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巡飞弹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01-08 03:57张本辉呼延箫扬
舰船电子工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飞弹发文图谱

张 林 张本辉 呼延箫扬

(1.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导弹与舰炮系 大连 116018)(2.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舰船指挥系 大连 116018)

1 引言

巡飞弹是具备巡逻飞行能力的新型制导武器,可以对指定战场区域执行情报侦察、目标指示、信息中继、区域封控、精确打击和毁伤评估等任务[1]。随着未来战争的信息化、智能化趋势以及新概念弹药的发展,以巡飞弹为代表的先进弹药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鉴于此,有必要对“巡飞弹”研究成果展开阶段性的研究梳理,揭示与探讨其研究现状、热点及演进情况,有助于研究人员把握该领域的前沿动态,更好地进行深入探索。

以往研究成果中不乏对巡飞弹研究的总结[2~6],然而,大多建立在归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专家凭借主观经验对资料进行加工,较少采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7]。科学知识图谱,是用于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通常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8],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专家经验的主观性,可以帮助人们透视某领域的庞大知识体系与结构[9]。在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软件中,CiteSpace操作简单、可视化清晰,可进行科学文献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10],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因此,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巡飞弹”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结合科学计量学理论,通过所绘制的知识图谱,对巡飞弹领域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期待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CNKI数据库为为数据源,以“巡飞弹”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时间设定为不限年份到2021年12月31日,期刊类型设置为“核心期刊”,检索到文献100篇,对检索结果反复检查、整理,删除全球快讯、小短文等不相关条目,共得到有效样本文献97篇;设置检索条件为“硕博论文”,检索到文献33篇。本文的研究样本共计130篇,数据检索操作时间为2022年2月12日。

2.2 研究方法

1)进入CNKI,确定检索内容和检索方式;

2)精捡检索结果,利用CNKI自带可视化功能进行初步分析;

3)将有效样本的题录信息(包括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来源出版物、发表日期等),以Refworks格式导出为纯文本文件,以备数据处理和分析之用;

4)将文献的题录文本文件导入CiteSpace,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5)设置CiteSpace的相关参数,运行程序,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6)对程序运行结果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合并相近的关键词等),对图谱进行调色、更改标签字体等操作,结合科学计量学理论对生成的知识图谱进行解释。

3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巡飞弹研究可视化分析

3.1 总体趋势分析

研究文献的总体趋势,即论文发表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能够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11]。巡飞弹研究文献的总体趋势,如图1所示。

那两个男人已经呆住了,华丽的音乐奏章响彻整个礼堂,我在他们惊恐的眼神中轰然倒下,嘴边隐约露出一丝笑意。

图1 巡飞弹研究文献总体趋势

由图1可知,CNKI所收录的巡飞弹研究文献从2005年开始出现,郭美芳等发表在《探测与控制学报》2005年第1期的《多模式战斗部与起爆技术分析研究》是检索到的第1篇文献[12],然而,巡飞弹的概念,早在1994年由美国提出,说明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国外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总体来看,三种曲线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呈现相对同步的“上升-下降-上升”态势。2015年~2018年,就论文发表总数量而言,基本上保持在15篇以上;而硕博论文的数量始终保持在个位数,甚至在2008年、2009年以及2014年发表数量为0篇;从2015年以后,数量基本上保持在2篇以上,其中2016年最多,为6篇。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4个国家拥有巡飞弹,包括以色列、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传统军事强国。据公开报道,我国曾在珠海航展上展示过多种型号的巡飞弹。由此看来,巡飞弹技术正在逐步成熟,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研究领域并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选择网络节点类型为关键词(Keyword),运行CitcSpace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在图2所示的网络中,每一个圆点都代表着一个节点,圆点的大小体现其出现的频次,圆点越大意味着频次越高;圆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相连的两个节点共同在一篇文献中出现,同时线条的粗细程度与其联系紧密程度成正比,线条的颜色代表着文献出现的年份。根据统计结果,图2所出现的关键词有261个,代表研究者试图从不同视角或者方向对巡飞弹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其中,出现的一次性词汇214个,使用2次~5次的关键词为37个,使用频次大于等于6次的关键词只有9个,依次是控制系统(0.28,20)、制导(0.13,11)、数值仿真(0.09,11)、导航(0.13,9)、气动特性(0.03,8)、协同策略(0.08,7)、航迹规划(0.03,7)、作战使用(0.07,7)、姿态调控(0.08,6),括号内分别是节点的中心度和频次,中心度代表着其对周围关键词的综合影响力。控制系统、制导以及导航的中心性都大于0.1[13],从图2可以看出它们在可视化图谱分析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2 巡飞弹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3.3 时区视图分析

运行CitcSpace,显示类型选择为“time zone”,可得该领域研究热点变化的时区可视化图谱,如图3所示。

图3 巡飞弹研究热点变化的可视化图谱

在图3中,横坐标代表时区(2005~2021),按照时间顺序从左向右排列,纵向排列着该年首次出现的关键词;其中心圆圈越大、字体越大,则代表累计出现的频次越多。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说明关键词同时出现于同一篇文章。由3图可知,数值仿真、动力系统、多模战斗部、炮射巡飞弹等关键词出现于2005年,这些词是当时研究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后,又陆续出现了气动特性(2006)、航迹规划(2006)、引战配合(2006)、控制系统(2007)、制导(2008)、姿态调控(2008)、作战使用(2010)、优化设计(2011)、导航(2013)、协同策略(2013)、发展趋势(2013)、半实物仿真(2015)等研究热点问题。此外,可以看到某些关键词,并没有长久的研究生命周期。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显示,图片中隐去了仅出现1次的关键词。在2021年,并没有显示出关键词,事实上该年的论文研究数量为11篇(含硕士论文3篇);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巡飞弹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主题趋于多样。

3.4 发文作者分析

选择网络节点类型为作者(Author),运行CiteSpace软件,可得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4所示。

图4 发文作者可视化图谱

在图4中,作者的发文频次由节点大小体现,该作者发文数量越多其对应的节点越大(在图中仅显示发文量大于3的作者),总体而言,整个图谱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状态。根据普赖斯科学定律,核心作者发文量为m=0.749*,其中(m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为发文最多的作者论文数[14]。在本研究统计期间,n=8,可得m=2.12,因此,将发表文章数量在两篇及以上的作者界定为巡飞弹领域的核心作者,经统计有45人,由于篇幅有限,列出发文量在6篇及以上的5位作者,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排在首位的是北京理工大学的范宁军,发文量为8篇,在图4中,可以看出,其位于图谱的中心位置,但是其链接的线条颜色呈暗灰色,说明该作者论文发表的时间相对比较久远,从实际文献查阅结果来看,其发文时间主要集中于2005年~2010年。

此外,不同作者间的合作强度由连线的粗细体现,交流联系越密切、合作发文次数越多其连线越粗。据统计,图4中共有337条连接线,从图4可以看出,产生形成了一些研究团队,如范宁军团队、郝峰团队、李小民与李增彦团队、何光林团队,在整个合作图谱中占据重要节点。师生、校友、同事等合作关系,以及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将有助于团队协作优势的发挥,进而导致合作人数的增加和影响力的增高。

3.5 研究机构分析

将网络节点(Node type)选择为机构(Institution),运行CitcSpace软件,得到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

图5 发文机构的可视化图谱

在图5中,圆形的节点代表研究机构,节点大小表示机构的发文数量,两个节点的连线表示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粗细表示机构之间合作量。据统计,该图谱共有52个节点,连线28条,图中仅显示发文量大于2的研究机构名称。将发文量排名前5的机构列出,如表2所示。

表2 论文发表机构排名

从表2可知,论文发表机构排名前5的机构中,有4家为高等院校,而且是武器系统与工程学科特色较为明显的高校。其中,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发文数量遥遥领先,说明两所院校在巡飞弹领域的技术积累较为深厚,科研实力较为雄厚。从图5中也可看出,很多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也基本围绕着这两所院校展开的。

4 对巡飞弹研究现状的思考

基于科学知识谱图分析可知,巡飞弹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笔者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在以下方面着力。

4.1 创新作战概念,更好满足我军作战需求

从论文发表的总体趋势来看,巡飞弹研究的发文数量基本稳定在10篇~15篇,尚未得到学者的广泛重视;从期刊来源进行分析,以中文核心为主,EI/SCI检索类高质量期刊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对相关研究缺乏更深层次的挖掘;从公开的巡飞弹装备发展来看,“跟跑”外军现象较为明显,往往是外军形成作战概念,列装某型装备,国内围绕仿制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产品,其创新性明显不足。

事实上,武器系统的使命任务、功能、性能应当围绕我作战体系、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外军的某些装备,针对我军的作战需求,来研究发展武器装备、作战平台甚至对抗体系,对于巡飞弹的研究亦是如此;想要在战场上面对强敌时获得绝对优势,必须创新作战概念,在顶层上有所突破,即在强敌对抗中,创新性地利用巡飞弹的独特优势,来解决某些痛点难点问题,使研究成果真正地提升作战能力,满足军事斗争的迫切需要。

4.2 加强沟通交流,稳步促进军民深度融合

从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研究团队普遍较小,其合作强度也主要集中于团队内部;从发文机构的共现网络来看,发文数量较多的单位,集中于武器系统与工程学科特色较为明显的高校,合作网络基本上围绕着个别单位展开,大部分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不紧密,院校与军工单位、军队单位等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随着巡飞弹研究的逐渐深入,其研究主题也趋于多样化,需要较为活跃的科研环境,更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作者和机构合作攻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地方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巡飞弹的技术细节、工程实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军队单位,在巡飞弹的试验、使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数据甚至教训;要想快速、显著地提升巡飞弹的作战能力,必须加强各方沟通交流,稳步推促进军民深度融合,使工程技术与作战使用能够同频共振、相辅相成。

4.3 拓展应用场景,逐步优化平台载荷性能

从巡飞弹的作战使用来看,作战使用往往聚焦于陆战、巷战、反恐战等,总体而言,其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扩展,然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台以小型无人机、低速为主,导致其装备载荷较少、作战半径较小。

随着基础技术的成熟,巡飞弹平台载荷将逐步升级,意味着可以在陆上分队伴随式反无人机、中远程制海作战等领域有新的增长点,从而使武器装备得到体系化发展与应用,形成远远高出单个平台的合力,使其作战应用范围、作战效能、战场价值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对未来战争形态、作战样式、作战行动和作战保障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其任务载荷,应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使其灵活切换至不同的作战应用场景。

4.4 适应复杂环境,重点提升智能自主水平

从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可知,关于巡飞弹的基础性以及共性技术已取得了较好进展,智能自主明显是薄弱环节;从两场近期局部战争中(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俄罗斯-乌克兰),巡飞弹(也被报道成无人机,例如土耳其TB-2)在打击地面阵地、后勤车队等任务中大放异彩,预示着用于野战防空的轻型防空导弹将会成为发展重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在回路”的遥控作战方式,已严重影响了巡飞弹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能。若要更好地发挥巡飞弹的战场价值,需重点提升其智能自主水平[15]。

5 结语

针对以往巡飞弹成果梳理过程中,存在依赖专家主观经验的现象,为了揭示巡飞弹研究领域的科研现状,更好把握该领域的前沿动态,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巡飞弹”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通过分析所生成的知识图谱,对巡飞弹领域研究的总体趋势、关键词共现、时区演化、突变词语、发文作者、研究机构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加强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对策建议,期待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飞弹发文图谱
中医药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及痴呆痰瘀互结证知识图谱构建探索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不同动力型式的巡飞弹总体参数对比分析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