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探究

2023-01-11 07:47钱浩
当代体育 2022年46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立德树人

钱浩

为了促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立足于立德树人的角度,对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析了立德树人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现状,将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进行改革,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育人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懂得严私德、守功德。体育是强国的主要途径,高校体育承担着民族兴旺、国家昌盛的重任。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必须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才能使大学生成为符合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1 立德树人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体育训练技巧之外,还要将培养学生的德行作为教学任务,确保知、情、意、行能够贯穿整个教学实践过程。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运动,能够给予学生更直接的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所以更加适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

1.1 立德树人教育能够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更加丰富

认知主要是指个体的感官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个体的认知能够辨别善恶和美丑,是提高个体道德品质的基石。将体育认知作为基石,学生就能认识到体育实践的重要性,如果缺乏德行认知,也会对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养成造成影响。

体育认知是高校大学生通过学习体育文化、掌握体育知识,参与体育训练之后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体育道德认知则是为体育实践提供指导意见。学生具备体育道德认知的主要表现为:首先,学生具备较高的体育道德认知水平,就能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情感,体育运动意识也会逐渐增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也能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其次,高校大学生具备体育道德认知还能使自己对言行、着装和动作是否具备美感做出判断,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穿不得体的衣服或者做出不合时宜的动作。最后,高校大学生具备体育情感认知,还能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高校体育与中小学体育的区别较大,高校体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地位同样重要。

1.2 立德树人教育能够培养高校大学生体育道德情感

情感主要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认知和意识对外界的事物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感,如果个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能够产生共鸣,个体就会产生非常愉悦的情绪,如果相反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最常见的体育道德情感主要是指责任意识、荣誉感以及自豪感等。

高校體育课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高校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非常重要,学生具备责任意识,才能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而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的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负责。高校体育课程的要求非常严格,学生要想在体育课上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进行自我约束,例如:学生保证不缺课、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课外作业及时完成以及测评结果符合科目要求等。另外,学生也能对别人负责。有些体育项目需要团队合作,自己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团队其他成员的成绩,所以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要学会照顾别人。

1.3 立德树人教育能够规范高校大学生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主要是指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之上做出来的某种行为,高校体育中的道德行为也是判断学生是否具备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主要标准。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对促进学生的体育训练质量、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现状

2.1 高校体育学科建设存在滞后性

高校体育课程的学科建设是体育教研部的主体结构,也是反映高校体育是否具备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国家教育部门在2019年时公布了符合“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名单,结果发现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设立了体育学专业。本次研究的高校体育主要是针对广义角度的上的体育教学实践,并不是针对专业体育院校中的体育教学。从这一点也能充分说明,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体育学的学科建设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学科的归属不够明确。由于各个高校对学科知识特征和划分标准没有做出统一规定,所以体育学科的体系始终处于混乱情况,体育学科的归属也不够清晰。如:有些高校认为体育教学属于大学体育公共课,有些高校认为体育属于通识课,有些则认为体育属于军体部,正是因为高校对体育学科的认知非常模糊,导致体育学科的归属不够清晰。其次,体育学科在高校没有受到重视。有些高校虽然将体育教学摆在了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但是也将体育作为边缘化的学科,学科建设也得不到学校的支持。因此,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滞后性,也成为限制高校体育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主要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德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 教师缺乏对德育教育的正确认识

高校体育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主体责任人,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用肢体语言向大学生展示体育的力量、技能和艺术之外,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示体育教学的真善美,确保立德树人教育能够贯穿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高校体育教师都能做到传道与授业并存,有些高校体育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缺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过于功利性,缺乏对德育教育的正确认识。还有一些高校体育教师甚至认为大学生的思想已经基本成熟,不需要在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中小学的任务,即便高校要重视德育教育,也是由思政课程实现,与自己并无直接关系。造成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产生懈怠心理的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缺乏德育知识的储备,在课堂上无法体现德育教育的作用。其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过深,各个科目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高校各个学科的教育没有形成合力,体育教学中弱化了德育教育的价值。

2.3 高校缺乏对藏馆文化建设的支持

高校体育博物馆是展现体育文化的主要场所,既能将体育文化进行传播,又能对高校体育的发展历史进行记录,同时还是传承我国体育精神的主要载体。高校建立体育博物馆,能够深化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高校体育博物馆中积累了大量的体育文化事迹,也收集了高校在体育运动方面获得的荣誉,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激励作用。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高校都会建设体育博物馆,但是我国高校对体育博物馆的认识就不够全面。目前为止,我国在册的高校数量将近3000所,高校中设有体育博物馆的少之又少。

对我国高校体育馆藏文化建设造成限制的主要因素有:首先,学校缺乏体育馆藏建设的经费。我国高校的支出费用基本上都是靠国家财政部门拨款,大部分高校的拨款量都不及支出的一半,这就意味着高校剩余的支出费用需要自己承担。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像体育这种边缘化的学科根本不可能在馆藏文化建设方面增加学校的成本。其次,缺乏文化传承。虽然文化需要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但是只有将其传承才能展现文化的价值。高校的馆藏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学校获得的锦旗、奖杯、奖牌等物件进行收集,然后在通过叙述形式将历史还原。但是由于高校缺乏馆藏建设意识和保护意识,所以很多资料都已经丢失或者损坏。另外,高校在发展和扩建的过程中,涉及到合并或者搬迁,很多历史性的物件都无法追溯本源。最后,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高校的体育馆藏文化建设一般都会经过行政部门的批准,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导致馆藏文化建设很难落实。

3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改革措施

3.1 加强高校体育学科建设

高校体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主要载体,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要通过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的人格完善,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校体育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其次,对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和体育思想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这些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价值。与高校其他专业的课程相比,体育课程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高校要加强体育科学建设,以此来提升高校体育课程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对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深化高校体育课程的内涵,促使体育课程能从边缘化的课程向中心核查进行转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立德树人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在实现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同感,将体育学科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要将高校体育课程从工具化的教学模式向知识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样是为了赋予体育学科在高校教育中的话语权,这样才能避免高校体育课程成为边缘化的学科。

3.2 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

结合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分析,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与高校体育课程相关之外,与他们是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都有关系。所以说,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不能将原因全部归咎与教学,并且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不只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不能将是否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评判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针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现状来看,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包含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大学生掌握体育训练技能以及实现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只是众多目标中的一个,所以立德树人教育也不能只是围绕着提高身体素质,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增强体质与全面育人结合在一起,促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促使体育教学目标从之前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朝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3.3 对体育教学设计进行完善

高校体育课程在立德树人教育的背景下,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训练技能之外,还有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以此来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要对传统的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育人方面的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促使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建设。首先,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将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等内容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还要渗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以此来提升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其次,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重新进行设计,不仅要体现出体育学科的特色,还要体现出体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价值,确保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最后,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高校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加强对专业技能和价值素质的深度结合,从而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统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场景对体育文化进行传播,确保高校大学生能够从情感上对体育文化更加认同。

3.4 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高校体育课堂除了是学习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主要场所之外,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载体。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的动作进行模仿,从而掌握体育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传授,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教师,师生之间并没有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在为学生创建表现的平台。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体育项目背后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和体育发展趋势。另外,教师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与学生建立交往式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的积极性,通过道德和信念方面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这样才能让高校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具有远大抱负的良好青年。

3.5 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

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力量,肩負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与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直接关系。因此,高校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对体育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首先,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要想给学生灌入一滴水,教师至少要储备一桶水。要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向社会主义接班人传授更多的知识。因此,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方面的培训,结合教育规律强化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力,教师是否具备德育教育能力与德育教育的效果有直接关系,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也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将自己树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最后,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教育每一位学生,不能有区别对待的心理,确保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体育训练技巧,还要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之上,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让高校大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

本文系新疆大学哲学社科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CPY163)。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立德树人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