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融入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2023-01-08 10:37周汨尹松陈熙刘捷频
智库时代 2022年13期
关键词:医卫生物化学医学生

周汨 尹松 陈熙 刘捷频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围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医卫类高职院校应顺势而行,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注重医学人文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本文分析了高职医学生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培养出守初心、强人文、有大爱的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

一、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一)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职医卫类院校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学等,开设不全,医卫类专业课程设置依旧以专业为主,大多数人文课程属于选修课,人文教育课程比重小,缺乏整体规划,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建立医学人文学科群,且忽视了人文学科与医学学科有效融合和贯通。

(二)教师不够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高职医卫类院校复合型师资缺乏,专业教师缺乏人文学科背景,人文学科教师又缺乏临床经验。在教学中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多数临床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人文教育培训,不能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课中的人文内涵,无法在专业课程上完成人文课程的教学,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需求。教师传授人文课程采用的授课方式多为传统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医学人文教育实施性差

医卫类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开设了一些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基本上是以选修的形式进行授课,导致医学人文教育处于边缘化地位,实施性仍然很差[1]。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还是医学人文课程最主要的授课方法,授课方式单一、枯燥,缺乏实践,传统的讲授法已难以满足医学人文教育需求,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课程内容,主动参与不够。在教学考核上,也缺乏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指标。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这一词源自于《周易》中的一段话:“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中出现的“人文”是指文化现象,人类文饰自己的方式[2]。医学人文教育则强调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维护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8章第3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当中提出“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表明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对医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医学人文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重要手段

医卫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卫生机构职业群,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日益上升,医生对病人态度冷漠,收取患者红包以及药品回扣等现象引起社会公愤,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故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尤为重要,医学人文教育改善了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内涵,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医学社会性需要。

(二)医学人文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

“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出现,要求医学服务既要考虑到疾病生物学的变化,也要考虑疾病中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因素,是“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转变,同时也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王卫平教授曾言“医学是一门横跨所有领域的科学,将其划归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势必造成医学发展的严重缺损,导致医学教育在内容和方向上的迷失和旁落[6]。”因此,对于医卫类高职院校医学生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加强学生人文教育。

三、生物化学教学渗透医学人文教育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与医学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化学对于医卫类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讲述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和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相关的问题。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学,对医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从教师自身提高人文素养、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教师自身提高人文素养

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是教师自身和院校共同努力的目标。教师首先要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广泛阅读书籍。专业教师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要读专业知识,也要注重读文学、哲学等人文学科,关注时事政治,每天更新自己的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用自己人文知识感染和熏陶学生。

提高职业道德。思想上,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提高自身使命感的认识。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课前,教师要根据学情动态,提供差异化教学,准备充分(包括教案、教学进度表、材料、工具、设备等);课中,精神饱满,语言表达清晰流畅,不照本宣科,演示自如。在课程上适时指正不了现象,有效控制引领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及时反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和方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语举止,以身作则。

加强培训交流。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培训交流,医卫类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开阔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充分挖掘学科中蕴藏的人文教育资源;加强各医学教研室之间的交流,定期看展主题讨论和经验分享等活动,不断优化专业知识和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

1.教学内容上,深入挖掘人文教育元素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分为绪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医学生化五个专题,虽不属于人文课程,但是教师只要认真深入地去挖掘就会发现教学内容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比如在讲模块一绪论时,给医学生介绍生化领域专家的职业精神和优秀事迹,让医学生感受先辈的人文情怀。唐代的孙思邈用猪肝(富含维生素A)治疗雀目,提高了学生对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近代生物化学发展时期,我国吴宪教授创立了血滤液的制备和血糖测定法,提出了蛋白质变性学说。让学生思考这些成果给人类健康和疾病带来的变革;在讲模块二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中蛋白质变性时,播放2018年疫苗事件,数亿元的疫苗未经冷藏,流入18个省份,社会危害性极大,通过该事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专业自豪感;在讲模块三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中高血糖时,倡导学生合理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对糖尿病进行健康宣讲,加强学生的医学实践,避免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提高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在讲模块四遗传信息传递中DNA重组时,引出我国科技大学贺建奎副教授基因编辑双胞胎婴儿诞生事件,虽然露露和娜娜在出生后就能抵抗艾滋病病毒,但是这项技术是禁止用于人类身上的,触碰了人类的伦理道德,借此告诫学生,开展科研工作也应遵守伦理道德;在讲模块五医学生化中血液的生物化学时,通过介绍CO的中毒原理,融入珍爱生命的理念,使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在教学中,把这些人文知识融入生物化学知识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有效的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生物化学课程对学生人文教育的作用。

2.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教学过程中,将人文知识有效融入生物化学学科知识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PBL、问题导向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法、情景体验法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例如对蛋白质元素组成和含量测定的讲解采用了案例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首先导入案例“三聚氰胺”事件,然后讨论为什么不法商家要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这种物质?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蛋白质元素组成和含量测定的方法,也使学生认识食品安全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相对于传统讲授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再如讲解苯丙酮酸尿症时,采用PBL合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关爱“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7],查找资料,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课中,教师主要是以倾听和引导为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习和巩固遗传代谢病的知识。掌握苯丙酮酸尿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讨论后进行总结,目前对苯丙酮酸尿症的治疗仅限于食疗法,限制饮食中苯丙氨酸的摄入,减少和防止苯丙酮酸尿症患儿的致残。正确的诊断和指导是保证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疗效的关键措施[8]。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爱能够帮助这类疾病患者改善生存质量,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增强了医学人文教学的效果。生物化学课程通过“超星”“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打破空间上的限制。生物化学在线课程使生物化学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生物化学考试内容往往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只能考查医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出于应考的目的,不会耗费时间在人文知识的学习上,所以将生物化学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从单一期末纸质考试评价转变为注重形成性评价,将医学人文教育目标转变为可量化的学习态度、遵规守纪等过程环节,把医学人文教育目标融入评价模式中进行考核。

(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而实验操作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验分析和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一次实验,教师就会将进入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和安全守则告知学生,比如实验课穿好白大褂,实验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室严禁嬉笑打闹以及吃东西等。实验课上,教师会先让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强调各组同学应互相团结协作,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比如在做蛋白质等电点测定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刻度吸管的使用方法,多次练习通过刻度吸管精密移取液体,严格要求加入试剂的体积和顺序,避免造成溶液最终pH值的误差,保证实验的成功。实验记录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真实地记录实验数据,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预期的结果有所偏差,也不可以随意更改,而是小组间进行讨论,分析出原因,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四)开展第二课堂育人

南京大学杨荣武教授发起的全国生化歌曲大赛已成功举办4届,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点,将所学的生化知识改编成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尝试鉴赏已有的生化歌曲,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湖南科普协会“流行歌曲中的流行元素”等活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

总之,生物化学课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医卫类专业学生今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医卫类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师,我们应该担负起健康中国的使命,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认真研究教学素材,深入挖掘蕴藏在生物化学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实现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积累人文知识,培养出能够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医卫生物化学医学生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两会医声
新发展阶段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对策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两会医卫大变局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构筑医卫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