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融入的路径浅探

2023-01-08 17:18张雪峰王星王书平
智库时代 2022年4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张雪峰 王星 王书平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引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句话点明了教育和思政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课堂教育中必须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以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决定着课程教学质量,决定着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还关乎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而在高校课程教育中,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是课程思政体现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能将思政内容生搬硬套,不能只做简单的嵌套工作,这样不仅无法有效传播思政内容,还容易让学生对思政内容产生抵触厌恶情绪[1],进而产生一加一小于二甚至小于一的效应。课程思政是要寻求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平衡点,将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高效地融合起来,而并不是单纯地通过课程来照本宣科。因此,结合专业特点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重要抓手,通过将重要思想政治内容融合进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成长成才[2]。在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中,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如何结合,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教师对本课程有深入的理解,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是落实思政建设的必由之路[3],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核心角色就是教师。当前绝大多数经济类专业本科教学工作中,西方经济学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对于西方经济学能否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或者解释中国经济腾飞的现象仍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所以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让同学们了解国家运行中的经济规律和逻辑,引导学生关心现实社会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从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术与话语体系。

二、思政内容与《微观经济学》结合的难点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逻辑,提高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并且以此作为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为学生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在:(1)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思维和分析方法;(3)提高学生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微观经济学》需要一定的数理逻辑分析能力,所以需要《高等数学》作为先修课,而且它也作为很多经济类课程的先修课而存在,例如,《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结合本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课程特色,会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在实验室采用经济理论实验教学系统开展模拟实验教学或者进行情境实验教学和案例讨论。在《微观经济学》的课内外学时安排上,采取1比1.5的安排,通过课后习题、案例分析、教材外读物和小论文等拓宽教学边界,增加课程的容量。《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肩负着打好学生经济学知识体系地基和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的重要责任。

课程思政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在课程教学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些思政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的精神追求,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举止行为和思想意识等。课程思政本质还是教育、是立德树人,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它的理念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人才;它的结构更加多元,要求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这三者的统一;它的方法是显隐结合,要体现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辩证统一;它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创新,要以新思维催生出新的教学思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发展。

分析《微观经济学》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总结出两者结合的如下难点:《微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流的分析实证内容大多数为国外的案例,立足于中国经验的教材却很难成为高校教学的主力。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主流,这也导致了国内相关的经济学学科西方化的倾向很严重,对我国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挑战[4]。较少有中国的经济学教材利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数据来提出解释的新理论并进行教学,也较少有基于中国经验的教材讲述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通过修正了西方经济学的哪些内容实现了更高速的发展,这都为思政内容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结合增加了难度。而且《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对于学生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导致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掌握和学习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容,很难平衡两者的课时分配问题。并且对于一些专业课教师,他们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刻,导致课程思政难以开展,如何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思政元素和课程结合的难点。

三、《微观经济学》融合思政元素教学的实践

前文指出,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思政内容与《微观经济学》结合的难点,但这不仅是难点,也是突破点,解决了这些难点,课程思政建设就会事半功倍。通过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工作中灵活巧妙地分析我国的国情与经济问题,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当下的一些政策热点,使学生科学辩证地看待和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增强文化自信。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树立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个别教师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认为高校专业课教育应以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自己只需将课程专业内容讲清楚即可,道德培养等育人工作是专业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为了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效率,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之前,需要摒弃上述错误的认识,要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和树牢正确的育人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课程思政建设[5]。只有树立教师团队的教育观念,了解为什么需要课程思政建设,才能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方向问题,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所以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前,提高教师团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是首要的。可以在课程思政工作开展前,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也可以与思政课程教师合作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唯有把握正确的道路方向,才能立足实际,取得一定成绩。

(二)挖掘中国故事中的思政内容

思政内容与课程结合的难点中提到,现有的教科书较少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和发展经验,教科书中多为国外的发展案例,而学生相比国外的案例更关心国内问题,这也启示教育工作者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除了要讲授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的微观体系架构,还需要结合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来应用或验证这些西方经济理论,思政教学实践中需要深度挖掘中国故事中的思政内涵[6],引导学生辩证地学习《微观经济学》。例如,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授课中,将其与消费内循环这样的国家大方针相结合,将双循环发展格局作为案例,引导学生使用《微观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思考。在讲到看不见的手与一般均衡时,可以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讲授看不见的手在市场中的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避免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简单拼接在一起,而是自然而然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在结合过程中不能只把学生当作思政内容的接收者,单纯灌输思政内容,教育工作者要警惕“填鸭式”的思政教育,要启发学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案例对我国经济形势与经济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自发、自主、自觉地去学习了解思政元素。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深入了解学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也要深入了解我国的政治形势,这对教师队伍的各项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7]。当代学生在学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和社会收入差距增大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消费主义”和“利润第一主义”等功利主义产生了怀疑,并渴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挖掘中国经济故事中的思政内容,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思政元素是推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步。

(三)建设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极为重要的经济类基础课程,其理论性较强,不少的理论推导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和逻辑功底,本身存在着“时间紧、任务重”的课程特点。前文提到的难点之一就是如果思政内容的加入挤出了原有的课程内容,那么课程思政的建设就是失败的。所以在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线下课堂这块主阵地,还需要尝试一些新的形式,创新思政教学的课堂范围和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及时将丰富和鲜活的社会思政要素分享到课堂上,避免思政元素成为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8]。例如,利用网络媒体的便携性和广泛的传播性,建立班级云班课群,延伸常规课程的时空范围,及时将一些关于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以课后阅读和作业的形式呈现,并在线上线下课程中就这些内容与学生积极互动,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线上、线下课程的联动,这样既保障了原有课程知识点的覆盖,又将思政元素引入了课程内容,而且拓宽了教学的范围。

(四)加强对于课程思政的学生反馈工作

课程思政内容并不像专业理论知识那样可以通过普通的考试、小测试或者课后作业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加强课程思政的学生反馈工作就成为了重要的一环。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线上教学平台的过程性可追溯和互动交流的优点,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变得可能,这也为获取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反馈成为可能[9]。通过云班课上课时的实时弹幕可以增加一条及时反馈通道,在日常上课时,有些学生不愿意和老师面对面互动,但是开启弹幕可以打消学生的顾虑和紧张心理,打通这一交流通道,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元素的反馈意见。而且可以通过定期给学生发放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以投票或者填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当下什么思政内容感兴趣,或者对当前课程思政教育开展情况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反馈,从与学生的交流以及从学生表现出的价值观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进而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

(五)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

课程思政建设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前面四点措施和方法主要集中于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通过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进而实现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类基础课程,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经验来创新性地分析和挖掘其中的微观经济学思维和理论,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课程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思路建议,也可以助推学生摒弃机械式地接收课程知识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提升独立思考和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并且通过激发创业意识,让同学们将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和思维能力真正运用起来,做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在实干中锻炼能力、锤炼意志,在实践检验真理。

四、结论与展望

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点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课程思政与《微观经济学》融合要围绕提升学生道德情操、政治觉悟和知识素养来着力开展,培养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助力国家的发展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微观经济学》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认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首先是树立教师团队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然后是从中国故事中挖掘思政元素,其次是建立线上线下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反馈体系的建设,最后是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这些实践手段都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结合当下互联网技术扩宽教学边界,做到完善课堂评价标准,进而形成正反馈,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得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高效开展,实现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的协同效应。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进而实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爱党的信念,明确主人翁意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
微观的山水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