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2023-01-20 13:10■文/李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幼小数学教师教学活动

■文/李 鑫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数学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课程,教师应为儿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儿童顺利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笔者结合课堂观察和对不同教师的访谈,在反思课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幼小衔接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一、注重对儿童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笔者通过观察X小学的L教师和X幼儿园的Y教师对于“6和 7的认识”的课堂教学,发现和分析幼小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一:X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6和7的认识”

以X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为例。首先,Y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具,即带有数字的玉米头饰。在活动开始后,Y教师询问儿童:“孩子们,我们上节课玩了‘找朋友’的游戏,都有哪些数字朋友可以合成7这个大朋友呀?”儿童纷纷作出回答,如“1和6”“2和5”“4和3”等。接着,Y教师引导儿童开展“为玉米弟弟找妈妈”的游戏活动。儿童的头上戴着不同数字的玉米头饰,Y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题目,让儿童观察并迅速做出反应。比如,PPT显示大玉米“3+4”,头饰为7的玉米弟弟就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然后,Y教师组织儿童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并对他们进行观察和指导。最后,Y教师讲评作业,对儿童的表现作出评价。

(二)案例二:X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6、7的认识”

以X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为例。首先,L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和新课导入。L教师对学生说:“孩子们,我们之前都学习了哪些数字?”学生回答:“1、2、3、4、5。”L教师继续询问:“认识了这些数字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认识一些新的数字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数字6和7。”接着,L教师开始正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字5”分与合的方法,思考6和7的分与合。有学生说:“老师,我们一竖列正好是6个人,如果把旁边组的1个同学分到我们组,就变成了7个人。”也有学生说:“老师,小花手上有6根油条,小花再买1根油条,就是7根油条了。”然后,L教师贴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6和7,并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先后顺序,比如4在3的后面。最后,L教师组织学生比较数字之间的大小,让他们完成课后练习。

(三)案例分析

1.案例一分析。从X幼儿园的教学案例中可以发现,X幼儿园的Y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通过趣味化的活动引导儿童学习。在整个活动中,儿童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同时,儿童也能顺利完成作业。从教学方法来看,Y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比较注重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但是在练习活动中,她却将认知目标作为了教学重点。对此,笔者对Y教师进行了访谈,她表示:“对大班儿童的数学知识教学,我是比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的,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儿童进行动手实践,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参与习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通过一些练习,我又怕孩子们对数学知识没能完全掌握, 感觉自己的教学目标似乎出现了偏移。”

2.案例二分析。从X小学的教学案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时间都是L教师在讲,留给儿童思考和学习的时间比较有限,教师对儿童的评价主要来源于练习题目的正确与否。由此可见,L教师的数学课堂没有充分让儿童参与其中,很多儿童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部分教师对幼小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缺乏系统认识,没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过分注重对儿童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儿童数学兴趣的培养。从以上两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存在重复,但由于教学方法的差异,容易导致儿童在小学产生不适应的问题。

(四)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幼小衔接阶段的不同教师,首先要熟悉不同阶段数学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让儿童在不同阶段掌握不同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对数学学习始终保持热情。其次,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儿童的课堂参与度,让儿童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激活他们的思维。一年级数学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或其他教学方法,让儿童在趣味化、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能力。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阶段教学的差异性,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案例一:小学一年级“看图列算式”教学片段

L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内容,让儿童根据图片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然后计算结果,比如“猴妈妈一共有13个苹果,被小猴子吃掉了4个,猴妈妈还剩下几个苹果?”

L教师会先让个别儿童回答,然后让每一个儿童都列出相应的算式。对于没有列出算式的儿童,L教师会进行严厉的批评。在课堂上被批评的儿童,有的会耷拉着脑袋,一整节课都不和L教师互动、交流,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会重新积极参与课堂。

笔者看到这些儿童,似乎能感觉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失落。在课后,笔者对L教师进行了访谈,她表示:“这种情况在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上很常见,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们的违纪,会时不时予以这些孩子一定的眼神提醒。但是在今天的课堂上,被批评的几位同学似乎没有看到我的提醒,叫起来一问三不知。更过分的是,有些儿童根本没有认真听课,所以我会在课堂上严厉地批评他们。因为我还要上其他班级的课,孩子们课余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在课后我没有找这些儿童聊天,了解他们上课分心的原因。”

(二)案例和访谈分析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L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儿童知识的传授。为了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她会让儿童采用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也容易磨灭儿童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失去学习的热情。从L教师对儿童的批评可以看出,她忽略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没有考虑到题海战术不适合过渡阶段的儿童。根据访谈可以看出,L教师没有注意保护儿童的心理,没有考虑儿童刚进入小学是否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儿童未能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L教师并未从儿童违纪的原因出发,和儿童进行平等的交流,而是权威性地予以儿童言语上的批评。对于一些心态较好的儿童来说,他们能够很快地重新适应课堂;但是对于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儿童来说,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三)解决措施

因为儿童的生活环境、学习基础等不尽相同,所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的差异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儿童,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引导和启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关注在课堂上表现不佳的儿童,及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了解他们在课堂上出现违纪行为的原因,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儿童在数学课堂上出现挫败感,产生厌学心理。作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应该尊重每一名儿童的心理差异,了解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课堂上注重对儿童心理的保护,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内容,并注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过渡性,让儿童能够很快适应小学的课堂。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 联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很多一年级教师在教学中会侧重对儿童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划,但是受到自身教学水平、家长压力等方面的影响,他们难以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基于此,笔者对L教师进行了访谈,她表示:“我知道在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儿童情感、态度和兴趣的培养。为了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注重让每一名儿童都参与活动,并在课堂上锻炼孩子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这样才是幼小衔接课堂正确的打开方式。但是在实际中,一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都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家长关心的不是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而是今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知识。这就导致一年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会偏离自己设想的幼小衔接数学课堂。”

在实际的幼小衔接数学课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给小学数学教师造成了一定的教学压力,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并不了解,他们大多关心孩子获得了多少知识,而不是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导致小学数学教师无法实施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数学知识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且在教学中坚定地贯彻实施。同时,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提出一定的教学意见,减少对教学内容的干涉,以便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教学,让儿童在数学课堂上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保持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能力和素养的重要作用,让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力培养、思维锻炼,通过合力教育让儿童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教师应该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针对孩子在学校和在家中的表现进行沟通,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促进儿童的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并关注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助力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幼小数学教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