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23-01-11 09:48陈赛
当代体育 2022年4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动作体育

陈赛

有效的体育教学是促进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与教学效果提高的基础。落实有效教学,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与品格。从而优化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得到最大化的进步与发展。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课一般是在运动场上进行学习的,属于动态化、开放式课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的导入、教学时机的掌握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上,将外在环境、内在动因、团体效应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协作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1 提升有效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已逐渐实行现代化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时代教育的常态。当前处在信息化时代的学生,面对海量的数据化信息,需要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在体育学习中有效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体育动作标准与超常发挥,是学生学好体育的最佳状态,也是体育课堂有效化的表现形式。新时期的学生被赋予了新特点,必然就会有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让体育学习改单向为多向。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应采取机智化教学,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调剂各学科学习压力、增强健康体魄、提高体育素养。

2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从体育概念性知识、体育动作技巧,到体育健康与安全常识,是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理论付诸于实践,无论是课堂导入部分,還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环节中,都有着可以被发现的良好教学时机。

2.1 课堂导入的吸引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体育学习的课堂导入鉴于时限短,要求需快速切入学习主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课堂导入应达到: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启智激励四个标准。讲解语言简练需要抓住体育动作要领,动作示范出准确、轻松、优美的节奏,突出知识重点帮助学生在听讲中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以适当的比喻,让体育知识形象化、立体化、趣味化、准确化。幽默的言传与优美的身教,有助于学生易于理解知识要领、初步掌握体育技能重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如:《前滚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蹲立、低头、屈臂、提臀等简练语言,并将前滚翻动作比喻为:皮球滚动、《铁甲小宝》中的丸子龙超级变身成为一个轮子在滚动、刺猬球在滚动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下标准动作视频,包括整体动作与分解动作。体育教师在为学生播放视频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蹲立,二低头,三屈臂,四提臀。利用数字分解动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加强了运动的节奏感。体育教师再进行动作示范的演示。最后让学生进行实操,教师摆好垫子,排好一列队伍由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学生站在垫子前教师可以喊“一”示意学生蹲立,在蹲立好后再喊“二”学生可以低头,之后是“三”屈臂,“四”提臀。在四步工作做好后,教师可以一只手护住学生颈椎,另一只手帮助学生进行前滚翻。在《立定跳远》一课中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发问:“你想跳的够远吗?你想超越自己吗?”学生在听后会对本节课的内容更感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讲授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一要两脚平等站立,站稳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动作。二要重心前移,身体下蹲。三要双臂摆动,起跳腾空。之后为学习示范,随后有学生进入实战环节,在操场的沙地中让学生整齐的站成一列。依次进入沙坑跳远,体育教师站在学生旁边,为其进行动作指导。并且记录跳远成绩。跳的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为其进行教学讲解跳远的方法和要领,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听到来自青少年精神世界有趣的动画片和体育教师的认真教学,耐心辅导。就像打开了学生的兴趣大门,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兴趣,利于提高初中体育课程的有效性。

2.2 相机引导、适时点拨的推动力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对学生科学的引导是一种教学艺术。为了发挥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需要体育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准时机,适时“发力”。而这个时机通常是在学生在自主训练与延迟回应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及时解决问题就是把“引导”落实到了“有效”教学上。

2.2.1 自主锻炼的时机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过渡性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体会体育动作的要领。在学生自主探究每一个学习步骤与细节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理解才能更透彻,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本身之间的学习规律、性质与联系更加易于掌握。

2.2.2 延迟回应的时机

延迟回应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适当等待,也是学生的思维懈怠时机,利用好延迟回应的教学实际,可以瞬间捕捉到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到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并以此为契入点可以顺势开展深度教学。体育教师重视教学时机的切入,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体育学习状态,激发学习积极性。延迟回应的原因往往是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教师增设或发现难度系数高的问题,熄灭了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焰,畏难不前。体育教师应在此时正确引导学生突破自身情感障碍、解决运动技巧的问题困惑,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接受多样化的体育学习方式。

如:《田径》一课的学习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短跑的动作技术(采用蹲踞式起跑)与锻炼方法,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在400米短跑的跑道中增设为障碍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这无疑在增加体育运动趣味的同时,也提高了短跑这个项目的难度。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感觉训练难度增强而苦恼,激发想学习的热情。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将体育动作要领进行详细的示范与讲解。首先要热身带,领学生慢跑一圈,之后排好队伍前后左右一臂间隔,进行扩胸运动,伸展运动等。然后教师站在学生中间做短跑的动作讲解,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撑,眼睛看着起跑线,后脚膝关节着地,两脚脚趾在地面支撑。其次让学生进行练习掌握短跑的动作要领,在理论知识了解后便可完成障碍跑。最后体育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400米障碍跑,八名学生为一组以蹲踞式站在起跑线上,教师发布起跑的口令后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完成障碍跑。体育教师在学生跑步过程中要全程注意他们的安全,确保学生的健康。在全部完成后,体育教师可以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对一些出现的问题告诉学生们并且监督他们改正。鼓励学生们勇于挑战、掌握方法正确就会通向成功。教师要耐心教授,为学生答疑解惑,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寻找查到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授,温故知新,释放了压力、夯实了基础,增强了自信心,顺利完成了新的学习任务。

2.3 因材施教,促进发展的学习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与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优势在于可以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化的实际情况做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进步与发展。

2.3.1 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为对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与将学生的学习风格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包括:年龄段身心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收、保留、处理信息的主观方式。体育教师应适时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感官刺激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

(1)精准分析学情

体育教师精准分析出学生的学情,有利于切实做好课堂教学衔接,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化。学生的学法是教师教法的重要依据,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具体学情基础上的。为了精准的分析学情,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对面访谈法、调查问卷法、观察表现法、文献研究法。对面访谈可以组织几个典型代表或者集体访谈,在对话交流中可以发现重要信息作为教学设计参考。调查问卷可以设计为两种:一种是由学生填写的学生自身学习实际情况;另一种是体育教师自己设计、自己采集、自己填写的表格。数据化的问卷可以促进教师更加真实、具体的了解学生的学情信息。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文献研究法可以通过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更加科学化的对学生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与学习特点进行分析。

(2)风格转化方法

每一位学生的风格都是在自己的认知特点中而形成,虽然风格迥异,但是亦可以转化为学习方法。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反馈学习进度,随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进行调整,以促进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习惯,从而实现真正的有效转化。

2.3.2 教学方法

(1)遵守课堂常规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身高快速增长、肌肉与核心力量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一些。不均衡的身体成长特点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易怒、易冲动等。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安全保障,也是学生体育行为得到规范化的实际需求。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常规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与课后常规。学生的课前常规:服装、请假告知教师。课中常规:准时进行场地集合、整队、专心听讲、积极提问、善思、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课后常规指的是下课前做好场地整理与归还器材。

如:在《仰卧起坐》一课中要遵守课堂常规进行教学。首先体育教师要准备好上课器材并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由体育委员带队绕着操场跑两圈。之后在操场中间整队进行五分钟的广播体操。这样放松了学生的筋骨,更容易融入课堂当中。然后体育教师站在队伍前面为学生讲解仰卧起坐的要求,学生要仰卧,双腿并拢,两手上举,双手向前摆带动身体坐起来,低头可触碰到膝盖。并且为学生亲自示范,再随机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次进入正式训练,把学生分成两两一组。一个学生做仰卧起坐,另一个学生压住其双脚。体育教师进行一分钟倒计时,再用体育委员记录学生的成绩完成后两位学生交换位置,重复以上动作。最后在训练完成后,教师选择几位学生把仰卧起坐所需要的垫子送到办公室。其余学生在原地站成整齐的队伍等待教师吹哨解散。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都比较分散在训练场地,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帮助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练习。但是在集合哨声一响的情况下,学生就必须第一时间遵守哨声指令,立刻停止练习面向教师原地站立好,等待体育教师的下一步學习安排,以确保因材施教式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使课堂的井然有序中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贯彻以生为本

《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体育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应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采取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多元化的趣味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阳光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就回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从而内化为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与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在《足球》的体育学习中,本课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脚内侧踢、停球技术概念得理论知识,练习并巩固脚内侧踢球、停球技术动作与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体育教师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提议、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制定学习任务。学生分组采取让学生带队,分组,小组内结对(练习脚内侧踢球、支撑脚站位)等方式进行准备活动:可做体育游戏、运球练习、组间传球,培养灵敏、速度与耐力,增强脚型的准确度、触球部位力量、停球时伸脚提交量与及时后撤的灵活掌握等体质素养。足球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讲解与示范让学生独立思考,组内相互帮助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与攻防战术的练习,促进学生在相互切磋中共同进步。在勇敢、机智、团结、协作的生生互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从而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则巡回指导、密切关注、及时跟进、动态生成,根据学习进程给予组合、分解、渐进、适合的指导与鼓励。促进学生对于足球的球感提升。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断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时代青年,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进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可以获得学习自信心,体育运动具有阳光性、运动性、科学性等特点,体育运动场地的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学园,也是学生的乐园,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体育,提高自主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能力,才能让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真正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动作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动作描写要具体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