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

2023-01-14 10:40曹引航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学质量对策

[摘要] 近年来,我国把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加强民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长远谋划,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环境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本文拟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等方面,探寻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对策

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有利于实现“五个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结构性短缺、教学能力不足、学生语言基础薄弱、教育教学管理相对滞后、家庭语言环境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一、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教”的阻力

当前部分少数民族教师对于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欠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他们在日常交流和课堂教学时,高频使用本民族语言,导致了不同民族教师间、师生间的交流不畅,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部分少数民族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待提高。

(二)学生方面存在“学”的障碍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的兴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薄弱,同时也不认真对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的学习,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各自家庭情况不同,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也不同,再加上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详细的指导,各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三)学校方面存在“育”的缺位

部分学校未能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法律地位彰显不够,未能充分挖掘统编教材中华文化及红色教育资源,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根铸魂的主体作用不够。此外,语文学科的主导地位不够突出,没能优先、提前、快速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各学科教学的进度、深度、广度,导致五育并举无法有效推进和落实。

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专业素养

教研机构要采取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推动区域、城乡联动教研,指导、督促学校通过“青蓝工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给教师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多种类型的教师技能大赛、专业培训、名师送教、课堂教学问诊等活动帮助老师专业成长。同时派出本地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中层领导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和跟岗学习。建立覆盖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及学科教学指导、教学教研、教学培训。学校要强化集体备课和教学常规,落实“备、讲、批、辅、考”等课堂教学重点环节,精心组织说课、磨课、听课、评课、研课等活动。推行区域统一标准,学校规范实施,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工作机制,在校本教研中注重主题教学研究,明确要求教师通过“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三种课型来强化课堂技能的培养,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方式,满足各层次教师发展要求,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

(二)加强课堂主导,创新课堂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策略。坚持分类施策,因材施教,教师应科学评估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根据学情实行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科学设置教学难度进度,分层布置作业,进行动态管理。各级教育部门也应指导学校制订学期目标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计划,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我们还应创新课后托管形式,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与社团活动相结合,通过组织游戏、读书会、演讲竞赛、学唱红歌、赏析经典影视作品等活动,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针对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特点和习惯,每堂课总体上按照情境引题、交流合作、学用结合三个步骤开展,六环节即课前预习、情景引入、精讲精练、同伴互助、巩固拓展、学以致用。“三步骤六环节”模式较常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由此,学生得以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加速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营造巩固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学生家长及全社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社会交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性教育格局。以学校为主阵地,宣传学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成果,及时给家长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使其对孩子的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营造良好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校园氛围。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家校沟通方式,让老师和家长成为相互尊重与合作的朋友。建立家长开放日,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学校通过举行班级、年级和校级家长会,分析问题,总结得失,并采用家长分享经验、学生分享心得、聘请外界单位少数民族领导为“德育副校长”等形式,实现家长之间、家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教育管理共担的良好局面。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要想和当今的社会发展更快地接轨,就必须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这有助于阻断代际贫困,实现科技强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是提升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再者,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广泛交融、深度交流。少数民族地区只有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上不断努力,才能奏响民族團结“新乐章”。

[参考文献]

[1]古力娜·木沙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汉语教学效果的若干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6).

[2]孔雪晴.基础汉语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2(03).

曹引航   新疆兵团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教学质量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对策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