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长三角人才发展共同体

2023-01-08 04:33
浙江共产党员 2022年1期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人才

文 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人才一体化发展、最有条件率先打造人才高地的地区之一。

党中央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制定相对统一的人才流动、吸引、创业等政策,构建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协同管理”。这些重大部署为打通区域人才循环大动脉、发挥人才资源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稳定盘”作用指明了方向。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产业转型升级等挑战,全球人才竞争格局正在经历系统性重塑、革命性跃迁。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家队”参与全球人才竞争,还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和弱项短板。2020年以来,浙江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数字安防、炼化与新材料、现代纺织、智能家居等11条重点产业链进行系统排摸,逐一排摸出关键核心技术中有不少技术还是主要依赖进口。比如,数字安防产业链的上游涉及芯片、传感、存储、镜头等,中游涉及前端摄像、后端存储录像、中控和显示,下游涉及智慧城市、智慧警务等应用,全部核心技术中近半数主要依赖进口,不同程度地存在“断供”风险。

创新短板的背后是人才短缺。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全球大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表明,集群发展的大城市既是创新资源富集地,也是人才交往交流交融的高地。各类人才在更大范围的充分自由涌流,有利于发挥聚合效应,进一步放大人才使用价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了难得的舞台。要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集聚资源,加快打造长三角人才发展共同体,为长三角地区强劲活跃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尖端人才实现引进突破。长三角区域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区域创新能力强,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可以说,长三角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有着显著的平台优势、投入优势、生态优势。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的倒逼下,海外专家回国创业的愿望十分强烈。部分西方国家对华人科学家的科研经费使用、海外居留政策等采取从严限制,也使得原先持观望态度的华人科学家更加坚定回国决心。长三角一市三省都要有强烈的“抢人才”意识,善于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拿出超常规举措、超常规政策,集聚全球顶尖人才和团队。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长三角布局更多重大创新平台,更高层面、更高能级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核心技术实现攻坚突破。不仅人才要引进来,还要打破知识产权封锁。曾经有段时间,长三角地区不少民营企业靠海外并购打包买断,现在随着美西方国家日趋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这条路不太好走。要进一步强化联手协作,梳理急用先行断供技术清单、重点产业技术攻关清单和前沿技术清单,组织长三角企业、大院名校和新型研发机构联合攻关、应急攻关,集体贡献长板,一起突破突围。比如,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占了一半以上份额,形成了设计、材料、制造、封测、特种工艺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一市三省各有优势、互补性强。上海的华为海思、紫光展锐、中芯国际等设计和制造能力很强;江苏的长电、通富等企业封装测试和制造有优势;安徽的合肥长鑫等企业在存储方面有竞争力;浙江士兰微、矽力杰等企业设计和特种工艺制造有很强实力。要抱团取暖,遵循市场原则和人才发展规律,整合人才资源,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共同完善技术创新链,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

需求拉动实现供给突破。只有用得多,人才创新产品才能迭代更新快,始终勇立科技发展潮头。比如,目前国产芯片性价比总体还不高,有的国产通信芯片比进口芯片要贵100多倍,这与应用不够紧密相关。越不用就越上不去,以致恶性循环。科研成果是有时效性的,今天的先进成果,如果不及时应用转化,明天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所以必须在人才创业的发展关键期、艰难期扶一把、推一程。要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联合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产品脱颖而出。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一龙带百小”,增强上下游人才企业的抗风险和承压能力,打造全链条创新发展生态,以此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猜你喜欢
长三角区域人才
人才云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分割区域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