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研究与运用

2023-01-11 07:10郭青青
当代体育 2022年46期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活动

郭青青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多样的教学方式,“快乐体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快乐体育”这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而通过“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运用,能够拓展小学体育学科教育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在“快乐体育”的理念下,更加深入地学习与掌握体育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体育学科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体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开发与提高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身心健康获得成长。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体育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现实生活脱节等现象,因此,将“快乐体育”与小学体育融合课程相结合,可以不断创新发展体育教学的方式,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1 “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快乐学习”与“体育活动”的有机融通,也可以理解为“玩”与“学”的有机融通,其基本形式是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根本目标在于快乐学习,将体育活动借助“玩”的形式灵活开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其获取愉悦的学习体验。很明显,“快乐体育”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更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它是一种教学指导理念,同样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常规的体育教学活动有着形式上的区别,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认识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切身体验,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从小就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这对于体育课程价值体现和学生身心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快乐体育”已成为当前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导向。

2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运用路径

2.1 发掘“快乐体育”意义,展现体育融合课程的实效性

體育融合课程寻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灵活应用各学科知识技能,促进所学习的知识彼此整合,更有利于实现综合育人。为学生创设更加适切的学习内容,方式和环境,促进学科体育化、趣味化学习,培养体育情感。多学科表现体育,感悟体育知识、规则与文化;多维度的研究体育,在综合运用中感悟体育文化与精神,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和学习,实现健康、快乐、自主、和谐地发展。

在小学教育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较为注重文化学科的教育教学,师生之间将学习的重点置于文化学科学习当中,小学体育教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2.1.1 确实转变体育教育理念,倡导开展“快乐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秉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与帮助学生构建起终身锻炼的体育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育能力,这是“快乐体育”中的重点内容。“快乐体育”注重在体育教学当中有效地渗透理念,使学生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在体育教学当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在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快乐地进行体育学习。

2.1.2 有效整合多元课程资源,增强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应有效地整合多元的、多学科的课程资源,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快乐体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适合于小学生的教学方式,准确把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尝试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和音乐等学科的知识点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面提高。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示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投篮、三步上篮、带球过人等篮球技术的图片并加以讲解、示范,接着,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简笔画的绘制,标注场地大小、篮筐位置、出手距离,让学生对各大技术有更加直观认知的同时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在学生“三步上篮”练习时,可以加入动感的音乐,让练习变得更加有活力与趣味性。学生分成两队,从球场的左右边线出发同时开展三步上篮练习,在5分钟的音乐内,比一比哪个队进球数多。通过音乐的引导与控制,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小学“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这一宏观层面,科学合理地做好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划,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创新,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运动的快乐

2.2 科学设计课前热身,促使学生产生快乐的意识

有趣是打造快乐体育课堂的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整个体育课堂都应保持趣味性。而热身环节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没有一个快乐的开头,学生的快乐体验必然会有所减少。因此,教师要科学设计课前热身活动,在常规的慢跑、关节运动基础之上增添一些有趣的热身活动。很多体育教师对此做出了深入探索,尝试将舞蹈、唱歌、游戏等形式融入到热身环节,根据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选择恰当的热身形式,学生的反馈比较积极,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采取游戏化热身形式,按照篮球运动的投球、运球、传球动作设计多人传接球、运球障碍跑等热身活动,将枯燥的动作技巧练习融入到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先简单接触篮球的基础动作,为其后面的正式学习做好铺垫;在短跑运动教学之前,教师可播放《奔跑》这首歌曲,随着“速度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旋律响起,学生的身心会放松下来,会唱的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也可一起律动,教师再引导其配合音乐完成一些简单的跑前热身运动,帮助其调整呼吸,活动身体关节,讲授短跑的基本动作要领。相较于讲解和示范,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他们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学习体验比较快乐。

2.3 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快乐渗透到体育课程当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学习中的内在驱动力。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所蕴含的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依据体育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其中,学习与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

例如,在进行《快速跑》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松鼠》一课,这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小松鼠的外形、习性和生长环境,为学生创设“小松鼠学跑步”的教学情境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让学生头戴小松鼠的头饰,装扮成小松鼠的样子开展教学并进行比赛。在练习起跑时,学生在起跑器的辅助下,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小松鼠跑动的时候用力地用后肢蹬地,让自己快速地向前奔跑的动作。通过这样的趣味模仿,学生自己视为一只小松鼠,在练习中更具代入感,脚掌用力蹬地、从腿部将力量逐渐传递到下肢、背部、手部,并通过这样的推动力,迅速地进行起跑。在途中跑的过程中,教师再教授学生们要模仿小松鼠快速跑的步频,同时,教师也要教授给学生如何在途中跑的过程当中,通过应用快速跑的方式,加快自己的步频,从而较好的完成途中跑。通过这样的体育游戏学习活动,学生们能够融入到情境化的游戏活动当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技能。

学习完沈石溪的《生命桥》一课,学生对文中的羚羊印象深刻。在途中跑练习时,步幅的训练必不可少,羚羊是以大步幅的跑动方式进行跑步的,教师可让学生模仿羚羊的动作,带领学生尝试以空中弓箭步跳动的方式感受如何加大步幅进行跑动。在实际跑步过程中,再让学生感受途中跑加大步幅的跑动方式。结合语文的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的同时锻炼身体,使学习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的延伸与再生长,充分体现出“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融合课程中的运用的实效性。

2.4 利用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体育

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大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具备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趣味性,并能够快乐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通过体验式学习方式,学生能够进行实际体验,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所学的体育知识。

例如,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的弯道跑教学,教师大都会简单地讲解动作要领,此种“灌输式的理论讲解”让学生难以有效地理解与掌握弯道跑相关的知识与动作技能。教师可借助于参与“弯道驾车体验”“火车驶入弯道山洞”等体育游戏活动,在这些体育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可巧妙地渗透弯道跑的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如,当教师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演示时,教师可讲解弯道跑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对于弯道跑的运动理论知识获得初步的认知与了解。接下来,在体育游戏活动当中,当学生们进行跑步练习时,可不断践行理论知识,从而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实践,能够逐渐地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在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入地学习与掌握弯道跑技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能力。

2.5 开展体育分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快乐体育”含义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会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即是为学生创设相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单一地进行体育学习。由于小学生在身体体质、学习水平、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完全采用一种“统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难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学生也难以进行有效地体育学习。这样的体育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体育学习水平,为学生创设一个分层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快速跑、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可为处于不同体育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为了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让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扮演“猎豹”“雄鹰”“小熊”“大象”“海狮”等动物角色,使之成为不同的小动物队。不同的动物拥有不同的跑步速度,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这样分组之后,学生就能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这样的分组学习活动,学生们能够为本小组去努力拼搏,并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这样就能够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技能,还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精神与意志。

分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倾向与能力差异,着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在开展体育分层教学时,也可进一步细分为分类学习。一个班集体中,男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不同的,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时,可依据男女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下的任务分类学习。例如,同样是制定增强学生跳跃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安排男生通过跳台阶、蛙跳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可安排女生以跳绳、跳皮筋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培养球感的教学中,男生可以选择篮球运球、投篮等项目,女生可以選择排球垫球、传球来实现效果。如此一来,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男女生都能高效地达成目标并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体育”的含义。

3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为了让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教学真正区分开来,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务必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突出学生主体性。在体育课堂上以灵活有趣的活动为引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要采取“放手”策略,仅需完成必要的示范和点拨即可,让学生自由参与,舒缓他们本身存在的紧张、畏惧心理,使其个性充分体现出来,有意识的培养其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

第二,保持体育课程的娱乐性。“快乐体育”建立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之上,教师须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与真实兴趣来设计体育活动,保证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有趣,如此,体育活动便有明确目标,且兼具快乐的特征,学生能进一步享受快乐,并在玩乐中锻炼身体。

第三,彰显体育活动的适用性。现在的体育教学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学模式,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本就有限,教师不宜过度要求他们掌握高难度的运动技巧,而应将重心放在提高其身体素质方面,利用快乐的体育活动培养其体育兴趣,触发其学习动机,在适用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第四,关注活动过程的公平性。小学生的玩性较重,他们希望尝试各种新奇有趣的体育活动,但教师一个人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在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没有参与某些活动,实施的评价不够全面客观等,教师须尽量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必要时采取小组合作形式,由小组长代行一些工作,体现活动过程的公平性。

4 结语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课程、情境教学、体验式学习方式和分层教学的运用,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趣味性。通过对“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研究与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带领学生深入地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教师要指导与帮助学生构建起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市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快乐体育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6体育年
如何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理念
足球游戏在高职足球课战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