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人才振兴美好新蓝图
——以中核四四有限公司人才培养为例

2023-01-18 13:10刘士鹏
军工文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胡杨人才

文/刘士鹏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中核四○四有限公司是1958年我国首批建设的核工业基地,也是“两弹一星”精神重要发祥地之一。多年来,四○四始终坚持党管人才,以人才驱动落实“三新一高”发展要求,以人才特区(胡杨工程)建设为落脚点,全方位打造“选、用、育、留”人才服务生态链,以系统实施“选苗”“育林”“护林”三项计划,结合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构建起具有四○四特色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聚智汇力:以人为本,精准引才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创新招才模式,丰富引智路径,精心实施选苗计划,以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和中国核城优良传统倾力塑造四○四品牌形象,吸引英才“近悦远来”。

在“引进来”上发力,统筹兼顾、多方揽才。承办中核集团国防科技专题校企交流会,邀请56所高校到“核城”交流探讨解决人才供需问题;坚持需求导向,与清华大学等高水平院校精准对接,将公司的人才储备工作前置到大学校园,强化跨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教师挂职、生产实习、课题实践、项目历练等为重心,推行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积极向行业内单位争取支持,邀请青年骨干人才到重大工程挂职锻炼,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引进管理骨干人才,同上大舞台、共谋大事业。

在“走出去”中使劲,靶向定位、有的放矢。积极应邀为兰州大学等高校学生开展国防科技专题讲座;深入打造“人才飞地”,四○四成都核技术工程设计研究院实体化运行,推动高层次人才落户成都;创新实施“战区”招聘模式,由各主业分公司认领和实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东、华南六大“战区”招聘任务;点对点对接、一对一服务,人才招聘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拓宽技能人才招聘专业范围,与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实施“订单生”模式,提前锁定优质技能人才资源;开展补充性社会招聘,系统做好专项工程人才梯队建设,补齐项目建设人才缺口。

激活链条:人岗互益,精细用才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四○四坚持把党管人才同依法管理人才、市场配置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相结合,“量体裁衣”式配置人岗资源,给人才搭台子、压担子、给位子,支持青年人才领衔重大项目,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的最大优势。

深化机制改革,打造人才“强磁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遵循“总体指导+适当授权”理念,实施“1+N”模式,构建差异化激励机制,实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局面。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持久释放“赛马”红利。

厚植竞争优势,盘活人才“蓄水池”。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配置,以“总量匹配”为纲,以“团队精干、岗位集约”为目,深化管控模式及管理体系调整优化,集中力量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和破解“卡脖子”问题领域,真正把人才放到关键项目的“枪口上”“刀刃上”。鼓励一人多岗、一岗多能,通过岗位分析、绩效评估等方式,精准掌握人岗适配情况,优化员工结构,持续盘活公司存量人力资源效能。

赋权增能:尽展所长,精心育才

根据工程建设、安装、调试及运行阶段的人才需求,四○四全力整合各类资源,围绕新入职员工、青年骨干和高端人才等三类人群,以培养符合专项工程人才需求特点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依托胡杨林工程育林计划,全面推动“幼苗行动”“青苗行动”和“金胡杨行动”落地实施。

“幼苗行动”助力新员工职业启航。公司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组建工作小组,悉心“护苗”,通过“云课堂”“观现场”“促团建”等形式分批次完成大学生入职工作;系统开发岗位培训课程,持续开展国家职业标准修订、教材开发,依托两级集中培训、导师带徒、外出培训等方式靶向培养,发挥自身潜能及外部输送营养“双管齐下”,引导新员工快速了解公司、认同企业文化、掌握基本岗位技能知识,员工职业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幼苗”成长根基更加稳固。

“青苗行动”“金胡杨行动”全面提升人才专业技能。畅通三支人才队伍晋升通道,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培养平台,依托王多明、张换彬、刘金生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培养了一大批能够带动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青年人才队伍;建立公司两级“金胡杨人才库”和“青苗人才库”,实施人才精准培养,针对胡杨栋梁、胡杨工匠、青苗科技、青苗项目、青苗技能五类人员,制定人才培养政策、聚集成长资源、创建高效团队,增设“青胡杨人才库”,实现公司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多层次全方位覆盖。

双轮驱动:共同发展,精诚留才

四○四将人才视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一站式”服务、“父母式”关爱参与人才成长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以保障和激励“双轮”驱动,不断涵养“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

架设“保障轮”,以建设生活保障区、完善配套生产区公寓、引进教育医疗资源、品质餐饮、便捷交通等措施保障人才安居扎根。在省委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四○四在嘉峪关市南市区建立了综合保障区,配套建设员工住宅小区、职工培训中心、学校、医院、商业体等基础设施;解决一线骨干人才子女入学需求;贯彻特殊一线人才医疗保障政策,全力支持职工医院强化医护力量、提高医护水平,积极探索实施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扩大保险病种覆盖范围,不断提高职工医疗保障水平。

架设“激励轮”,以竞争性薪酬、超长假期、引才补贴、落户优待等措施激励人才岗位建功。加强薪酬对标,实施精准激励、专项奖励。简化优化科研项目管理、采购流程,探索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为人才“松绑”,为创新“赋能”;强化荣誉激励,适时拓宽企业年金专项奖励范围,增设地区级“年度工作类”“青年人才类”“党建类”“科技创新类”“重大专项类”等激励;筑牢精神引领,举办集体婚礼、年陈文化活动,释放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核城优良传统等文化育人、留人价值。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一系列举措加速了四○四各类人才的集聚和流动,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各方面人才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及时为重点工程和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2 人、中华技能大奖 3 人、中核集团首席专家 1 人、全国技术能手 9 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 1 人,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3 个,实现科研革新 1万余项,构筑起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高地。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四○四将深入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强核强国的历史使命,扎实推进胡杨工程建设方案,探索更具活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完善更富成效的育才强才方法,构建更接地气的留才聚才体系,奋力开启各类人才奔涌汇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崭新篇章,让广大人才切实感受到“是金子,在四○四就能发光;是人才,在四○四就能干出彩”。

公司青年读书分享会

猜你喜欢
胡杨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千年胡杨
美到极致的胡杨
大美胡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胡杨 美术作品欣赏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