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

2023-01-09 06:27陈加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生猪数字

2022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不难看出,数字乡村建设是摆在各地推动乡村振兴面前的重要课题,向“数”而行、“智”在乡村,将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多地已开始尝试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利用呈海量增长的数据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高农业效率。随着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乡村产业升级、基层治理改善、农民生活便捷将再上新台阶。

以“数”赋能,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大数据技术可在利用农情监测设备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农业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感知、数据流转及动态更新。通过对海量存储数据的加工、整理,清除重复、无效数据,形成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多个满足环境监测、生产管理、决策管控、市场营销及质量溯源的智慧应用系统,最终实现对农业生产全流程的集中高效管理。以贵州省为例,近年来该省积极加快大数据技术“进村入户”步伐,探索大数据对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监管和可视化决策。其中,贵州省余庆县长坪生猪养殖场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指导生猪养殖管理、提升生猪存活率的各个环节中,集成各类养殖数据资源供养殖人员开展科学管理和可视化决策。长坪生猪养殖场可通过每头猪的耳标滚动采集生猪体温和运动数据,当猪出现体温过高或其他异常情况时,云平台就会发出预警信息,养殖技术人员可在第一时间掌握生猪的健康状况,抓住生病生猪的最佳治疗期,确保生猪生长繁殖的稳定性。

以“数”赋能,助力公共服务升级。大数据技术是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驱动力,虽然难以短时期内弥合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间的信息鸿沟和公共服务差距,但只要“数据”多进村,农民便可少“跑腿”。围绕乡村大数据分析需求,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活、生产、生态等相关指标构建模型,再根据具体的应用需要建立服务接口,不断优化数字技术更新公共服务实践,做到寓技术于管理、寓管理于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确保基层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以江西定南县为例,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互联互通和扁平化特性优化公共服务方式,当地群众不出村就能快捷办事。借力数字建设春风,定南县不仅提升了群众对公共服务水平、效率的满意度及主观参与政民互动的积极性,还有效打破了政府和居民的空间壁垒,延伸了包括农田设施、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各项公共服务职能,为相似地区提供了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范例。

以“数”赋能,助力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第一步。走好第一步,意味着通讯设备、基站、移动网络在乡村要实现全覆盖。接下来是以乡村为单元的遥感遥测、移动定位等各类时空大数据的规范化接入和汇聚。最后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实时时监测、实时感知,为构建数字乡村空间形态提供支撑,即从数据生命全周期的角度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生态、生活与数字建设的深度融合。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2022年2月该市全面开启大数据技术应用,出台《南阳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可见,各地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广大乡村地区应继续普及和丰富乡村网络,构建数字乡村全新信息系统,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乡村发展面貌变化,将是革命性的。探索大数据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对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延伸公共服务、提高农民收入等意义重大,是下大力气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生猪数字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