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多样化的初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2023-01-11 13:58张妍
当代体育 2022年4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体育

张妍

随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学科教学需要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学生性格是多样化的,对学习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为学生的主体发展而服务,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也是多样化的。初中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文章从初中体育文章从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入手,探究初中体育兴趣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基于教学多样化的初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策略。

新课改中坚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因为学生的个性呈多样化,对学习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很难用统一的要求去教育不同个性和多样化需求的学生,因此,倡导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辅以简单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成正比。正因为如此,笔者决定从分析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入手,基于理论依据的梳理,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对体育兴趣培养的影响,探究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相应教学策略。

1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现状分析

1.1 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的必要性

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示范、学生观摩、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评价四个环节构成,本质上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个性化需求不一定会得到满足,学生学习的潜能不一定能够得到充分挖掘。体育教育资源是广泛而多样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是多元的,结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兴趣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自我选择的空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和调动,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进行主动的探索,学生学习的潜能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得到挖掘。因此,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2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现状分析

1.2.1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兴趣点不足

近几年,随着体育成绩在学生中考成绩中的占比加重,学校开始重视体育课程教学,但因为起步较晚,课程教学的积淀有限,相应的教学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特色化不足,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对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时有不足。如果要进行深层挖掘,则发现教师对学科本身研究不足,不能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点掌握不准,也往往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就显得单一:带领学生跑步和热身,教学本课教学内容,偶尔设置游戏或动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总体来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充分凸显,学生还是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足亦在情理之中。

1.2.2 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意识到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一样,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文化课占据教学的主要位置的背景下,如何和文化课教师抢的时间,如何在短短40分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下一番功夫,重点在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寻找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切合点,并探究适宜的教学方法。但是,初中体育教学中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当中不排除部分体育教师缺少积极上进意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究均不够深入,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状态。

2 初中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理论依据

初中学生心智处于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动态化,也表现出很多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和知识的渴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有理论依据的。

2.1 体育环境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产生

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激发作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在特定的环境里。体育课程教学也是如此。体育课程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可以是学生感知和感受到体育环境信息,如运动有关的信息对学生的刺激,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体育课堂上教师语言的组织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导入的语言,教学环节推进的过渡性语言,都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抓手。体育课程多在室外,但如果学校校园有大屏幕等多媒体设备,也可以利用起来进行多媒体课件播放,创设体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初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大障碍在于运动中的苦累和挫折,甚至伤痛,借助国家运动员克服困难,坚持训练的相关事例,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热情,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坚持体育运动。

2.2 体育实践活动可以稳定学生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中除了环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还需要促织学生参加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参与课程学习,参与课程实践。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单是听讲和跟随学习教师的示范动作,更多是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分组实践课堂教学内容,课外还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体育运动的时间,辅以各类体育兴趣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激发和稳定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得以稳定,促进体育活动的常态化。

2.3 体育志趣的培养可以内化学生体育兴趣

学生体育兴趣稳定下来后,需要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这也是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高级阶段。如何将学生体育兴趣内化呢?笔者认为体育課程中需要突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除了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外,还需要通过体育人才的故事来感染学生,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来磨练学生的意识,通过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志趣。现代社会背景下,很多学生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从小缺少生活的磨炼,缺少远大志向,缺少战胜困难的意识,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更需要有序渗透磨炼教育内容,辅以兴趣引导,锻炼学生的意志,内化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

3 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对与体育兴趣培养的影响

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密不可分。笔者这里所讲的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指的是体育课程模式多样化、课程内容多样化和教学方法多样化等几个方面,考量这几个方面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之间的关系。先说体育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即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式,如重视示范的课程、侧重实践的课程、学生相互交流的课程等;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来自于学生个体感性认识体育的结果,安排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隐形地引导学生产生特定的心理倾向,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奠定基础。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投”学生所好,提升学生参与热情,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首先,体育教学多样化可以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并且获得较为全面的体育知识;其次,体育课程多样化教学也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实际情况,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最后,体育课程多样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兴趣,多种形式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养成有规律的、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等,都有好处。

4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4.1 学校层面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首先在于学校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视和对体育教师课程教学的支持程度。

4.1.1 学校管理者需高度重视体育教学

国家教育部门逐渐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重视学习体育的意识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中均有所体现。学校作为国家教育思想的落实者,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体育教育思想,高度重视体育课程教学,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动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強健的身体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近几年来,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了学生中考成绩中,影响到学校成绩的综合考核,绝大多数初中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均有转变,逐渐重视体育教育,这是好的迹象。但是,部分学校了有关体育课程的安排和对体育教学的考核不够科学,亟需改进,以科学的考评制度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的良性链条式发展。

4.1.2 学校需要配置齐全体育教学设施

一名老师、一支粉笔的简单模式不再适应现代化教学,新时代教学需要设施齐全,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教学环境。当然,对于体育课程而言,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相对齐备,国家体育建设项目的投资充分,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体育设备过剩现象。但是,能不能将这些设备都安装起来,有序地投入使用,还要考虑到学校场地和师生的使用意识问题。有的学校缺乏场地,很多优质器材堆积在库房内而无处安装,有的学校重视文化课教学,体育课程开设数量有效,体育器材无暇投入使用,这些问题都会制约体育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4.2 教师层面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角色,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理念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是调动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影响因素。

4.2.1 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技能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被一部分人误解为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教学科目,甚至有人调侃少数胜任不了教学岗位的教师说:可以教体育了!可见人们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存在偏见和认识误区。其实,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均需要丰富的专业底蕴和高超的专业化教学技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体育专业知识,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从能力胜任教学的体育老师逐渐转变为技能高超、深受学生喜爱的高水平体育教师,当然,体育更应该一专多能,自己是球类专业毕业,精通排球、篮球教学,还应该积极拓展自身能力,探究体操领域的教学方法,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体育老师,甚至在划场地、拟定比赛章程方面都是高手,以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赢得学生的尊重,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习其技”。

4.2.2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需要亲自示范,感化学生

常见有体育教师站着指导学生上体育课,自己不做或者少做示范,全凭口令指导学生,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相关动作,且教学内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学生要么完不成动作,要么动作不规范,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也提醒我们体育教师,体育学科教学要重视示范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并要有爱心和耐心,细心地指导每一个学生,耐心地纠正学生体育运动中不规范的动作。对于一些体育运动中缺少协调性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作耐心地指导,纠正其动作误区,消除其心理障碍。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潇洒的示范动作往往是感染学生的有力抓手,教师耐心的讲解往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法宝。实践证明,体育教师也需要认真研究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做好心的交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和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和体育训练中来。

4.3 学生层面

学生是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让体育教学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

4.3.1 培养特长,全面发展

体育项目众多,学生体育特长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有的同学擅长球类,有的同学喜欢体操,不论那一类型的喜好,都是正常现象,学生可以积极发展自己的特长,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体育特长生,当然,在发展专长的同时,也不忘积极参加其他类别的体育训练,做一名体育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教师应对体育特长生多加指导,促使其技能的不断提升,对体育学困生,教师也要寻找问题的根源,鼓励学生不必气馁,只要找到突破口,通过自身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脱困”。学生获得一定的进步,取得一定的成绩,大都能够深受鼓舞,不断努力。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收获了学习的幸福。

4.3.2 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另一有效方式,则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包括常规体育比赛和体育竞技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则可降低课程标准,先组织开展一系列较低难度的体育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然后循序渐进,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在一个学期内,可围绕“六一”儿童节和秋季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和比赛项目,以班级海选参赛选手的名目,尽可能组织各类班级体育比赛活动,吸引所有学生积极参加,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比赛活动中,可适当增加团体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团队意识,鼓励学生在团队比赛中协力合作,共克困难,争得名次,赢得光荣。

5 结语

文章分析认为,初中体育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是在遵循体育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对体育教育的创新。体育教师应从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层次探究教学策略。有关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策略,是一个较大的话题,笔者将另撰文作专项探究。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环城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内容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