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体校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的研究

2023-01-11 22:42王银凤
当代体育 2022年46期
关键词:体校计划运动

王银凤

业余体校的运动训练管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训练内容。三个板块既要拥有相对独立的系统,还要具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便于各方面工作相互协调配合。本篇基于业余体校运动训练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体育教学事业的进步。

1 業余体校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现状

1.1 对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影响行为习惯。教师对运动训练管理持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实施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很多教师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意识不到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学校与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作用。仅仅短暂的追求管理模式为其带来的新鲜感和教学的优越性,过于局限的追求学生的训练成果,甚至忽略了管理模式对学生的长期教学意义,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当前业余体校训练管理模式中,制度不够完善是教学实施具有一定难度的主要因素,其问题主要分布在三个方面。第一点,机制不健全。完整的管理机制是基于体校的实际情况展开的,需要根据教师的数量,学生的数量,体校的基础情况联合制定,而当前有很多体校的管理制度侧重于学校情况,但是忽略了学生与教师的执行能力,导致制度与体校不匹配,很不利于体校的进步与发展。第二点,基础设置不科学。其主要表现为很多管理制度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学生的能力,将学生统一划分,导致了学生在运动训练时个人优势难以的得到发挥。并且,在对于一些比较具有体校特色的基础建设上,体校并没有将其优势展现出来,对于科学合理分配工作执行不到位。第三点,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约束机制。有些体校在制度上花费很多功夫,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如何将管理制度精确到教师与学生身上,没有将其放在考虑范围内,导致相关的约束与奖励条例发挥不到本身的作用。要注重激发教师的主观教学意识,设置相应的奖励鼓励教师,才能够保证管理计划的长期执行。

1.3 运动训练教学仅存于表面,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对于理论而言,每一次的知识讲解都应该具有比较严格的课程规划以及时间安排,在运动训练的实际教学中,通常会对于训练的内容上来看,教师对基础内容的讲解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学生的训练实操时间减少,并且,由于训练活动的范围较大,学生的人数居多,教师很难将所有学生都控制在视线范围内,学生不易管理,如果教师在管理学生上面花费过多时间的话,那么就会在教学形式上缺少策略和教学多样性,课堂的控制上就会出现学生状态散漫,课堂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这样训练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运动训练教学中,要将训练模式的多样性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训练的积极性和运动训练的热情才能够有所提高。当前教师在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上无法做到均衡分配,这种情况下,不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学生动作不标准的问题便显得尤为突出,分配不可均匀的问题会导致教师的工作内容重复,只有通过逐一纠正才能够解决问题,才能为学生打好运动训练的基础。所以,在训练课程之前,教师一方面要将训练标准化,并制定多样教学模式,使课堂向着高质量、高效率水平发展。并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教师要制定备用计划方案,保证运动训练的顺利进行。

2 业余体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

为了使运动训练顺利的进行,能够随时应对并处理突发事件,业余体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保证体校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建立教育管理体系,体校教育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2.1 树立正确的校风

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在其中起到了引导学员、管理课程的作用,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练不仅要将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更加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培养,将品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其主观学习能动性较差,在课堂上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要在其中起到榜样作用,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传递给学生良好的生活状态,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熟悉了这种课堂状态,习惯了同一种状态,自然而言的就会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良好的校园风气是学校良性发展的前提,校风建设在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上,是基础,更是保障。

2.2 建立管理体系以及其实施范围

管理体系在运动训练的模式中能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在学校的部门管理中,一套合格的管理体系应该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够避免由于管理疏忽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基于管理体系的实施路径,学校要将其摆在实际情况上,既要适合本校的校风特色,还要符合校园未来的发展路径。例如,基于校园的学员训练计划,学校要做到既包含学校特色,还要符合本校发展方向。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学校都要召集教师,开展讨论会议,根据学员的情况进行探讨,制定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学员训练计划。同时,在每周教师内部都要开展讨论会议,会议内容是基于一周的实际教学情况,教师总结学员与训练计划之间的适配度,是否真正的符合学员的身体情况,是否需要做出调整等。除此之外,在对于教师的管理上,学校也要适当加强。教师在进行运动训练课堂上,课堂状态、课堂教学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好的课堂状态对课堂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听课、开展公开课、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课堂满意度进行调查等方式完善课堂训练模式,授课教师通过整理、总结学生与其他教师的意见看法,对授课内容做出调整,使课堂得到优化和提高。

2.3 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体校运动训练管理中,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入手,会对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在开展课程训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训练节奏上有一个明确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的训练方向和训练节奏安排合理。基于课堂教学项目来看,学校提倡教师的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力,精神力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将学生的全面发展融入体育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提高。在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上,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思想高度,重视全面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作用。在运动训练中进行改革教学,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在学生身心发展上,教师也要实施详细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其次,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课堂教学中才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受教师影响,维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体校对教师的课程要求还要体现在教学的体育教学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上,既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符合其自身条件上的教学训练安排方案,培养学生多项计划。在训练计划中,教师要做到教学活动的创新,引导学生多去尝试新的东西,并且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随时调整训练计划,使学生的自身能力与个人优势得到发挥。例如,为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可以举行篮球比赛,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师的培养上,也要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保证教师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教学策略,与其他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才能够创新课堂训练计划。最后,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当为教师提供奖励,使教师得到鼓励,给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发挥教师在工作上的主动性。

3 业余体校运动训练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无论是从什么角度出发,都应该立足于学生本身,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训练与活动计划都应该围绕以人为本而展开。在运动训练的计划中,要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保证学生在得到良好的运动训练的同时培养运动习惯。

3.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训练意识

教师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要接收者,所以学习状态、训练的学习体验非常重要,不能令学生处于课堂的被动状态,要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对此要采取一些教学措施,充分增强学生的课堂主观意识,才能够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同时,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意识上,教师要做到全面、具体。一方面,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引导学生正式运动训练,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才能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开展运动训练计划是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训练计划;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训练意识前期需要教师的约束,去如何约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后期主要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情况,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了解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自身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自己向教师提出对训练计划的意见看法,然后做出调整。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训练计划的可行性,给与学生意见。

3.2 制定集体训练管理计划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荣誉感

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直是学生教育的重要板块。要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校园是为学生创造幸福与快乐的场所,而不是约束其行为,限制其活动的罪魁祸首。在训练计划中,通过制定集体训练计划,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的融入集体,热爱集体生活和校园生活。学校方面,要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饮食严格要求,对学生的生活质量严格把关和控制。在其他方面,譬如学生的体育活动上面,学校可以与教师一起创办体育活动,让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篮球比赛。篮球比赛是一种集体活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另外,学生之间开展竞技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也能够有所帮助。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分为两队,同队成员通过相互配合,彼此之间会更加信任,相信队友,获得比赛的胜利后也会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与成就感,这对减轻训练压力,缓解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感会有很大的帮助。

3.3 建立健全运动训练管理机制

管理模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不仅仅是在管理模式的建立上面,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完全的契合本校的发展前景。所以,学校方面要与教师积极的进行沟通,对模式的制定与实施上面要分工明确,承担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方面,主要负责两个部分。其一是体育设备的资金投入以及训练活动场地上,运动管理模式的更新,更加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创新,所以对于训练所需要的器材和设备上面,就一定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对于训练场地的选择上,学校也要慎重考虑,保证教师训练计划的顺利进行。运动训练所需要的设备与开展训练的场地是训练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外在因素,却也是必备因素,这关系到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二,运动训练计划要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将运动训练作为一项简单的活动,没有认真对待,所以,提高训练的教学地位,不断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是学校应该开展的第二项工作,只有教师与学生真正意识到了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性,意识到学校对此保持的态度,才能够重新审视运动训练的课堂教学。通过对管理模式的严格要求,才能够改变改变教师对于运动训练的观念和看法,进一步将计划落实到训练管理模式上面。第三点是对管理模式的进度把握。学校要掌握教师的管理动态数据,与教师多沟通,保证训练管理模式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只有对运动训练付诸足够多的行动,才能够使其得到更多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这样才能够加强教育管理机制,这在对对学生进行运动和训练上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在每一步的计划中,教师都是学生与教师很好的沟通桥梁,通过从管理模式的进展和学习效果两方面入手,会有效推进管理模式的完善脚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促进体校运动训练管理的显著增强。

3.4 根据训练内容及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

教师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的策略做出调整与安排。合适的训练计划,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作用。根据每一位同学的身体情况、个人学习能力会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利用学生的需求不同,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沉默寡言,从不主动提出问题,而有一部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很高,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这两类学生分到一组中,比较喜欢说话的就会将整组的学生带动起来,这样学生之间就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还有一种分组情况是根据运动训练效果进行分组的,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良好,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所以教师可以将同一类型的学生进行放在一组,这一组的成员可以进行下一个运动训练项目。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训练质量,还保证了训练的效率。教师进行分组时要公平公正,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相关于的分组的建议,才能夠使教学质量越来越好。除此之外,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分别在体态、力量、调整等方面分组训练教学,各个小组中开展针对性学习训练,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把握训练结构使其稳定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学生的生活和训练状态受校园风气、教学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在业余体校运动训练管理上面,既要保证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计划方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考虑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随时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才能够使体校运动教学更加进步。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业余体校)

猜你喜欢
体校计划运动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不正经运动范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