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渣土处理利用探讨

2023-01-08 10:27叶耀斌蒋春英陈龙
安徽建筑 2022年1期
关键词:肥东县渣土合肥市

叶耀斌 ,蒋春英,陈龙

(1.肥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 合肥 231600;2.安徽合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1600 3.肥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徽 合肥 231600)

合肥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得日新月异,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人口不断积聚,生活品质不断提高,2020年GDP突破1万亿,常住人口达937万人,城市首位度不断增长,城市地位逐步提升,即将官宣重新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但伴随着城市建设产生的大量建筑渣土,成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难题,目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渣土围城、城市看海,渣土不能妥善处置,对城市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根据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和合肥市委的安排,以合肥市为例,对城市渣土情况进行摸底调研,探索解决办法。

1 基本情况

1.1 城市渣土数量巨大

合肥市区每年销售新房约10万套,2020年新建住宅销售13.5万套。按规定每套住宅配置近一个车位,90%住宅车位需布置在地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地下车库多结合人防建设,每个车位产生渣土150~200方,仅此一项产生的渣土总量约1500~2000万方,从合肥市渣土办获悉,合肥市区每年外运处理的渣土量约2000万方(不含四县一市),这是扣除项目回填后的无法平衡剩余数量。合肥各个县市的渣土数量同样巨大,如肥东县城一年产生渣土总量约240万方,各县市总量估算约1000万方,累计总量超过3000万方。轨道交通建设产生渣土量同样巨大。合肥市轨道建设目前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3-8#线总计266.77km,预 算 产 生 的 渣土 总 量3987.2万方,平均每公里15万方渣土。加上已建成运营的1#、2#线共52.38公里和远期9#、S1线,轨道交通10条线路总长度共451km,完全建成产生的渣土总量测算为6765万方。另外根据发达国家及国内一线城市经验,城市建设将进入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阶段,广泛建设地下的交通、商业、仓储、公建设施等,对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开发和深层利用,随着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生了渣土量还将成倍增长。

1.2 渣土处理费用快速上涨

近期随着生态环保和市容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渣土处理费用呈不断上涨趋势,且上涨速度呈加速状态。目前合肥市区的渣土费用起步价每车渣土(每车约12方左右)150元,填埋场收费150元以上,每公里运费增加10元,合肥市区平均运距约20km,最远超过30km。这三部分费用合计每车约500元(单方41.6元),另主管部门收取管理费为3.75元/方。各县市运距较短相对较短,价格略低。如在肥东县城弃土距离约5公里,渣土公司收取单方费用2017年为27~28元,2018年上涨到36~37元(不含管理费),不到一年时间价格上涨超过30%。

2 存在的问题

2.1 弃土难度不断加大

合肥城市近郊可填区域越来越少,容量不足,数量不够,弃土场所距离城市越来越远,运输距离不断增加,弃土越来越困难。合肥市区的渣土,仅少量用于本地平衡,大部分需要运到城郊结合带和各县区,如庐阳区运到长丰县,经开区运到肥西县,蜀山区运到肥东县,平均运距约20km,部分超过30km,渣土运输距离在不断增加,从城市近郊逐步到远郊。受利益驱使,非法设置弃土场,违法倾倒填埋现象较普遍。

2.2 侵占湿地引发洪涝灾害

湿地是地球之肾,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随着城市的扩张,城郊结合处沟渠河塘被大量填埋,生态湿地明显减少,合肥市每年的3000万方渣土回填深度5米计算,每年减少湿地面积为600hm2。湿地从低洼处变成平地甚至是高地,失去了原有净化作用,对雨水蓄滞能力明显降低,增加了暴雨时的径流系数,超过排水系统极限,导致内涝频繁,城市看海成为常态。合肥常年降雨量平均为1044.8mm,但分布很不均衡,60%降水集中在5-9月的汛期,2017年最大单日降雨量145mm,最大小时降雨量为99mm,集中暴雨也使城市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而湿地的缺失大幅加剧了灾害效果。

2.3 超量堆填土造成安全隐患

渣土弃土场,由规划、环保、建设、城管等部门联合审核,由县区政府审批。目前选取渣土消纳场,均为城郊结合部,多为废弃窑厂、水塘、沙坑等低洼地。弃土场一般归属村集体,由村管理收费,形成利益链。受利益驱动,弃土场普遍存在超量堆土问题,如在肥东县填埋场实地调研,一处占地17.3hm2(260亩)的弃土场,原地形标高低于道路9米,填土后目测高于路面3米左右,填土厚度达到12米,把原先水塘深度5米考虑进去,填土最厚处达到17米,从原先最低洼的谷地变成了山丘。超量堆土容易造成地质灾害,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如深圳2015年12月20日山体滑坡事件,就是建筑渣土堆填体的滑动引发,导致山体失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造成33栋建筑物被埋损毁,事故造成73人死亡、4人失踪。

2.4 污染渣土处理未受控制

老旧的污染企业无防渗设施,地下水和土壤被严重污染,这类企业在搬迁改造进行民用建设,所产生的渣土及固体废物,存在很多化学物品、重金属和病毒病菌,这些污染渣土未经处理直接倾倒填埋,有毒有害土壤处理未得到重视,对污染物的认识上,基本属于无知、无视、无为的三无阶段。重金属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不可逆和无法降解等特点,不能被自然界吸收降解,形成新的污染源头,处理困难且代价极大,随意填埋有扩散污染的危险,威胁粮食安全和民众健康,危害长远。

3 解决思路

3.1 完善城市竖向空间合理利用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城市竖向规划,统筹安排城市竖向标高。实现高地高用,低地低用,留足生态用地,填土场地根据竖向规划科学选址,实现土方就地平衡,减少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干扰,确保未来城市空间可持续利用、绿色发展。避免全市一个标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竖向规划实现城市高低错落。道路和小区和重要地带实施重点保障,提高竖向标高,河塘、沟渠、公园、绿地、广场等作为生态用地,相对降低竖向标高,暴雨时起到蓄滞作用,延缓排水时间,减少径流量,实现中小雨不积水、大雨暴雨不内涝的海绵城市。合肥市建成区面积480m2,规划主干路网1100多公里,将主干道路标高增加1米,可消纳5000万方渣土,道路便于构建互通立交。参照乡村的阶梯水田,将城市分割成不同的蓄水分区,延缓减少径流,显著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减少内涝对城市影响,保障城市安全。合肥小区标高强制要求仅比道路高1米以内,适当放宽要求,所有新建小区标高增加1米,每年可减少渣土约500万方,还能提高居住安全性,免受内涝之苦,也便于打造好城市竖向景观。

3.2 渣土资源化利用

倡导渣土从源头减量,鼓励资源化利用,就地平衡。合肥的渣土多是Q3“老黏土”,黏性较大,本身就是良好的建筑材料,也很适合制成黏土砖,但一刀切地禁止使用黏土砖的政策,使渣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只能当成垃圾丢弃。禁用黏土砖的初衷是保护耕地,节约黏土资源,但未考虑到对建筑渣土的“废物”利用,不仅可以提供廉价的建筑材料,还可以保护城郊的自然生态环境。每方渣土可以制成600块标准砖,是优质建筑材料。建议调整相关政策、规范和地方性法规,区别对待破坏耕地取土和废弃渣土再利用,因地制宜适当放宽黏土砖的使用,对破坏耕地资源的黏土砖坚决制止,而对城市渣土的再利用放宽限制,采取鼓励政策。对高速公路等高填方的道路、河堤建设等强制使用城市渣土,减少就地挖坑取土破坏耕地。

3.3 加强渣土受纳场的管理

改变渣土受纳场粗放管理模式,规范渣土消纳场的审批程序,实施统一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分级分类建立档案,进行风险管理。避免利益驱动不受控制的超量堆填,对大型渣土受纳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消除安全隐患。严厉处罚私设消纳场地,擅自填埋的违法行为。对渣土消纳场地的设置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影响评估,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污染,促进渣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3.4 污染渣土无害化处理

严格控制污染土地建设居住小区和学校、医疗项目,在老旧工厂等污染项目搬迁改造时,从污染源头抓起,加强监测、规范监管,科学编制专项处理方案,并由权威专家进行论证,采取专业的处理措施和专门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安全方可填埋,对违法倾倒污染渣土的行为严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确保污染渣土处于受控状态,避免污染扩散。

猜你喜欢
肥东县渣土合肥市
醒狮
开办“包公家宴职工食堂”安徽肥东县擦亮廉政品牌
送你一盆小多肉
关于肥东县“党建+ 电商扶贫”的思考
关于肥东县新型城镇化的调查思考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谈之色变的“马路杀手”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新型渣土车落户怀化市
城市渣土车轻量化环保型研发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