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乡村公园研究进展

2023-01-12 05:58施馨宇郑国全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公园文献研究

施馨宇,郑国全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我国乡村地区存在着乡村产业更新重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等发展问题[1],与乡村密切相关的乡村公园,能够在保护乡村绿地的同时,建设特色乡村绿色空间,向大众展现独特的地域肌理和乡土景观,带动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2]。本文依托SCI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数据库(WO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对乡村公园已有的文献进行研究,系统性梳理乡村公园发展脉络以及规划现状,旨在揭示乡村公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乡村公园的发展。

1 文献研究概况

乡村公园最早是英国设立的保护区之一,是指自然景观突出的乡村地区[3]。20世纪以来,英国、日本等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支持并推动乡村公园建设。Forman、VanLier等从多个角度探究乡村公园生态和文化融合以及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景观生态设计的新思想和方法论[4-6],Kindal A.Shores等对乡村公园功能和使用人群行为分析,研究更符合服务需求的乡村公园[7-8]。国内乡村公园研究自2007年开始,庄晨辉[9]对乡村公园的基础概念进行较全面的阐述,骆中钊[10]分析了乡村公园研究实例并提出规划理念,王玺、韦娉婷等从乡土景观特性设计、功能配置、以及植物配置等角度对乡村公园规划设计进行研究[11-15],丁可武、戴林珈等从旅游、景观美学等角度对已建成的乡村公园进行评价研究[16-18]。当前,国内乡村公园的研究多关注建成案例的总结评价与单一角度的定性研究,存在力度不足,程度不够深入等问题,且缺少研究进展综述。

1.1 国内文献研究概况

截至2022年4月,以“乡村公园”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查,共得到158篇文献,其中期刊类文献83篇,学位论文34篇,国内会议文献3篇。从文献发布的年度趋势(图1)看,2010年之前文献数量较少,之后文献数量缓慢上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2)。可以看出,当前乡村公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景观设计、乡村旅游、公园体系的建设等。从乡村公园研究主题路径图(图3)可以看出,自2006年提出新农村建设政策后,相关文献数量增多,研究方向由乡村公园功能定位等概念的研究延伸至植物配置、选址规划、特色挖掘等内容,研究方向更加多样化。

图1 乡村公园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1.2 国外文献研究概况

截至2022年4月,笔者以“rural park”为主题在Web of science上检索,设置时间段为1999—2021年,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查,共得到693篇文献。从文献发布的年度趋势(图1)来看,2010年之前文献数量较少,之后文献数量迅速上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4),说明当前乡村公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地区、乡村生态保护、景观规划设计等。从乡村公园研究主题路径图(图5)分析可得,近些年来,研究方向主要是乡村公园文化生态系统、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绿色基础设施等内容。

图2 国内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3 国内文献研究主题路径图4 国外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5 国外文献研究主题路径

2 乡村公园的理论研究

2.1 乡村公园概念

乡村公园最初是为人口密集的城市居民提供体验自然休闲的活动空间,一般位于城市周边,属于半自然地区[19]。当前对乡村公园的定义并没有统一,大致分为2种。第1种是村庄内为村庄居民提供游憩服务的一种公共绿地,公园“嵌入”乡村,乡村公园面积只占乡村公共用地的小部分,仅限于乡村村民,满足日常活动需要[20]。第2种是整合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基础上,结合整个乡村及周边形成一个公园,将乡村“嵌入”公园之中。乡村公园将乡村的自然生态空间与乡村公共空间密切结合,乡村与公园相互依存[21];公园服务对象不仅限于村民,也可满足外来人群需求,具有较大规模,是包含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的乡村旅游景观综合体[22-23],是具有乡土性的现代新型公共空间[24]。

综上所述,乡村公园是以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乡村特色文化为基础,以乡村为核心,村民为主体,对乡村生态保护研究的同时,兼顾乡村景观的娱乐和观光功能,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及外来游客旅游感受风土民俗和体验自然需求的公共开放场所。

2.2 乡村公园类别

不同的学者根据用地类型、服务半径等标准划分乡村公园[25],结合以上分类依据,概括出以下的乡村公园类别(表1)。

表1 乡村公园分类

2.3 乡村公园的特征

乡村公园建立的初衷是保护自然生态,同时为乡村居民及周边游客提供休闲空间,因此乡村公园具有天然生态性和娱乐休闲属性。梁洁等[26-28]总结提出乡村公园与一般公园相比,被赋予了独特的农业生产属性,能够展现乡村生活[29],具有乡村独特地域精神[30]。且近年来乡村公园功能更综合,更具多样性,更能够激发人们对乡村的向往[31]。

表2 乡村公园特征

2.4 乡村公园要素组成

乡村公园的构成要素可以归结为山、水、林、田、人、文、宅,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2大类(表3),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图6),体现了乡村万物皆为景的聚落构园理念[10]。

表3 乡村公园构成要素

图6 乡村公园构成要素

3 乡村公园实践研究

国内外乡村公园实践研究进展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图7)。

1)20世纪前,国内无明确定义的乡村公园,国外乡村内集散娱乐地开始演化为现代乡村公园。19世纪,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引导城市的人来到自然美丽的农村感受自然和田园乐趣,活动目的地便是乡村公园的雏形[26]。并且奥姆斯特德对芝加哥西侧的乡村规划,以村舍为公共服务中心,以河流农田为带状公园,为城市提供休闲服务[31]。

2)20世纪,国内大城市周边出现小规模的乡村公园,国外乡村公园综合发展。我国20世纪开始探索乡村公园,主要分布在当时沿海发达城市周边。1949年我国建立第一个乡村公园:堰桥高山公园[27],20世纪后期陆续建成一系列乡村公园,但建设和管理较为粗放。20世纪以来,以德国、英国为代表的乡村公园取得发展,建设以乡村保护为原则、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结合自然生态的乡村公园及区域公园。在亚洲,日本将乡村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水上町公园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旅游发展趋势建造乡村公园[32]。

图7 国内外乡村公园实践进展

3)21世纪至今,国内大范围建设形式和功能丰富的乡村公园,国外以旅游功能为主乡村公园发展逐渐成熟。在政策指引下,国内建设大量多功能、开放性的乡村公园,如河北军城乡村公园等。但因缺少乡村公园的设计标准,乡村公园建设水平不一,因此国内王超超等学者对不同规模的乡村公园进行研究[33-37]。国外旅游功能为主的乡村公园不断涌现,到21世纪初期英国乡村公园达到200多个。日本建设了一系列具有特色服务设施的乡村公园,如以大地艺术祭为开发背景的越后妻有地区等[38]。

4 乡村公园的研究方法

乡村公园的研究方法多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定性方法为主,POE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利用多学科的综合分析法也多有应用。近年来,学者利用文献研究结合实例分析法和综合学科分析法,探究我国乡村公园体系构建[26];利用归纳分析法[31]、实践验证法[39],结合地理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学科[27]进行乡村公园规划研究;还有运用POE法[40]、问卷调查法[14]、访谈法[28]等,对多个实践案例进行评价,为乡村公园优化完善提供有效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研究方法方面 乡村公园研究多为定性研究,但定量研究的文献量近年来也逐年上升。定性研究包括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其他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

5.1.2 研究内容方面 国外研究,前期集中于乡村公园理论初探,英国、日本等国家乡村公园研究起步较早;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前期多对国外的乡村公园建设经验、发展历程、管理及规划方面的经验进行借鉴。目前乡村公园的研究内容逐渐深入:一是乡村公园主体的研究更加深入,乡村公园的相关研究已经从以乡村公园体系构建为主转换到以生态等角度对乡村公园规划研究。二是乡村公园研究角度更加多样,研究内容更加细化;乡村公园相关研究从宏观的规划设计转换到更细节更微观的景观设计角度。三是乡村公园评价研究更加多样,从以乡村公园景观质量为主转换到乡村生态、游客体验感、服务效能等方面,正在进行单一向整体的转化。

5.1.3 实践研究方面 国外乡村公园以生态保护为先,且多结合自然保护区、自然乡村以及田园农庄建设乡村公园,通过发展旅游促进乡村发展。国内2010年前建设的乡村公园较少,且大多规模较小,主要服务于村民;近10 a来结合乡村周边自然资源,国内建成一系列较大规模的乡村公园,农业结合旅游业共同发展,服务外来游客和村民。

5.2 展望

通过对乡村公园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并总结,发现虽然乡村公园研究区域广泛,实践研究较多,但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内容较为集中,且部分研究浅尝辄止,不够深入。因此,立足已有文献,提出以下展望。

5.2.1 创新研究方法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及多领域融合研究的增多,研究方法更加多样。未来乡村公园研究可利用合适的方法技术,增加量化研究。我国乡村地域较广且资源丰富多样,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温土壤、人文经济以及公园游客的行为及动向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并逐一分析,更加准确预测游客的游憩行为,更加科学的规划设计,使乡村公园更加人性化;另外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可以获得更客观的数据,构建合理评价体系。

5.2.2 深化研究内容,使研究领域更加多元多样化 目前乡村公园形式和功能趋于多样化,设计范围逐渐大尺度大领域,乡村公园的定义和分类需要进一步的界定和标准统一化。且关于乡村公园的设计规范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及公园管理研究较少。未来可参考各类公园设计标准、管理条例及部门规章等,结合国内外成熟的案例,对乡村公园规划设计标准制定及其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为乡村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框架性意见;以及探索更加科学客观的乡村公园评价体系。同时加强乡村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村民及游客行为、公园经营项目等方面的研究,共同推进乡村公园建设。

5.2.3 增加学科交叉研究,完善理论构建 乡村公园的规划立足于完整的乡村生态空间,乡村公园的研究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乡村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乡村”与“公园”更加合理有效的结合,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拓展研究深度。

猜你喜欢
公园文献研究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在公园里玩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