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标准国际化对策研究

2023-01-11 20:01威,吴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9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国际标准水利

杜 威,吴 静

(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2.水利标准国际化与流域管理标准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0)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水利对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1],通过开展标准英文翻译、标准对比研究,利用国际研讨、援外培训等机会积极推介,依托承担国际工程项目带动标准输出等方式,已使我国水利标准得到了一些国家的认可[2]。但过程中,特别是向国际高端市场拓展中,因为标准问题制约了中国技术、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企业国际市场拓展,特别是高端智库市场。针对当前我国水利标准“走出去”新形势,开展中国水利标准“国际化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利标准国际化面临的新形势

1.1 水利标准国际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标准国际化工作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都把标准竞争作为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把推动本国技术和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作为提高本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我国也将国际标准化工作作为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标准国际化发展布局,以高水平国际标准化活动服务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1.2 水利标准国际化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成果,总结编制了一批高水平技术标准。水利标准体现了我国水利行业的技术水平,水利标准国际化是增强我国水利在国际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水利标准国际化是我国水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技术保障,对落实国家标准国际化战略、提高我国水利国际地位、支撑“一带一路”水利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水利标准国际化工作进展

2.1 取得的成效

国际标准制定方面。联合国工发组织与国际小水电联合会发布了由水利行业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小水电技术导则》(英文版),该系列标准包括“术语和定义、设计、机组、施工、管理”5类共26个分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小水电技术导则”术语、选点规划以及设计原则与要求等3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利行业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了11项ISO、IEC标准。

标准翻译方面。目前,共累计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等40项标准英文翻译出版,并免费进行全文公开,正积极推进《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等36项标准翻译。2022年制定水利标准翻译出版工作程序,强化项目申报、标准翻译、标准审定与出版以及监督管理,严把翻译质量,为水利标准“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

标准国际化研究方面。2019年结合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开展了水利标准国际化战略研究,提出了水利标准国际化战略总体思路和实施对策建议。“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研究”提出了我国水利国际标准竞争策略,为水利行业标准化管理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成果获2015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水利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利用外交部财政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在华举办多期“中国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培训班”,并实施“澜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指南编制项目”[2]。小水电标准走出去列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重点内容,并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我国先进水利标准已在亚非拉多个国家的规划、筑坝、小水电及设备制造、工程勘测等领域的多项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标准翻译领域有待增加。翻译出版的40项水利标准涵盖的水利技术领域较少,难以支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同时,标准翻译目前基本为英文版,其他语种翻译推进缓慢。

二是标准国际采信度有待提升。由于海外水利水电市场长期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占据,且亚非拉国家水利水电高级别官员大多有在西方国家留学的经历,对中国水利标准的信任度较低,中国水利标准的采信度远低于欧美技术标准,制约了水利技术的输出。同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领域技术标准,分水利行业与电力行业两套标准,有些技术方法、试验方法等还存在差异,客观上造成水利标准在国际应用上混淆[3]。

三是标准国际话语权有待增强。我国还没有负责组建和主导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涉水的技术委员会,且参与编制的水利国际标准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在水利国际标准上的话语权。

3 对策建议

3.1 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水利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标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各方标准化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在标准管理、激励政策、考核评价、项目申报、工作经费补助等方面,给予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标准国际化工作更多支持。

3.2 全面跟踪国际国外标准情况

全面了解水利行业国际、国外标准态势和标准化战略,重点跟踪和掌握其核心动向,重点跟踪ISO、IEC以及有关水利行业国际组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构筑水利标准国际化服务渠道,及时发布国内外标准化动态信息,提升标准国际化工作效率,为准确掌握国际标准动向提供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撑[4]。

3.3 加强标准国际化关键问题研究

持续跟踪国内外涉水技术标准发展动态,进一步梳理重点领域标准国际化发展需求,解决水利标准国际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水利标准国际化战略对策与措施。开展重点领域水利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对工作,在标准体系、标准化对象、技术要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与跟踪,提出对比研究思路和优化建议。

3.4 构建外文版水利标准体系

研究建立外文版水利标准体系,完善水利标准翻译项目库建设;加强对水利标准翻译审查专家的评估,建立评审专家信用体系。加大标准翻译力度,推进水利标准制修订与翻译同步开展。扩大水利标准翻译主体,灵活确定主翻单位,鼓励有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翻译水利标准,增加标准翻译语种。

3.5 拓展标准国际合作领域

借助国家标准委相关国际化平台,积极参与其组织开展的标准化国际工作,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加强与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等水利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水利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参与国际组织和举办重要活动的机会,加深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建立与欧盟、澜湄国家的水利标准化合作机制,务实开展水利标准化合作。落实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水利标准“软联通”。

3.6 推动水利标准在国际上的应用

积极推动在水利援外项目、澜湄水资源合作、水利国际工程等方面应用我国水利标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合作项目、亚洲合作基金重点项目、澜湄合作专项、国际组织、海外技术中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渠道,积极开展援外水利技术标准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选取典型工程开展我国先进技术和标准示范应用,分享典型工程案例成果。通过以工程输出为主,技术交流为辅的模式增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影响力,采用“援建贯标”模式,提高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使用率和认可率,最终以成为国际标准为目的。

4 结语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水利行业在国际市场不断拓展,承接国际项目日益增多。为实现“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建设”全链条“走出去”,必须依赖完整的成套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此推动水利标准国际化愈发迫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可通过增强标准国际化参与能力,加强国内外标准比对研究,推动国际标准互认等工作推动水利标准国际化,不断提升中国水利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国际标准水利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中医舌诊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探究
腐蚀控制领域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出版
中国主导制定三项腐蚀控制国际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