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真实情境,开展初中地理任务驱动探究教学

2023-01-14 09:40康翠玉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4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探究教学任务驱动

[摘要] 本文基于真实情境搭建初中地理任务驱动探究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涵义和作用,结合具体课例说明该模式的操作流程:以情境问题和知识逻辑为两条主线,贯穿地理任务驱动探究课堂,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能力。

[关键词] 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探究教学

一、基于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探究教学的内涵

1.真实情境的涵义和作用

真实情境即现实情境,与以往教学中的情境区别在于真实情境更注重实效性及生活性,可通过真实事例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激趣作用,因而对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有着促进作用。真实情境中往往包含了复杂的问题。以往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而编辑加工、固定设问的情境,一般一个情境解决一个问题或为了解决数个问题而创设虚拟情境。相比之下,真实情境能解决数个问题,且设问不固定,学生可以根据情境提出疑问,再通过探究得出开放性的答案。利用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应然追求,更是顺应地理学科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迫切需求。

2.真实情境和任务探究的关系

真实情境是地理任务探究的基础。在真实情境中,学生通过真实案例自然地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分解,从而在任务驱动下逐个得出探究成果。本节课的真实情境是一个当时的热点新闻“2020年5月,欧洲西部的一些国家在喷洒牛奶、奶粉”,学生看到此热点后便自然地质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由此任务生成。学生小组合作分解任务,把总任务分为4个有问题梯度的小任务,在每个任务的探究过程中逐步得到结果,虽然事情发生的真实原因教师无法给出,但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生活中真实的地理问题,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地理任务探究是真实情境的必需。任务是指教师有结构地做计划,旨在完成某一特定教学目的或探究某一问题,课堂中的任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练习,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需要参照课标、教材设立教学目标,再结合具体的案例设计方向明确、易于学生分解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中逐个层次递进的问题链不同的是,真实情境一般针对一个主要问题提出任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加以细化和分解,因此,真实情境需要结合地理任务探究来推进课堂问题生成和解决。本节课的任务是“为什么在欧洲西部会发生喷洒奶粉、牛奶的事情”,在任务驱动下,逐级分解为事情发生的地点、背景、原因、解决措施,学生在逐步的探究过程中分析得出地形与气候的联系,达到初中阶段综合思维关键能力的“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一水平。

3.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探究教学模式的涵义和作用

综上,笔者认为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探究教学模式即以真实情境为主线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任务导向,细化分解为逐层深入且有梯度的任务,学生在情境中通过独自思考、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在此模式下,一是避免了情境的碎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學生通过主动探究达到知识建构而非灌输,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地理关键能力水平的提升,为培育地理核心素养而助力。

二、真实情境下任务驱动探究教学的操作流程

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探究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结合课标和教材内容,以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为出发点(包括实时热点、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等),并从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生成任务,引导学生分解与细化任务,在每一个环环相扣的任务探究中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和解决问题,如图1所示。本模式的核心是真实情境,重点是任务分解和逐个探究,每一个任务都是下一任务的基础,任务的核心目标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以情境问题为明线驱动课堂任务

真实情境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对学生来说,欧洲西部是一个遥远的地区,他们中的大部分对此区域都很陌生,如何将学生不熟悉的地区转化成学生有体验感且相对熟悉的情境呢?笔者结合了当地的实时热点和新闻,利用新闻拉近学生与欧洲西部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得以认识区域的背景环境。

本节课将“为什么在欧洲西部会发生喷洒奶粉、牛奶的事情”作为课堂开展的明线任务。为完成该任务,笔者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细化、分解,以产生新的任务。本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第八章第二节,结合课标对学生有以下要求:(1)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试着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举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笔者认为,本课的突破点在于欧洲西部位置、地形与气候之间的联系,以及气候对农业、生活的影响,即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亚洲、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形成一定的认知基础,基本会运用已有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因此,本节课的任务设计需要将问题站位提升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任务驱动探究中,学生能跳一跳够得到,在问题探究中归纳得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基于此,本课以探案为任务形式,学生按照探案的步骤逐个破解谜团。

分解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应到本课内容,就是欧洲西部地形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地理事象,对应本课内容的是欧洲西部的地形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课堂教学伊始,通过两张新闻事件发生的图片吸引学生聚焦到欧洲西部,从而开门见山地布置任务,这一做法不仅把情境作为导入新课的环节,更注重了情境贯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易加学院平台的后台数据统计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大都将总任务分解为4个小任务: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发生的背景、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解决事情的办法。整个课堂在情境问题和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探究,逐步揭开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与地理事物的联系,这是地理综合思维的重要表现。

2.以知识逻辑为暗线驱动课堂任务

对应“欧洲西部”一课的课标和知识点,本节课以知识点的逻辑为暗线推进课堂任务,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重视知识点体系建构。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地理要素的呈现基于不同尺度的区域:大洲、地区和国家,欧洲西部属于地区尺度,学习内容较多地涉及自然地理特征的相关要素。笔者认为,课堂上需要结合自然地理特征要素之间的联系,并据此来设计任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根据任务探究结果自主建构知识框架,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夯实知识基础。这节课中通过“喷洒奶粉”事件设置任务,学生在分解和探究任务的过程中逐层破解并获取知识点。从本课的探究思路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探究逻辑与认识区域地理的逻辑同步,首先探究得知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并分析了位置的特殊性,接着通过疫情背景了解了欧洲西部的国家及首都,并能够在分析事情发生原因的同时关联欧洲西部的位置,从而思索解决事情的措施。由此可见,疏通逻辑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逻辑推导出知识结构图,突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实验展示化抽象为形象。本科的知识难点是欧洲西部地理位置、山脉走向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关系。为更好地呈现彼此之间的联系,在地理新课标中,强调和重视了实验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地理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学生解释地理成因。接着,教师再设计操作实验方案,用实验来解决问题的假设进行验证,化抽象的空间地理现象为形象的实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欧洲西部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也为解决本课的核心任务提供有力支持。

3.以生本师导为理念贯穿前后任務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催化下,初中地理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以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为教学途径,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本节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生本师导”为理念,首先发布核心任务“探案欧洲西部”,学生分为6个“探案小分队”,按照探案的步骤分析事情发生的地点、背景、环境,进而大胆推测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学生为主角去探索,教师在课堂中更多地发挥指导作用,把握课堂主线,为学生回答问题搭建平台,真正实现学生的本体地位,助推任务探究驱动模式的生成。

综上所述,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地理任务驱动探究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分析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把抽象的关系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情境,从而具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并将此能力应用于学习和探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知识迁移。同时,该模式下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节课堂的活动环节,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以真实情境为引领,任务驱动促探究,形成教师放手教、学生积极学的良性循环。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关键能力水平提升的作用调研”(项目编号:2021/DC02/012/0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邹王斌,李子蓉,卢灵.中学地理真实情境教学的特点及其故事性建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03):42-45.

[2]刘琴.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34):72-74.

康翠玉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探究教学任务驱动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