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园”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

2023-01-11 19:05杜文宇
当代体育 2022年46期
关键词:学园运动幼儿

杜文宇

中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园”融合的体育教育模式是一个高效教育与社会就业融合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在开展体育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与幼儿园体育教学相匹配。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生运动能力并不是处于很理想的状态,依旧面临着众多的实际问题。我们据此分析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园”融合的体育教育模式的实际需要,来谈谈具体的建设途径。

高职教学的目标、教学制度都有着很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位倾向性”,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首要目的是培训拥有对幼教活动的策划、组织、引导和管理才能的幼教者。运动教育在学前教育目标中列第一位,它是以保障和提高孩子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以人體运动的相关基本知识、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所进行的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从目前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体育能力的调查反馈看,普遍存在学生组织、设计幼儿身体活动的能力不理想的状况,这与现行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承载着学前教育专业体育知识、能力培养教育任务的体育课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赖天德博士在《校园体育运动热点研究》一书中认为:“校园体育运动要把市场主体发展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体育课堂教学除去共同完成固定的各项课堂教学任务外,还应当达到学科服务与学科专业的发展目标。“学园”的结合是指利用高职学院和幼儿园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与理论知识、技术教育和幼儿园开展运动教学能力相适应的教育目的。建立新型的,适应于学前教育专业运动教学能力培育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也是当前幼教行业与社会家庭对职业教育能力的共同需求。

1 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园”结合的专业培养方式的研究

1.1 高职教育的定位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重点探究幼教运动的基本规律、研究幼教运动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式。体育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种基本技能技巧课程,它的突出特色是课程任务的双重性,即自身训练与能力锻炼。是指老师,在教育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中共同完成学科实际工作的能动方式。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可预见性,约百分之八十的毕业生都将以幼教为业,所以,培训优秀的儿童老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任务。所以幼师职业学校对幼儿教师的体育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具有较高的运动协调能力、动作示范技能、指挥各种教学活动的水平、灵活性、作品创造技能、正确选择儿童体操项目的技能、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等。训练学校学生从业的基本体育能力是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又一项任务。“学园”结合了体育课模式,既训练了学生掌握基础的运动教学理论知识,也训练了学生专业的技能技巧,还训练了未来幼儿体育活动的总设计师、参与者等。这也与高职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相适应,即培养胜任人才市场所必须的在技术、管理、服务等一线发挥作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个培养定位弥补了培养的层次性不足。

1.2 “学园”结合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及应用性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学园”融合的体育教育模式是指将高等职业院校和幼儿园进行结合,并在运动教学实际中,实现与科学、技术教育和幼儿园开展运动教学相适应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幼儿园教育见习、实践活动,感受教育流程,从开展儿童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中找到了问题、解决问题,带着实际中的困惑解决了问题,从而重返课堂教学中。这就是一种教学——探索——再学习——再实践的递进历程。这一过程,为学生了解幼儿体育教育的特点、组织活动的方式和设计活动的方法,感知教师角色,自省能力亏欠,提供了机会。另外,教师直面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迅速地掌握幼儿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新思路,并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创新其教学内涵,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堂,能从需要中生成学习动机,提高主动学习的效果。教师经过幼儿园教育实践,重新整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更具实效性。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学园"结合的新体育模式的发展形成

人才培养模型是在一定教学思路指引下对人才培养方法与训练技术的综合。“学园”结合的体育活动教学模式是以任务系统为引导,以活动过程系统为依据,以课程体系为基础而进行发展的教学模式结构。

2.1 建立高职体育人才的教学框架,使学员的基础知识、技能素养均衡提高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对《幼儿园教育拓展纲要(试行)》的颁布,对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素质结构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人们也强烈意识到: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将是这一阶段改革与探索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传统专业知识的传承者,成为融合专业知识和创新才能为一身,集科技精神和人文气质为一体的新兴专业知识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学校运动教学需要积极顺应高职教学发展要求,全面调整运动学科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构成,并重新建立人才培养的目标系统,本着“基础理论适当、科技运用综合能力强、基础知识面宽、素养层次高”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基础知识、技术能力框架,以培训“有理论知识、会规划、能开展、懂教育、善革新,会演示”的第一线技术运用人员为宗旨,以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为目的,努力提高学员成为教师所应该具有的运动技术综合素养,即能运用相关体育教育理论指导幼儿体育活动,会设计幼儿体育教育活动,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法组织、指导幼儿的体育实践活动,能举一反三地实现体育活动内容的自主创新等。

2.2 重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体系,形成“学园”结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教育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艺术,教育过程决定教育结果。根据幼儿体育教育特点和岗位教学能力需要,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过程构建应将学生的教学能力——讲解与镜面示范能力、应变能力、创编能力、设计幼儿体育活动的能力、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等,合理地整合贯穿于学前体育教学始终。在培养过程中,应将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体育教育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分配在体育教学的各教学单元中,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适岗能力。因此,可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习者的训练以学年为单元分成三段:第一个学年为基础。即基本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培养+基本职业技能(反应指挥能力、操作讲解与示范技能)培养,利用幼儿花样运动的试教环节来进行;而第二阶段重在教学技能训练。即加强运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技能培养(组织幼儿游戏、主题探究活动的试教与创编);第三学期注重于体育活动开展和指导。即自主参与儿童运动教学的主体行为和实施。该“三段”式模式,将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运动课程紧密结合,促进孩子主动性的发展。孩子可以按照规划,走进教师实训平台学习。

2.3 形成“纵贯推进”和“横向融合”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性教学体系

运动教学和动作技巧课程教学中,从学习者的运动基础知识、技能、素质特点等入手,遵循“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指导原则,整合运动教学体系,创新课堂教学,按体育基础理论课、动作技能课、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课和职业能力训练课四个模块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体系。其中,有关运动理论的内容主要包含: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体操课的目的、目标、运动的基本原理、科学运动的理论指导、体育生理与健康基本知识、徒手操和项目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创编内容,以训练孩子掌握运动原理,掌握人体活动的生理学规律,并学会发展个人能力,创造多姿多彩的游戏花样运动和主题游戏运动的基本技能;体育活动能力班主要涵盖:体操、田径、足球、游戏、武术等多种项目和基本的幼儿日常生活知识,并兼顾职业技能训练,注重让孩子了解各种活动项目的操作技巧,掌握适当的儿童日常知识要点和活动方式,培养活动能力,从而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学前体育教育活动设计课模块,培养学生运用本专业教育理论掌握幼儿教育特点,把握幼儿体育活动规律,科学合理地设计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并能用多种方法组织指导幼儿体育实践能力;职业能力训练拓展模块,是根据岗位所需要的指导幼儿体育教育活动能力而设置的,主要是在完成相应的专业课学习后,进行组织幼儿体育教育活动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通过幼儿园教育实训和课堂模拟教学来实现,并在实训中改进、提高、升华。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实践体系,是通过课堂训练、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三个模块来构建。其中,课堂练习模块,重点是指教师的基本能力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对学员的组织教育与能力培训主要是以训练学员对教师职业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力的了解与把握为目的,以产生良好的教学表现力。主体的教学活动设计模块,主要是以探究教学活动内容为主,从主体的形成——网络搭建——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的制订,一般都是让学生依附于所熟悉的教学理论知识,调储幼儿教育发展成果,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意能力,并自主进行儿童体育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该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并训练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而幼儿园的教学见习和实践模块,主要是与职业岗位(幼儿教师)相关的专业训练和能力运用,主要通过幼儿园课程的实际教学来完成。

3 学前教育专业以"学园"结合,高职专业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3.1 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模拟试教与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上述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做好学校体育课程的试教。在实施时,按照儿童的运动感知能力把试教课程适当地融入到前三个阶段的运动课程当中,并通过模仿儿童的试教行为,营造良好幼儿教育氛围,让孩子们感受教师职责,了解幼儿教育活动内容,认识儿童教学特点,掌握教育思想和手段,从而培养儿童组织的教育意识。其次,学校要强化与园的合作关系,进行广泛协作,设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分批定期地组织孩子们到园实践,从而形成了"学园"合作教育机制,为“学园”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

3.2 以教学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

針对学校体育理论课与科技实践课程等不同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上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其中,理论知识教学更强调“阅(学习)→议(互交)→练(相长)→结(小结)”,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完善教案,使每个学习者在最后一次的讨论中作出准确的答讲。这些讲授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老师是导演、学习者当听众的单方面的封闭式教学办法,使学习者由“学习”到“会学”终于实现了掌握知识、懂得技术、养成能力、开发智能,从而建立了良好的自学能力。运动能力实验教学,兼顾职业能力训练,主张“能力并重、学练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演示、说明、引导、帮助等,常采取跟练、结对、分组循环的训练方式,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在了解基本运动知识、提升的时候,也经过职业能力的训练,逐步熟悉一些基础动作、各种活动、体操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教育,集基础教育、实际教学活动、能力训练于一身,以凸显课程的应用型、综合型和先进程度。

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儿童运动、幼儿活动、特色教学等项目的模拟教学实践,以及创设的职业环境,都可以实现学员技能和素养共同成长的目标,从而完成由传统素质教育向职业创新素质教育的过渡。

3.3 以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块化为基点,积极推进发展学前教育等专科课程重建

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直接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分离与重构。在此背景下,课程要反映最新科技、创新成就,凸显应用性、技术先进性与创造力;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学除了反映必需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之外,还必须融合实际内容;对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要强化社会实践能力培训,并按照职业运动能力要求组织教材内容,将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专业技术课程内容空洞、无物、脱离现实、没有创造性的缺点,使课堂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步入社会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具备较全面的幼教工作素养。

3.4 以模拟教育项目的实习基地建设为核心,推动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双重性,决定了老师们必须从体育教学实践中跳出传统技能传授领域的定势,根据高职教学实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在反省中进取。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学园”融合的模式,提出老师要参加教育见习、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双师型教师。并另行聘请有成功经验的幼教工作者进校助讲,发挥“学园”融合的教学特色,学习教室的实践经验,交流教学改革的先进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果,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水平,增强竞争力。

3.5 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的改革

评价模块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的特点,除学前体育活动设计教学并进行试卷考查之外,将加大实验能力检测比例,如儿童游戏、幼儿徒手操等的创编和试教,并充分利用儿童体育活动的主题创设和教学内容,评价实践能力。成绩评价的多样化,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学生效果进行考察,不仅仅专注于理论知识也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根据高职教育以职责培养为目标方向的特点,本文就“学园”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召开探讨,主要探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开展这种教学模式的方法,最终确保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取得成效,以此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社会就业的竞争力,真正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目标。希望以本文的探讨为“学园”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提供更多的思路从而更好的推动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

(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学园运动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建筑学园(2)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宠物学园
不正经运动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