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基础》 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15 22:46马小航訾振发魏义永张天文
广州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电化学教学内容思政

马小航, 马 元, 訾振发, 魏义永, 张天文

(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电化学基础是一门利用电化学基本原理, 解决科研探究和工程实践所涉及电化学应用领域相关问题的课程[1]。 合肥师范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高校, 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 因此, 为适应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 我校开设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并将电化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设置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电化学基础知识, 并能基本学会分析和解决应用领域实际问题的相关技术。 电化学基础多以定理和计算公式为主, 知识点庞杂, 造成学生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同时, 由于学习过程中往往局限在掌握课程知识上, 大多学生只泛泛应对理解定理规律、 解答习题、 期末考核等, 而忽略学习专业课程深层次的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本课程对未来个人的职业发展有何作用? 如何在本学科相关行业内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正确引导, 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此外, 培养学生工作不仅体现在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 也应突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等, 这在本质上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地有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课程思政是通过探索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 在课程教学各个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在学科教育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德育内涵的协同发展[2]。 同时, 课程思政育人的开展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同向同行” 和 “协同效应” 教育观点的落地举措, 尽管电化学课程和专业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侧重点不同, 但最终培养目标是相同的, 都是以培养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的高质量人才为目标。 在电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各环节中凝练思政教育元素, 逐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以凸显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坚定学生对本专业发展的信心。 因此, 在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对践行本科院校 “立德树人” 的主体育人责任具有重大意义[3]。 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和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出发,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措施, 从而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教学环节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点

电化学基础尽管属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但在知识体系中仍可提炼出可具现化的思政元素。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结合课程内容从两个切入点出发凝练了大量思政元素, 并进一步归纳出相对应的 “课程思政” 教学案例。 首先, 强化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重点在电化学基础内容中探求思政教育的融合点。 仔细梳理课程中定理、 定则等知识点发展过程中名人轶事和演变历程, 从中深挖思政元素, 并灵活贯穿到授课过程中。 如讲到法拉第定律时顺势提出科学家法拉第, 讲述其在献身科学事业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 “百折不挠” 和 “创新” 精神。 法拉第出生在一个贫苦铁匠家庭, 仅读过两年小学, 作过报童。 但他陆续提出了电磁感应学说、 电场与磁场的相关性等重要发现, 被称为 “电学之父” 和 “交流电之父”, 成为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 通过在知识点讲授时合理融入相关故事,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 又如在讲到导体的相关知识时, 引入中国科学院吴浩青院士在电化学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 其利用微分电容电势曲线确定了锑的零电荷电势, 校正了文献数据并得到国际公认, 解决了由西方科学家创立的电化学知识体系中关键难题, 打破了中国科学家在现代电化学知识体系无有建树的谬论。 同时在高能锂电池的研究中提出了颇有创见的嵌入反应机理, 修正了前人的观点, 被誉为“中国电化学之父”, 这也彰显了我国科学家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树立民族自豪感。 其次,在理论联系实践中开展思政教育, 为此设置了电化学基础实验, 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实践教学各环节中[4],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有利契机, 因势利导实现将思政教育内容贯穿其中。

2 课程思政建设

建设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课程。 课程体系的合理架构, 可以促进课程思政功能的充分发挥, 达到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为实现课程中思政元素有效融合, 需要对课程的整体架构如课程大纲、 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深度优化[5]。(1)教学大纲方面, 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和思政内涵培养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 “思政化” 改进。 突出对课程培养目标、 教学任务和知识体系布局的优化, 在专业知识教学素材中, 巧妙引入思政元素, 强化思政教学内涵,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2)教学资源方面,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增补思政教学元素和教学案例, 建立包含图书、 影音等为载体的思政教学资源库, 构建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涵相统一的知识体系。 同时, 增加以社会实践为重要支撑的教学内容, 如参加 “青年榜样进校园” 活动、 观看“时代榜样”、 “感动中国”、 “大国重器” 系列主题视频等, 以浸入式教学方法加深思想教育, 拓展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设计方面, 结合优化后教学内容的特点, 针对性调整教学设计, 强调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学点, 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 价值观等为出发点, 对思政教学部分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凝练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 选取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现实案例, 借助合理布局且前后呼应的思政元素和相应案例, 将德育培养目标渗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 (4)教学方法方面,相对于纷繁复杂的电化学基础知识, 灵活生动的思政元素需要适当的教学方法与之匹配。 首先要突破以往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积极引入-启发-互动教学模式, 将生动的思政元素引入到理论知识中, 以思政教育案例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及其延伸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并进一步设置开放性问题,开展课堂师生教学互动。 其次增加知识传授渠道, 充分运用学习通、 雨课堂等教学平台, 与课堂教学同步发布教学内容、 思政案例, 补充知识延展点,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总结学习心得, 并提倡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5)教学评价方面, 课程思政建设中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价是关键难点。通常理论课大多设置平时成绩(作业、 出勤、 课堂活跃度等)和考试成绩(期中、 期末)两个考核环节, 单一维度上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但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思政内容的考查。 首要明确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落脚点是理论知识掌握和思想素质提升, 因此需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进行综合考查。 除采用常规方法对专业知识评价外, 设置其他考核模式如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案例讨论、 开放课程论文答辩等过程, 凸显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引入第二课堂考查模式, 鼓励学生以本学科研究热点为基础, 撰写学科研究进展, 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挑战杯等活动, 将无形的个人素质提升转化成实际的践行结果, 促使课程考核评价在多维度有效展开。 同时, 借助互联网手段, 实现教学过程动态监测、 课程考核动态评价、 数据统计实时呈现、 评价反馈机制完善的一体化教育教学平台, 保证课程评价的公正性。

3 结 语

以探究电化学基础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出发点, 通过对课程大纲、 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优化改革等措施,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 实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培养, 达到学科教育和个人德育的合力作用。 同时, 课程思政建设也可提升授课教师的思政素养, 增强专业知识教授与思政教学兼顾的教学新理念, 形成高效的思政授课能力, 并在课程内容更新、 教学方法优化、 多维度教学评价方面实现较大突破, 为打造 “金课”、 淘汰 “水课” 奠定坚实基础。以上几点想法希望能为其他专业课的 “课程思政” 建设提供案例, 探索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在思政育人理念践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电化学教学内容思政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思政课“需求侧”
关于量子电化学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