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糖炒栗子史话

2023-01-17 01:24李石
北京纪事 2023年1期
关键词:前门大街栗园良乡

李石

每年冬季,北京各个炒货小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队,那是人们在买糖炒栗子。据老北京人回忆,旧时的京城糖炒栗子曾与烤白薯、糖葫芦一起被视为京城冬日里最具风味的三种时令小吃。“栗香市前火,菊影故园霜”,这是清代描写北京风情的诗句。北京人爱吃糖炒栗子的历史悠久。

悠久的种植历史

在中国,种植栗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史书记载,栗子不但能炒着吃,还可以做菜,例如,板栗炖鸡,据说栗子还能做酒,而且在春秋时期燕山板栗酒已经声名在外了。《吕氏春秋》中就写到: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所谓“冀山之栗”,指的就是今天燕山山脉所产的板栗。

从考古发现看,在安徽宣城一处2300年前的墓葬中,出土了尚未腐败的栗子。而据各类史书记载,在战国末期,燕山栗子便已成名产,《史记·苏秦传》中说:“秦说燕文侯曰: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意思是燕国人民即使不精耕细作,光吃栗子和枣也够了,实在是“天府之国”。古代栗子一般烤食或煮食,用来救荒。到了宋代初期,无饥馑之忧,人们吃栗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据说那时,糖炒栗子就应运而生。所以,糖炒栗子应该诞生于宋代。

北京西北边的山脉属于燕山山脉,盛产栗子,栗子的品种是板栗。《史记》中说:“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实际就是指现在的北京地区,当时北京为燕国属地,可见2000多年前已种植板栗了,并且,还有人因种栗子树而发了财,与“千户侯等”。据《辽史》记载,辽代皇家在南京(今北京)西南置栗园司,遣宦官专司栗子种植之差。有学者考证,历史上辽代的栗园位于今天房山区栗园街道一带(即燕化公司东风果园内)。据说明代曾将燕山板栗作为皇陵(十三陵)的主要祭品,并在皇陵附近的州县设立十几处板栗园、榛子厂,专门负责板栗、核桃、榛子等生产和交纳事宜,据说现在昌平、怀柔、密云还有多处栗园。

我小时候就听说良乡板栗,但我查历史上良乡并不产栗子。良乡自古以来为北京城西南部重镇,也是华北地区商贸重镇,相传只不过房山一带所产板栗多在此交易,由此使良乡成为北方最大的板栗集散地,甚至连密云、怀柔等地产的栗子有时也经良乡中转到南方各省。因其包装袋上均写有“良乡板栗”字样,也就使人误以为“良乡板栗”产自良乡。其实,“良乡板栗”主要产于房山西部、西北部山地。其中以佛子庄乡的北窑、南窑乡的中窑、水峪、花港等村最多。均是板栗中的佼佼者,甘甜适口,果实饱满,投之入水,颗颗落底。个儿大、皮儿薄、肉厚,味道香甜,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良乡板栗”因此赢得美誉。

糖炒栗子

辽初栗子的炒制技法传入辽南京(今天的北京),不久遍及市肆。《契丹史研究》记载,辽代翰林萧韩家奴于统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出任掌管南京栗园的官员,他向辽兴宗介绍炒栗子的学问时说:“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

清朝初周筼在史书《析津日记》中称:“今燕京市肆,及秋则锡(糖)拌杂石爆之。”富察敦崇在《京师岁时记》中写到:“(农历)十月以后,则有栗子、白薯等物。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青灯诵读之余,剥而食之,颇有味外之味。”郝懿行于乾隆年间到北京游历,看到制作糖炒栗子的情景,在《晒书堂笔录》中写道:“余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坐高杌子,操长柄铁勺频搅之,令匀遍,其栗稍大,而炒制之法,和以濡糖,借以粗砂,亦如余幼时所见,而甘美过之。都市炫鬻,相染成风,盘饤间称美味矣。”既写出了炒栗子上市的时间,也描述了栗子的炒制方法。

清代《北京竹枝词》中也有赞美炒栗子的,其中有“街头炒栗一灯明,榾拙烟消火焰生。八个大钱称四两,未尝滋味早闻声”,记述了当时炒制栗子的场景及价钱。炒栗子之美味,不但北京市民,就是乾隆皇帝也格外青睐,据传,他曾专门写过两首诗赞誉炒栗子。故事是这样记载的:有一年深秋,乾隆皇帝到西陵(今河北易县)祭奠先父(雍正皇帝),路过良乡县城时,当时的知县姓杨,按礼制要设宴接驾,令人在县衙中摆了一桌当地特产,有大峪沟的磨盘柿、大石窝的蜜枣、京西白梨、糖炒栗子,外带一壶清茶。乾隆皇帝尝后,随即赋诗:“堆盘陈玉几,献岁同春椒,何须学高士,围炉等魁烧。”

几年之后的一个秋末,乾隆皇帝承德避暑山庄回鸾,驻密云行宫。用过晚膳,便换上便装,带着两个贴身太监到附近溜达。见一糖炒栗子的摊位,品尝后觉得清香满口,甘美如饴,回到行宫便即兴写下《食栗》诗:“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待火候调。”他将炒栗子的炒制描写得淋漓尽致,随后钦定密云栗子为皇宫贡品,按时令进奉。《红楼梦》里也有一段关于栗子的描写:宝玉为了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去取去。”

旧时的北平,颇有几分“不时不食”的真谛,白露未过,沒有哪一家糖炒栗子铺,敢提早应市。因为栗子还没熟呢!北京板栗成熟期在农历八月底到九月初左右。到了民国时期,糖炒栗子已成为北京四九城著名的特色美食。进入冬季时,京城的主要街道上大多有卖炒栗子的。特别是东四、西单、鼓楼、前门、花市、东安市场等处,每逢初冬至春节期间无不飘满糖炒栗子特有的味道。而前门大街卖糖炒栗子的多是流动商贩,他们用长方笸箩,装上炒熟的栗子,论斤出售。小贩们头顶笸箩,顺着前门大街沿街叫卖吆喝。当时前门大街是由南苑进入京城途经之地,也是外地人在前门火车站下车后分散之地,不少初到京城的外省人都要尝一尝久负盛名的北京糖炒栗子。

前门大街还有几家卖糖炒栗子的老字号:五牌楼南路东有“通三益”、大栅栏西口路北有“聚顺和”、大蒋家胡同西口外路东有“信义源”。这些老字号炒出的栗子“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京城的大户人家多讲究吃这些老字号炒制的栗子。据说,“通三益”当年曾专为清宫进奉糖炒栗子。老舍就在《骆驼祥子》里夸赞过:“良乡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着,连锅下的良乡栗子个头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随即破裂,内皮一搓就掉。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给西太后吃的。对此汪曾祺先生曾有腹诽,在书中写道:“北方但凡好吃的,一般都说是给西太后吃的。”

记忆里秋冬的食物,总是暖乎乎的,受人青睐。“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 。”北方栗子甜糯,特别适合糖炒,而南方栗子甘脆,适合做菜和煮粥。

猜你喜欢
前门大街栗园良乡
板栗园埋压绿肥技术
小城镇滨水公园活力优化研究
绿色校园理念下的设计实践与探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规划改造设计
栗园油鸡
客家民俗体育参与特色小镇开发的机制研究
板栗采摘后栗园综合管理措施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