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评价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模式探索∗

2023-01-15 22:46黄剑平余训爽
广州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考试内容分析化学考试

黄剑平, 余训爽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3)

课程考试是高校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是检验教学效果、 衡量教学质量、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试, 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教师优化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有益的信息, 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1]。 然而, 传统的课程考试大多存在 “重知识、 轻能力, 重记忆、 轻应用, 重结果、 轻过程” 的问题, 这种课程考试办法不能真正反映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 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进课程考试改革, 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试模式势在必行。

1 传统本科课程考试存在的主要弊端

1.1 考试形式过于单一

高校传统的课程考试, 通常是在课程学习结束或期末时进行一次性考试, 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等客观性试题。 这种传统形式的考试侧重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在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但由于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和评价, 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学习, 靠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 这种考试上的 “形式主义” 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果导致 “高分低能” 者屡见不鲜。

1.2 考试内容不够全面

考试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试卷质量的高低。 在高校的传统考试中, 考试的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 参考书以及课堂笔记, 以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 甚至是教师考前划定的 “重点”。 并且, 考试中理论知识部分占较大比重,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这种考试会诱导学生读死书、 死读书, 花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 结果 “收获” 的只是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考试后的反馈不够充分

课程考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考试, 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 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疏漏。 而高校传统的课程考试通常安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一次性完成, 这种 “结业” 考试是一种事后反馈, 即在整个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教师才根据考试结果获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而无法及时了解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2]。 考试结束后即使发现了问题已于事无补, 使得考试对教学的反馈和引导功能没有能够充分有效地体现出来。

1.4 成绩评定方法不够科学

高校传统的课程考试方法通常是采取 “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的模式, 虽然将平时成绩纳入其中, 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偏低(通常为20%左右)。 并且, 学校对平时成绩的评定没有一个统一、 明确的量化标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任课教师(尤其是大班上课的基础课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不多, 对学生了解不够, 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混乱。 有些教师仅仅利用课后作业成绩代替平时成绩, 以偏概全; 有些教师凭个人印象给分, 主观性较大, 也很难做到公平、 公正。 另外, 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过大, 基本上是 “一考定成绩”, 以考试结果代替评价结果, 很难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 还会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考试分数, 忽视自身能力的培养。

2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农科类专业如植物保护、 农业资源与环境、 动物科学、 水产养殖、 园艺、 茶学等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该课程通常是在大一新生中开设。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由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 其特点是内容多, 知识跨度大, 而授课学时较少(该课程计划学时是56 个)。 由于我校的农职班(即农科类专业职高班)学生高考时不考化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职高阶段未能按正常课程要求修完高中化学, 化学基础比较薄弱, 而且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差, 因此,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近两年来, 我们在农职班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 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了考试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2.1 更新考试观念, 提升考试功能

更新考试观念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 在传统的考试观念中, 考试结束就是课程教学的结束。 从教师角度来讲, 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整个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 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呈现 “正态分布”, 就是取得了 “令人满意” 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角度来讲, 考试及格就是通过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学生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 受到这种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部分学生成了为考试而考试的唯分数论者, 只注重考试成绩的高低, 将大学学习变成了高中学习的延续, 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只有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 大力开展课程考试改革, 发掘和提升考试功能, 使考试由单一的评价功能转变为具有评价、 督促、 引导和反馈等多种功能[3], 才能充分发挥考试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2 拓展考试形式, 强化过程评价

单一化的课程考试模式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检查、 督促和引导, 因此, 我们采取了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 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 课内考查与课外考查相结合。 平时考核主要涉及学习过程中的课内、 课外考查, 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设置为40%。 其中, 课内考查主要包括到课情况、 课堂互动、 课后作业、 单元测验等方面; 课外考查主要包括利用图书馆资源、 网络资源等进行延伸学习的情况, 通过设置一些需要查阅有关课外资料才能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考核主要是指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 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60%。 在考试方面, 我们注重考试题型的多样化、 考试内容的多元化和考试管理的规范化。

课程考核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不仅能客观、 真实地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 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而且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3 丰富考试内容, 注重能力考查

考试内容的改革是考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考试要充分考虑试卷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 命题时要以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能够全面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 同时,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因此, 考试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以及课堂笔记, 不应简单地重复课堂教学内容, 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网络资源等进行延伸学习, 学会如何查阅、 收集和整理课外资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 要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专业的有机结合, 让 “死” 的理论知识变得 “活” 起来。 例如, 关于 “农作物的抗旱性与耐寒性”、 “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肥料的吸收机理” 等问题, 涉及的理论知识农职班学生均学过, 就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

2.4 配套教学改革, 促进教、 学、 考有机融合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相辅相成,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5]。 因此, 我们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 讨论式、 学导式、 案例式等,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采用问题导入法, 通过巧设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诱导学生互动,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讲解达到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的效果, 既 “授之以鱼”, 又 “授之以渔”[6]。 同时, 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 如利用雨课堂、 腾讯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 拓展教学空间, 减少教学盲区,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决定考试内容。 有充满活力的教学内容, 才有充实丰富的考试内容。 作为农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无机及分析化学具有传统性、 基础性和理论性的特性, 如何使教学内容与考试改革相适应, 关键是要做到与时俱进、 顺势而为,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科研优势, 将科研成果和研究思维融入教学过程,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例如, 在学习 “溶液的渗透压” 时向学生介绍人工膜技术的应用; 在学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时介绍化学模拟生物酶的研究与应用; 在学习 “配位化合物” 时介绍配合物在新型抗癌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只有这样, 传统课程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才能有效提升考试改革的成效, 达到考、 教、 学互促共进的目的。

3 课程考试改革成效

3.1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

学生是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程考试改革就不可能顺利进行[7]。 改革后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模式强化了过程评价,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学生再也不能沿袭传统的 “平时不努力, 考前搞突击” 的学习方式了。 而且, 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活学活用, 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 而是主动参与教学、 获取知识。

3.2 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了

在新的课程考试模式下, 我们以考试改革为切入点, 带动了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实现了教、学、 考的有机融合。 教师不再满足于学生成绩的 “正态分布”,而是更加注重教学研究, 探讨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 方法; 学生不再是为考试而学, 而是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逐渐养成了 “课前预习、 课后小结”、 “带着问题听课” 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营造了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因此,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动物科学(职)专业为例, 考试改革之后, 尽管考试的 “难度” 有所增加(拓展了考试范围、 强化了能力考查), 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却有了明显的进步。 近两年(2018 级、 2019 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较考试改革前(2017 级)分别提高13%和18%。 网上评教结果表明, 学生对考试改革后教学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3.3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

课程考试模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与传统的考试模式相比较, 新的考试模式其考试形式灵活多样, 考试内容丰富多元, 成绩评定科学合理。 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内容与教师科研成果的有机融合,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两年农职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 实验技能大赛的人数显著增加, 其中有不少学生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4 结 语

课程考试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作为课程教学的指挥棒,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新的课程考试模式充分发挥了考试应有的评价、 督促、 引导和反馈等多种功能, 在我校农职班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起到了以考促教、 以考导学的作用, 达到了教、 学、 考和谐共融、 互促共进的效果。

猜你喜欢
考试内容分析化学考试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
你考试焦虑吗?
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