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大数据看苏州医疗卫生

2023-01-08 10:37吴玉钦宋继萍
智库时代 2022年13期
关键词:技术水平苏州市医疗卫生

吴玉钦 宋继萍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综合办公室)

分析苏州市近五年的医疗卫生数据,转化成可视化图表进行研究和预测,并通过统计学初步计算提炼出有价值的数据提示,更深层次的了解本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现状,并对该行业今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苏州市医疗卫生系统总体概况

将苏州市人口、诊疗人次、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床位数等数据机械性变化情况和走势作为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走势对比对苏州市医疗卫生系统总体情况进行初步评价。以下笔者简要从苏州市实有人口数与诊疗服务人次数;医疗机构数、医疗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寿命和老龄化结构、科教研数据、卫生与健康宣传数据加以分析和研究。

(一)苏州市实有人口数与诊疗服务人次数

近五年期间苏州市实有人口基本平稳,从2012年突破1300万人口至2016年的1376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1.43%左右。诊疗服务人次增长相对迅速,从2012年的7325万人次至2016年的9327.6万人次,平均每年增长6.23%。人口总量变化相对平稳,诊疗服务人次增多,在传染病发病率(表3)逐年下降的前提下,已排除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可能,提示苏州市全民现更关心自身的健康问题,健康素养提升、卫生意识增强;但根据表7:60岁以上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也无法排除老年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可能。

(二)医疗机构数、医疗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

苏州市医疗机构数、医疗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总体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提示苏州市近五年医疗卫生实力显著提升。但从走势也反应出了问题:基层卫生力量增长缓慢、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

(三)平均寿命和老龄化结构

因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的逐渐改善,苏州市人口平均寿命逐渐提升,60岁以上人口比重显著走高,平均以每年1%的高速递增,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老年慢性疾病数量剧增等问题必定会对医疗市场的结构转型带来巨大的影响。

(四)科教研数据

2016年苏州市获省“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临床医学中心2个,医学重点学科8个,省医学杰出人才2人、培育对象2人,省医学创新团队11个,省医学重点人才16人。获国家自然基金科技立项93项、省部级科技立项4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政府科技奖8项。SCI收录论文730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776篇。中华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委3人,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委22人、副主委19人,各项指标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

(五)卫生与健康宣传数据

2016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宣传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市卫生计生委突出深化医改、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全面两孩政策落地、新市民健康城市行、创新服务举措、健康城市建设等重点,积极向各级媒体、省卫生计生委报送新闻线索、通讯员稿件200余篇次;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刊发卫生计生报道7500余篇次,其中,在《人民日报》《健康报》《新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省级及以上媒体刊发报道1000余篇次,质量较2015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各级各类媒体上发布专版近130期,刊载了市民关心的实用健康信息。

二、与全国卫生数据对比

将我市卫生数据与全国数据对比,以便分析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各项指标在全国的定位。以下,笔者从医疗机构数、平均住院费用、传染病发病率三个方面予以详细的分析比对。

(一)医疗机构数

201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7.44万个,增速为2.54%,主要是因为当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增加了原人口计生部门主管的机构数。2014至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增长率都在1%以下,总体较为稳定。苏州市2013至2016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平均在1.8%左右,增长主要是基层社区机构数量,与苏州市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增速和城市化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关。

(二)平均住院费用

调研人员研究了苏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住院费用在全国平均住院费用中的收费水平(含医保),研究结果显示我市的医疗技术水平在全国的位置,远超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的平均水平,但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的距离,这与苏州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符合,因此我市仍需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传染病发病率

2015年我市甲乙传染病发病率为107.47人/10万人,全国2015年数据为223.6/10万,提示我市的疾病预防能力在全国处于前列,发病率还在保持逐年快速下降,根据形势预测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降。

三、医院与基层卫生力量的分析

研究人员在分析和研究后发现大型医院与基层卫生力量相差悬殊,基于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将差距转换成具体的数值进行可视化分析,深层次的了解和探讨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及对将来的发展做出基于数据分析的建议,以此更好地顺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一)品牌效应系数比较

结合苏州市2012-2016诊疗服务人次形势及苏州市医疗机构数形势,可以看出基层卫生机构数量远大于医院数,但每年的服务诊疗人次却低于医院的就诊人次。造成这种差距,与患者对医院和基层的信任度不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这种信任度与企业的品牌优势较为相似,故借用企业品牌价值的估算公式进行初步分析。根据Sinobrand品牌价值评价法:

其中:EPj(公司的J种商品价值),PVj(j种商品购买量)。

以苏州市2016年数据计算:

医院优势值

=诊疗服务平均费用*全年度就诊人次

=门急诊诊疗平均费*门急诊人次+住院诊疗平均费*住院人次

=249.09元*48981600人+10723.8元*1607600人

=29440407624元

同理,

社区优势值

=84.16元*41882900人+3194.63元*158500人

=4031213719元;

根据粗略计算,医院与社区的品牌差距为:

医院优势值:社区优势值=7.3:1;

如此大的品牌优势差距,主导了患者的就医取向,在没有强有力的分级诊疗制度约束的前提下,患者无论小病还是大病都更倾向于前往大型医院就诊。且在品牌优势的驱使下,也主导了卫生技术人员的就业取向,人才在大型医院富集,如缺乏有效政策干涉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品牌优势值将在未来的几年中会有更大的差距,医疗资源倒三角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二)2016年住院患者对比

通过对住院患者流动对比,可分析患者的就医倾向实际情况,因基层承担着大部分公共卫生工作,所以门诊服务人次有一定的政策导向,选择住院患者流动受政策导向相对较少。2016年苏州市患者前往医院住院的人数为1607600人,前往社区住院的为158500人。说明91%的患者都倾向于前往医院住院,仅有9%的患者选择了基层卫生机构住院。对比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医院为46392张,基层为6304张,两者比例为7.4:1。而医院床位使用率88.17%,基层为58.82%,提示基层医疗机构虽然床位很少,但仍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这与医院基层的技术水平差距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盲目增加基层的床位数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而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也需一段较长的时间,可考虑错位发展,转型公共卫生或康复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而且由于政策的导向,公共卫生方面的倾斜已经使得基层门诊诊疗人次和医院相当,2016年医院诊疗人次49653700人,基层诊疗人次43622300人,差距不大,可以说已经产生了的一定效果。

(三)医疗技术比较

上文提到因品牌优势的影响考虑到自身发展问题,拥有高水平、掌握尖端技术的人才必定会向大型医院流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必定存在招不到理想人员或者人才流失的情况,观察表6的形势已明确的反映出这一问题。现根据已掌握的数据对医院和基层两者的技术水平现状进行可视化的比较。

人是第一生产力,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也就是机构中每个人技术水平的总和,故可将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通过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中医师的平均技术水平作比较来体现。

以苏州市2016年数据计算:

医院每医师创造价值

=诊疗服务平均费用*全年度诊疗服务数量

=门诊诊疗平均费*每医师门急诊人次+住院诊疗服务价值

=门诊诊疗平均费*每医师门急诊人次+住院诊疗平均费*住院人次/医院医师数

=2 4 9.0 9元 *2 8 7 9人+10723.8元*1607600人/17348人

=1780880元

同理,

基层每医师创造价值

=门诊诊疗平均费*每医师门急诊人次+住院诊疗平均费*住院人次/医院医师数

=8 4.1 6元*5 6 7 4人+3194.63元*158500人/5301人

=573043.3元

2016年医院每医师创造价值:2016年基层每医师创造价值=3.1:1

(备注:诊疗活动是团队协作,为方便计算,护理人员与其他技术人员价值统一算入医师创造价值中)

且根据数据2016年医院医师每年诊疗人次为2879人+846个住院床日,基层医师每年诊疗人次为5674人+143个床日。

根据2016年数据计算:

医院1个住院床日

=医师每年住院诊疗服务价值/医师每年服务床日数

=住院诊疗平均费*住院人次/医院医师数/医师每年服务床日数

=10723.8元*1607600人/17348人/846.6床日

=1174.65元

医院门诊平均费用为249.09元

故,医院1个床日≈5个门诊;

同理,

基层1个住院床日

=住院诊疗平均费*住院人次/医院医师数/医师每年服务床日数

=667.97元

基层门诊平均费用为84.16元

故,基层1个床日≈8个门诊。

通过计算得出2016年医院医师每年工作量为2879+846*5=7109个门诊量;

2016年基层医师每年工作量为5674+143*8=6818个门诊量。

根据对比,医院和基层医师每年的工作量基本相当,但所创造的价值却差三倍多,故根本原因为相同时间内工作“含金量”的差别,即技术水平的差别。因此,根据数据计算,如果要分级诊疗制度顺利推行,必须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总体技术水平:一是提升基层现有医师的技术水平。二是鼓励医院医师下基层协助诊疗活动。

(四)人力资源对比

依据统计数据,基层和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相差悬殊,且趋势越来越明显,2012年至2016年差距从3.5倍增加至4倍,这样印证了品牌效应对卫生技术人员就业选择的影响。上文中已经计算得知两者医师工作量相当,说明在人员工作量饱和的状态下,如果切实要推进分级诊疗,那增加社区医师的数量要比提高医师的技术水平更加迫切。

此外,医师人员数量相差3倍,而护士人员数量相差近7倍,这和医院与基层的床位差相对应,说明医院和基层的护理床位比相近,而床位使用率在上文中提到医院床位使用率88.17%,基层为58.82%,可见工作量比为,医院住院护理工作量:基层住院护理工作量=88.17%:58.82%=1.5:1;计算显示基层护士工作量实际小于医院护士工作量,结合上段说明增加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中,增加医师的数量是重点,而增加护士的数量并非当务之急。

(五)近五年住院服务人次形势图分析

结合调研结果不难发现,受品牌效应的虹吸影响,医院近五年的住院人次逐年递增,近五年已增加50%;基层的住院人次逐年减少,已缩水近25%,基层的疾病收治能力在持续萎缩。结合上文内容,可见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中增加基层医师的人数和技术水平,提高基层对患者的消化能力和对疾病的救治能力,扭转住院率持续下降才是根本,待住院率和医院相当后可再适当考虑增加护理人员。

四、结论

经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对比和计算,对苏州市医疗卫生事业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苏州的医疗卫生事业总体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对比每年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学术科研、疾病预防、医改等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苏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苏州的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医疗技术水平在全国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如何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的竞争力达到精细化管理而非粗放式的规模扩张是一个难题,其也成为了日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焦点。

(2)医疗资源倒三角形势,大型医院的规模扩张严重挤压了社区卫生事业的生存空间,在苏州人口总体保持平稳的趋势下,医疗市场的蛋糕划分已经相对固定,如何通过政策导向来加快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资源的重分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3)社区力量薄弱,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缓慢,如何用有限的投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是一个难题,在此提出一些分析:

①经过上述分析社区卫生力量薄弱的最大短板是医师的人数和技术水平不足,而非其他技术人员、机构数或床位数的不足。

②根据品牌系数测算:医院优势值:社区优势值高达7.3:1,而技术水平差仅:医院每医师创造价值:基层每医师创造价值=3.1:1,因此单纯两者技术水平的差距无法造成两者优势值的如此差距。可知还有其他方面也是造成如此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2016年市各有关部门新闻发布工作情况表》,去年政府宣传医疗卫生系统的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及集中采访共50次,没有一次专门用于宣传社区事迹,联系实际各大媒体更倾向宣传医院的事迹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加大社区卫生事业的宣传也是一个投入产出比很可观的途径。

经过本次大数据的分析,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数据收集的局限性,数据分析水平的不足等,很多方面无法非常透彻的分析,日后的研究之中,我也会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和完善,从而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研究结论。

【注释】

1.苏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我市卫生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情况汇报》2017年4月12日。

2.谭伟良《聚力创新深化医改聚焦转型健康苏州—在全市深化医改暨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7年3月3日。

3.苏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苏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公报》2017年。

4.苏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苏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公报》2016年。

5.苏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苏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公报》2015年。

6.苏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苏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公报》2014年。

7.苏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苏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公报》2013年。

8.王成荣《品牌价值社会化评价方法的改进与创新_Sinobrand品牌价值评价法》2004年11月1日。

猜你喜欢
技术水平苏州市医疗卫生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措施分析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训练“弱势手”,提高青少年篮球队员技术水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