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

2023-01-18 13:10
军工文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两弹一星中国工程院原子弹

“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他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他组织领导了禁核试条件下中国核武器技术持续发展研究、军备控制研究及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正在美国学习的朱光亚耳中,他深感报效祖国的机会到了。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了著名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在美国各地的留学生中传阅。我们今天在泛黄的报纸上,仍能看到朱光亚当年呼唤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的肺腑之言:“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1950年,朱光亚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朱光亚回到祖国仅仅四天,就站在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讲台上,他是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主讲的是光学和普通物理。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唯有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当时核武器研究所急需一位负责原子弹产品的“科学技术领导人”,35岁的朱光亚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担,担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核武器研制工程中。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在从原子弹试验场撤回途中看到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潸然泪下。此后,朱光亚又参与组织领导了第一枚空投航弹、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1967年6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9月,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的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实现了核试验转入地下的目标。此后他又参与组织领导了秦山核电站筹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及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并在1994年全票当选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1999年,国家授予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1年,朱光亚因病溘然长逝,享年87岁,这一年,朱光亚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光亚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那句话:“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中国工程院原子弹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做人首先要勤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建勋的长寿经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徒手“撕开”原子弹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