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特征分析

2023-01-12 06:01洪小玲陈蜀蓉邱智敏王冬米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仙居县天台县台州市

洪小玲,陈蜀蓉,邱智敏,王冬米

(1.浙江省台州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台州 318000; 2.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农业农村局,浙江 台州 318020;3.浙江省台州市林学会,浙江 台州 318000)

古树名木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植物基因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1],记载着一个地域的自然变迁和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被称为“活化石、活文物”,具有历史、文化、科研、生态、景观、旅游、经济等多种价值[2-3]。开展古树名木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延续森林历史和文化的完整性以及对林业生产和科研、区域绿化规划和树种选择等均具有重要意义[1,4]。台州地处中亚热带,且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木本植物起源古老,古树资源丰富。陶建新[5]对台州古树作过一些调查,并编写了《台州古树奇观》,但调查不够系统全面,未见有关该市古树名木资源的详细研究报道。因此,本文以古树名木普查建档为基础,对台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组成、分布特征和生长状态、生长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养护管理等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台州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介于28°01′—29°21′ N、120°17′—121°56′ E之间,陆地总面积9411 km2,辖9个县(市、区)。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另有平原、滩涂和海岛,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土壤以红壤、黄壤、水稻土和粗骨土为主,滨海平原有少量盐土和潮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少酷热,冬无邪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7.1 ℃,年均降水量1630 mm,年均相对湿度78%~83%,年无霜期235~322 d。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旱涝、寒潮等。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调查研究方法

在前期组织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实地普查的基础上,于2017—2018年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台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的全面调查,通过逐村、逐单位、逐株的现场观测和走访、查阅资料等,确定其树种、树龄、位置、权属等,分析其生长环境、保护管理情况,逐株进行GPS定位,核对或完善挂牌编号,并填写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拍摄全株照片。根据年龄鉴定结果确定古树等级,树龄达到500 a以上的树木定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 a的树木定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 a的树木定为三级古树,按照《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6]对生长势和生长环境进行分级。对由一个或多个树种组成,株数10株及以上、相对集中生长的古树群[7]还观察调查了古树株数、主要树种、分布面积、林分生长情况和管护现状等,并填写古树群调查表。内业整理时,分类统计古树名木的资源数量,汇总其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健全古树名木的档案。

2021年又组织开展了补充调查和核实认定,对普查遗漏的或新增的古树名木按照调查、核实、登记、鉴定、拍照、建档、挂牌等程序进行调查核定和建档立卡。

3 结果与分析

3.1 古树名木资源的总量和组成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台州市共有古树名木15890株,隶属55科151属179种,分别占全市维管束植物(195科871属2219种)的28.2%、17.3%、8.1%。其中,裸子植物4653株,隶属8科17属24种;被子植物11237株,隶属47科134属155种,被子植物占总量的70.7%,科、属、种分别占比85.5%、88.7%和86.6%,是台州古树名木的主体。

各县(市、区)古树名木科、属、种的组成情况详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古树名木科、属、种的数量,以天台县占绝对优势,分别占台州市的78.2%、55.0%、67.0%,树种多样性较高;其次是仙居县和黄岩区;临海市古树名木数量比黄岩区多,但丰富度不及黄岩区;而椒江区和路桥区的古树名木科、属、种组成个数均少于10个。从具体的种来看,裸子植物中株数位于前3位的是马尾松(Pinusmassoniana)2295株、柏木(Cupressusfunebris)628株、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554株;被子植物中株数最多的是樟树(Cinnamomumcamphora)2753株,其次是云锦杜鹃(Rhododendronfortunei)1254株、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1049株。这6大树种合计8077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53.7%。

表1 台州古树名木的科、属、种组成情况

3.2 古树名木的区位分布

从行政区域看,古树名木在台州9个县(市、区)均有分布,但各县(市、区)的数量分布差异很大。从表2可看出,数量最多的是天台县,有7139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44.9%。天台县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宗教文化底蕴深厚,风景名胜古迹和历史人文景观众多,是遐尔闻名的“和合圣地”,天台山更是中华文化名山,因此境内古树名木极其丰富。其次是仙居县,占比31.3%。仙居县以山区为主,地域较广,地形复杂,且有较多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为古树名木的生存创造了条件。古树名木不足100株的有椒江区和路桥区,后者只有41株,占比仅0.3%。这与2个区地处台州市区、人口密集且行政区域小等因素有关。

表2 台州古树名木的区位分布 株

从生长位置(表2)看,台州的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乡村,共有15239株,占比95.9%。其中天台县比例最高,达99.5%;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在城区分布比例高,主要原因是这3个区是台州市城区的组成部分;而椒江区的行政区域全是台州市主城区,因此,古树名木全分布在城区。

从生长地点(表2)看,生长在山地和村旁、路旁、水旁等点位的有9545株,占全市总数的60.1%;生长在各类公园、保护区的有5473株,占34.4%,其中天台县多达4102株,仙居县也有1019株,主要原因是这2个县境内有较多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等,面积较大且生境优越,人为影响少,古树名木资源较为丰富;生长在寺院的有399株,占2.5%;生长在单位庭院和小区的有370株,占2.3%。

3.3 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

在生长状态(表3)上,台州市有散生古树6718株、古树群182处9172株,分别占古树名木总株数的42.3%、57.7%。可见,台州的古树以群状分布为多,其中也以天台县最多,有94处5780株;其次是仙居县,有52处1932株;椒江区和路桥区则没有古树群。

表3 台州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 株

台州的古树群主要有自然演替型、人工栽培型和风景名胜(寺庙管护)等类型。自然演替型起源是天然的,经自然生长和演替而形成,总体上群落结构复杂,树种多样。如天台华顶云锦杜鹃古树群有成片古树188株,黄岩平田灯盏山古树群有丝栗栲(Castanopsisfargesii)、茅栗(Castaneaseguinii)、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sessilifolia)等古树105株;人工栽培型主要是前人从景观、“风水”、风俗民情出发,人工栽植培育起来的古树群,特点是树种相对单一。如天台中岭岗马尾松古树群有古树164株,临海河头田前村古树群有樟树、朴树(Celtissinensis)等古树82株;风景名胜(寺庙管护)型起源于天然或人工,经精心管护而保存下来的古树群。如天台国清寺古树群有657株,黄岩九峰古树群有189株等。

3.4 古树名木的树龄分级情况

经调查鉴定,台州市一、二、三级古树名木各有557、1439、13880株,分别占总数的3.5%、9.1%、87.4%(表4)。树龄结构呈明显的金字塔形,反映出全市古树后续资源较为丰富。一级古树名木以天台县和临海市居多,分别占全市的45.8%、24.6%。树龄在600 a以上的共246株,占全市一级古树名木总株数的44.2%,其中,树龄在600~800 a的有119株、800~1000 a的有68株、超1000 a的有59株。树龄最大的为天台县街头镇的一棵枫杨,树龄1600 a,树高16 m,胸径117.8 cm,冠幅16.0 m,目前生长正常。二、三级古树则以天台县和仙居县为多,这2个县二、三级古树数量分别占全市的62.3%、68.6%。名木共14株,均为古树,仅分布3个县(市、区),天台县占了一半。

表4 台州古树名木分级统计 株

3.5 古树名木的权属组成

表5表明,台州的古树名木以集体所有为多,占总数的62.1%,而个人所有很少,仅占1.1%。天台县以国有为主,占该县总数的69.8%、全市总数的31.4%;温岭市国有的比例也较高,占该市总数的48.0%;国有占比少于10%的有玉环市、仙居县、三门县和路桥区,路桥区无国有的古树名木。集体所有占比90%以上的有仙居县、路桥区、三门县等地,仙居县高达97.8%。集体所有占比超半数的还有椒江区、临海市、玉环市、黄岩区等地。

表5 古树名木的权属组成 株

3.6 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势

台州市现有古树名木中,生长环境好的有14733株(表6),占总数的92.7%,表明境内古树名木的立地条件和管护情况总体上是良好的;生长环境中等和差的分别占总数的3.7%和3.5%。在生长环境差的古树名木中,临海市有433株,占台州市该类总数的77.2%,占当地古树名木总株数的28.3%。生长环境差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干扰频繁、堆放杂物、环境污染、土壤比较瘠薄和地面硬化等因素导致的。

表6 台州市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和生长势 株

从生长势(表6)分析,正常生长的有14608株,比例达91.9%,与生长环境好的古树名木占比接近,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古树名木的生长势与生长环境关系较为密切;生长衰弱、处于濒危状态的各有881、317株,分别占总数的5.5%、2.0%,两者均以临海市最多;死亡株数有84株,占0.5%,仅在3个县、区出现,主要集中在仙居县、黄岩区,分别有49、34株。造成衰弱和濒危的原因除了上述造成生长环境差的因素外,还有病虫害、树体自然衰老、根基腐朽、茎杆洞窟和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因素,这也是导致古树名木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应尽快加强对衰弱和濒危古树名木的养护、复壮和管理工作。

4 结论与讨论

1)台州古树名木资源总量丰富,科、属、种的组成较为复杂,树种多样性程度高,且以群状生长居多。但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古树名木资源集中分布在西部天台县、仙居县等乡村“四旁”、山地和各类公园、自然保护区中,而东部沿海平原分布较少。

2)台州古树名木以三级为主,树龄总体偏小,整体的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形状。调查时还发现古树名木的后备资源比较多,随着树龄的增加,古树数量将会呈递增趋势,全市古树资源的增长潜力巨大。

3)台州现有的古树名木中,90%以上的植株都是生长环境好、长势正常的。但也有1000多株的古树由于人为的不良干扰、立地条件变差、病虫害、自然灾害或树体的自然衰退等原因导致生长衰弱和处于濒危状态,甚至出现了少量古树的死亡。对此,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对生长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名木要针对其不良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因“树”而异、对症下“药”,及早采取整形修剪、腐烂洞窟修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防范、肥水管理或排除人为损毁等措施,加强抢救、复壮和养护工作。对死亡的古树,要按照要求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4)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就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3]。要依法依规加强保护管理工作。台州的古树名木以集体所有为多,无论是养护复壮工作,还是保护管理工作,都更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体系和技术体系,落实好人员、资金、责任和措施,健全古树名木长效养护和管理的机制。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

5)古树名木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对其调查研究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古树名木及其后备资源的调查,及时、全面、准确地摸清其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掌握其生长和保护管理情况,加强动态监测,不断健全古树名木档案,建好古树名木的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要积极深化古树名木调查和养护、复壮等技术的研究,以便为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政策、实施科学养护和动态保护管理提供基础依据和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仙居县天台县台州市
仙居县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From China to the world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寒山和合环线】
浙江省仙居县盂溪水库工程设计
仙居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黏黏花
Efficient reading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