本低,是农牧民养家糊口、脱贫致富的不错门道。但是,在鹌鹑生长发育中,较易感染一些危害大的疫病,常常困扰鹌鹑养殖业的发展,成为阻碍鹌鹑持续健康养殖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是坚持“治未病”的方针,以预防为主,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强化免疫、卫生、消毒等工作,提高群体抗病能力,是解决当下困扰垦区鹌鹑养殖业的发展的良好对策。

当前,垦区养殖鹌鹑常发生的疫病包括:病毒性疫病、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疫病等,病毒性疫病有:新城疫、马立克氏病、支气管炎;细菌性疫病有:鹑巴氏杆菌病、溃疡性肠炎、白喉病;寄生虫疫病有:球虫病等。

1 病毒性疫病

1.1 鹌鹑新城疫的症状与防控

鹌鹑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感染造成的,临床突然发病,病鹑精神萎靡,羽毛凌乱,拒食,呼吸困难,出现神经症状,短时间死亡。发病中末期出现腹泻,部分病鹑腿角质有出血。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剖检症状以腺胃、十二指肠黏膜出血为主,肌胃与腺胃交接处出血更明显。

防控对策:该病尚未有特效防治措施及有效的治疗药物,以预防为主。应按照国家规范建议的免疫程序,使用新城疫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切实可行的。

1.2 鹌鹑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与防控

鹌鹑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属的马立克氏病毒感染了鹌鹑的淋巴系统,造成淋巴组织增生的传染性疫病,带毒鹌鹑和其消化、呼吸系统的分泌物是重要的传染源,通过接触或污染空气,经消化与呼吸道传播,15~35日龄幼鹌鹑易感性最高。临床根据发病器官的不同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神经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坐骨神经及臂神经丛受损、头颈部出现歪斜、一肢或两肢不完全麻痹,呈劈叉状,严重病例卧地不起。内脏型:病鹌鹑精神萎靡,拒食、腹围扩张,肝脏表面凸凹不平,有多量黄白色的结节,此类型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眼型:眼睑肿胀,眼分泌物增多,眼睛失明。皮肤型:在鹌鹑的颈、翅和背部毛囊肿大。

防控对策:截至当前,该病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日常工作应强化饲料管理,完善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重要的是接种鹌鹑马立克氏病疫苗预防。可使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在1日幼龄鹌鹑的皮下注射0.2mL,对鹌鹑马立克氏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1.3 鹌鹑支气管炎的症状与防控

鹌鹑支气管炎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以呼吸道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疫病。病鹑排泄物及呼出的飞沫是重要传染源,潜伏期一般3~8d。病鹑萎靡不振,体温升高,常见到病鹑扎堆一隅,伸颈甩鼻,鼻孔内见黄白色黏性分泌物,流泪并在眼角下形成泪斑,腹式呼吸;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全群100%发病,病死率60%以上。剖检症状以结膜炎性渗出,角膜水肿;鼻窦黏膜出血、炎性渗出,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水肿出血,内有多量黄白色泡沫样黏液;气囊混浊不透明,黏膜面有黄色粘性渗出物附着;肝脏有点状坏死。

防控对策:该病发病突然,多呈急性病程,防治难度极大。一般可采用禽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按照程序进行免疫注射,使鹌鹑产生免疫抗体来抵抗病毒的感染。平时提供全价日粮,做好圈舍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及时检出发病的鹌鹑。必要时可使用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2 细菌性疫病

2.1 鹌鹑巴氏杆菌病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败血性传染疫病。临床可见体温升高、水样粪便、呼吸困难等症状。最急性发病鹑迅速死亡。鹑巴氏杆菌病是高度接触疫病,严重危害鹑的健康。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35%以上。随着病程的延长,急性发病鹑可转为慢性、局限性疫病。剖检症状以脏器出血和组织坏死为主。整个肠道黏膜覆盖一层黄白色纤维样假膜,刮去假膜,可见肠黏膜弥漫性水肿、瘀血和出血,有出血点,十二指肠黏膜出血更明显。心包积液,心脏浆膜、冠状脂肪沟有出血点。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有出血。肝脏水肿,出血和瘀血,质地坚硬,呈深紫色或黄红色,黏膜表面可见多量的、针尖或小米粒大的黄白色坏死灶。肺脏瘀血、出血和水肿,间质增宽。腹腔积液。

防控对策:目前,鹌鹑巴氏杆菌病是能够造成鹌鹑重大死亡的还没有特效防治方法的一种烈性传染性疫病。日常中应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供应营养全面的日粮,做好圈舍的卫生及日常消毒工作,并将发病鹌鹑从群内及时检出。

2.2 鹌鹑溃疡性肠炎

由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引发,临床排水样粪便的传染性疫病。病鹑少食、缩颈、闭眼,排出尿酸盐及松软环状样白色水样粪便。剖检症状为十二指肠浆膜、黏膜可见针尖大出血点。发病中后期,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的黏膜出现大圆及椭圆形溃疡面,溃疡面附着假膜,部分溃疡深入到肌层引起穿孔。

防控对策:梭菌性疫病是条件致病菌。做好饲料无梭菌、圈舍卫生及严格消毒即可。

2.3 鹌鹑白喉病

由多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感染鹌鹑的鼻、喉和口腔等上呼吸道黏膜与眼部而引起的传染性疫病。鹌鹑感染发病后,精神萎靡,采食减少,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不断地流泪,眼角下形成泪斑;鼻黏膜、窦黏膜水肿和渗出性炎症,分泌多量黄白色清亮或黏性鼻漏。临床可见眼部附着多量黄白色黏性分泌物,口腔黏膜可见黄色的坏死点。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可高达33%~52%。

防控对策:鹌鹑白喉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鹌鹑白喉病是条件性致病菌引发的,因此,加强鹌鹑的饲养管理,供应全价日粮与干净饮水等,增强鹑的体质,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鹑舍的环境卫生及彻底消毒,可以减少甚至不发生鹌鹑白喉病。

3 寄生虫疫病

3.1 鹌鹑突变漆螨病

俗称鹌鹑石灰脚病,是由突变漆螨寄生于鹌鹑腿部的胫和趾的真皮内,造成腿部的疼痛,从而引发鹌鹑跛行。临床可见寄生部位有白色或黄白色麸皮样痂皮附着,刮去附着物可见炎性渗出。部分病鹌鹑膝关节肿大,趾骨异形。

防控对策:(1)使用硫磺软膏、甲硝唑类抗螨虫药物涂擦或药浴方法进行治疗。(2)清洁鹑舍污物,严格执行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3)使用石蜡油和10%碘酊等比例混合涂擦患部,2次/d涂擦,连用2~3次,即可治愈。

3.2 鹌鹑球虫病

该病主要是由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病,通过鹌鹑消化道经口食入的卵囊而感染。各种年龄期的鹌鹑均易感,尤以幼鹌鹑的敏感性最高。临床可见病鹌鹑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羽毛脏乱,畏冷扎堆,卷缩拱背,消瘦,排出黄褐色带血稀粪。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和回肠,部分病例发生在盲肠,可见肠壁肿胀,肠黏膜出血、充血、肠内分泌物增多。

防控对策: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营养饲料,保持相对稳定的圈舍温度,强化消毒卫生等生物安全措施,使用的全部用具洗刷干净后用4%季铵盐类消毒剂喷洒消毒。发现病鹌鹑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可以直接做无害化处理。对假定健康群可使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3%比例、维生素K3按每只鹌鹑1.5mg的剂量混合拌入饲料中,任其自由采食,连续饲喂6~8d。

猜你喜欢
鹌鹑疫病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鹌鹑与猎人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鹌鹑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