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之“春”

2023-01-12 22:43
生物进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火山爆发落点小行星

今年3月25日,一颗编号为2022 FD1的小行星以每秒19千米的速度和地球擦身而过,最近时距地表仅8450千米,高度远低于为我们手机导航的卫星。而就在此次事件发生的两周前,小行星2022 EB5在3月11日以每秒18千米的速度撞向地球,一头栽入北冰洋,在挪威扬马延岛附近海域制造出明亮的闪光。前者在人类已知的近地天体中位列距地球最近榜的第13位,后者则是人类历史上第5颗在撞击地球前就被成功观测到并准确预报落点的小行星。

我们很幸运,2022年春天的这两颗近地小行星,平均直径都只有2米,无论是掠过还是撞击地球,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更何况2022 EB5的落点还是在人迹罕至的地区。然而“幸运”并非常态,地球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承受着外来天体的轰击。根据目前最受公认的近地天体模型,在过去的35亿年里,地球被撞击的频率都比较稳定:直径4米的石质小行星撞击事件平均每年一遇;直径7米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平均每5年一遇;20米者每60年一遇;60米者每1300年一遇;1千米者每50万年一遇;5千米者每2000万年一遇。要知道,直径7米的石质小行星撞击地球所释放的能量就相当于1.5万吨TNT炸药,近乎于一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直径大于140米并与地球轨道相交的近地天体被天文学家视作“潜在威胁天体”(Potentially Hazardous Object,简称PHO),一旦与地球相撞,就将是一场波及全球生态系统的灭顶之灾。

6600万年前的一天,北半球正是春日。一颗直径达10千米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在相当于今天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的地区,留下了直径180千米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次小行星撞击事件为统治地球1.5亿年的恐龙王朝画上了句号,不仅使所有非鸟恐龙死于非命,还灭绝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物种,造就了地球生命史上最为人所知的生物大灭绝事件。面对高悬于头顶的万千死神,人类开始寻找和观察它们。从20世纪90年代起,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对近地天体,尤其是其中的潜在威胁天体展开研究,不断发现它们,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持续监测,预测可能的撞击时间和落点。所有这些努力统称为“太空警卫巡天”(Spaceguard Survey),旨在织就一张“天网”,为人类和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生命争取预警的时间。

除了这些天外来客之外,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而引起的火山爆发,也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春节前两周,汤加海底火山突然爆发,成为30年来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事件,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然而汤加火山与2.5亿年前二叠纪末的火山爆发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那次火山域级的大规模火山爆发事件,导致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剧烈的生物大灭绝,毁灭了地球上95%的物种。

2022年春天,让人类见识了天灾的可怕,同时继续体味着病毒和战火的酷烈。凡事预则立。在真正的“存亡之际”到来之前,我们仍需要不停地思考。

猜你喜欢
火山爆发落点小行星
NASA宣布成功撞击小行星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教室里的“火山爆发”
火山爆发了!
火山爆发前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小行星:往左走
印度尼西亚Sinabung火山爆发卫星融合影像图
“隼鸟”2再探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