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人生的书:王威《圆明园》

2023-01-17 01:24金鉴
北京纪事 2023年1期
关键词:圆明园园林文学

金鉴

我与圆明园有一种与生俱来难以割舍的情怀。小学时偶尔读到王威所著《圆明园》一书,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印记。当时我家住的地方,离圆明园近在咫尺。圆明园的建筑园林之美,深深地震撼了我。

圆明园经过康、雍、乾 嘉、道、咸六代,集中了国家大量的财力、物力,役使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历时150余年,陆续建筑而成。它荟萃了东方艺术之精华,集中了历代建筑、园林文化艺术之大成。同时囊括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与园林,是汇集中国数千年灿烂文化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被誉为“万园之园”。

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先生对圆明园的评述:“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述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的建筑奇迹最终均属于全人类所有。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巴黎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雨果先生这段对圆明园的精辟评述,不难看出圆明园作为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人类重大奇迹的真正价值。

1860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焚,这是对世界文明的公然践踏,他们的暴行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

少时,我便立志,长大一定要写一本圆明园的书,让我的同胞爱惜它、珍重它,重要的是从它的被毁汲取民族的自尊。

收集资料考察遗址与专家对话

1980年代初期,我开始了圆明园史的研究。首先在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有关清史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涉及清朝康、雍、乾、嘉、道、咸六朝的正史、野史、札记、史料等资料。1980年代后期,在对圆明园建园史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带图纸一景一景地对照。无论是春夏秋冬,几年来实地考察达数百次,有些景观达数十次,这一时期我走遍了圆明园的每一个角落,它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

1980年代末,在大量占有史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建筑、园林方面的问题便不断地被提出来,我又开始了和有关专家的对话,给此方面有研究的专家写信,请教有关方面的问题。先后给冰心、侯仁之、单士元、朱家溍、何重义、赵光华、王道成、白日新、张恩荫、耕野等先生去信,询问解答遇到的问题,得到他们热情无私的帮助,使我在建筑、园林以及圆明园史方面受益匪浅。

我将研究的情况写信向冰心老人作了匯报,并表示将撰写一部介绍这座享誉世界——“万园之园”的专辑,冰心老人欣然命笔,为我题写了“记着圆明园的耻辱”几个字。是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繁荣富强的大道上怎能不忘记饱受帝国主义蹂躏?怎能忘记英法联军劫焚我皇家园林?

提高文学水平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我曾动笔从事圆明园的写作,写过数景之后,感觉力不从心,感到写作知识的贫乏,我深知:人的一生要想做成一件事,非下苦功不可。于是我决定终止写作,在大量收集圆明园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写作水平。我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汲取记述、表达、结构安排以及文学修辞方面的营养。同时给报社写稿,写作水平因而不断地得到提高。

随着文学水平的提高,我加入本市的新星文学沙龙,在沙龙中我接触到平时很难见到的文学家、评论家,如:林斤澜、毕淑敏、凸凹、兴安等,通过和他们共同探讨文学,我的文学水平有了提高。

1999年我又参加了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文学班, 文学班邀请了十数位我国在文学领域极有造诣的大家,如:魏润身、毕淑敏、刘庆邦、陈建功、崔道怡、李敬泽、周大新、赵大年、刘恒、陈祖芬、张守仁、肖复兴、韩作荣、中英杰、刘心武、梁佐等人。亲耳聆听他们的教诲,谛听他们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鞭策。每次课后认真作业,将文学班所学运用到写作之中,我的文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000年,我的《圆明园四十景初探》在《档案大观》连载,发稿较为频繁,编辑部聘我为该报的特约撰稿人,并发放该社专题采访记者证。我曾采访过明十三陵,当时正是十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发刊《今日十三陵》;结合北魏石佛的失踪采访了凤凰岭姚家,写成的《结缘北魏太和造像》;采访北京文明古陶博物馆馆长路东之,写成《浅谈秦封泥》;我去海淀上庄那兰性德博物馆采访了副馆长黄兆桐先生,写成《纳兰家庙今安在?》;考察京城内的牌楼,写成《北京的牌楼》;逛胡同四合院,写成《眷恋胡同、四合院》;颐和园采访那根正写成《收藏颐和园》;采访马德才写成《古柏印证了清漪园被焚历史》;考察燕下都,写成《燕下都探访》;北京建都850年我曾采访过沙河巩华城,发刊《今日巩华城》《巩华城寻踪》;采访了平谷轩辕皇帝庙、门头沟博物馆、琉璃河商周遗址博物馆,写成《平谷轩辕皇帝庙探访》《触摸门头沟文脉》《北京城的源头——琉璃河商周遗址》。这时期几乎天天有稿件见报,是我一生中与媒体接触最频繁期。

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圆明园景观志略》出版

1998年5月,我开始了《圆明园四十景》的写作,经过半年的努力,于10月脱稿,并请专家指教,十数年来经过6次删改,不断完善,全书近30万字。2000年《紫禁城》第4期刊登了本书的《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三个景观——正大光明、勤政亲贤、镂月开云。这是我从事圆明园史研究30年来的认可与鞭策。作为一个业余研究圆明园史的爱好者,30年来,我为这本书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我的步履留在圆明园的每一个角落……2000年,档案大观《圆明园四十景初探》连载;我将冰心老人“记着圆明园的耻辱”放在该书的扉页。 2011年7月《圆明园景观志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受到读者好评。

王威著《圆明园》这本书是影响我人生的书,为此我付出了大半生的努力。我的努力得到了诸位专家的鼓励与赞赏,北京文物爱好者协会,邀请我作圆明园专题讲座——《告诉您一个真实的圆明园》,讲座得到与会者的好评。我取得的这些,如果算是一点成绩的话,应该归功于王威著《圆明园》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归功于给我无私帮助的专家与学者,归功于我身边给我帮助的挚友,他们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灯。

王威著的《圆明园》是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猜你喜欢
圆明园园林文学
梦回圆明园
我们需要文学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清代园林初探
游圆明园有感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圆明园里过大年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