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中 “父爱缺失”的现状及应对方法

2023-01-20 13:10怀心港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父爱共育家园

■文/怀心港

在大多数的家庭关系中,父亲的身影很少出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缺失”越来越成为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父亲对孩子成长的特殊意义使得社会各界呼吁父亲参与陪伴孩子的过程。

基于此,为探究“父爱缺失”的现状以及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到原因,针对原因给出建议、对策,以期改善“父爱缺失”的现象,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一、“父亲参与”对孩子发展的意义

父亲参与家园共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可以提升儿童独立探索的能力。父亲通过与孩子一同进行运动性、智力性和技能性的活动,以其男性特征为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父亲不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合理地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积累经验。父亲参与孩子成长过程,能够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 个性品质,还能够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作为父亲而言,他们带给孩子的是男性特有的气质,更多的是理性思维,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从容自若地想办法,临危不乱。父亲带给孩子的还有阳刚之气,让孩子完善对性别特征的辨别、态度及社会责任的差别意识等。

二、“父爱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父爱缺失”会让幼儿发展不全面,导致幼儿缺乏性别意识,从而缺少阳刚之气,并且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参与,则会阻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如缺乏父亲的参与,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

由此可见,父爱的缺失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消极的。父爱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还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存在问题,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父爱缺失”的现状调查

为了探究“父爱缺失”的现状,本研究选取两个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分析导致“父爱缺失”的原因,并基于现实情况给出建议对策,以期让更多的父亲参与孩子的培养过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通过与访谈对象的交流,不难看出,现阶段“父爱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父亲参与孩子培养的时长较短、参与方式不正确都是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

(一)想参加却没有时间

孩子的父亲白天大多数的时间交给了工作,晚上下班回到家,孩子可能已经休息了,想陪陪孩子也没有时间。孩子的父亲虽然周末休息,但是应酬占 据了大部分时间,想陪孩子也没有时间。

与B家庭的母亲交流了解到,父亲的工作时间是影响参与孩子培养的因素。

B家庭母亲:“孩子的父亲是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白天8点上班,晚上虽然是6点下班,但是下班后加班是经常的事情,有时候都能够加班到晚上10点,甚至是晚上11点。早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工作都是我来做的,孩子爸爸太累了,早晨还是让他多休息会吧。”

这样看来,父亲的工作时间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A家庭父亲:“我感觉我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总是不自在,生怕教育方法不正确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理论的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很模糊,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一想到这些,就令我头疼。”

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这或许是作为父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所独有的特点。多数父亲没有接受过系统知识的学习,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相处等方面的知识是薄弱的。

(二)认为教孩子是母亲的工作

通过与A家庭交谈了解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会参与进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关爱孩子、教育孩子。但是,隔代教育或多或少都会给家庭教育带来问题。

A家庭母亲:“孩子的爷爷奶奶很疼爱孩子,疼爱到有时候我都说不得。有时候孩子犯错误了,我想教育孩子一下,这时候爷爷奶奶就说,孩子还小,犯点错误没事。孩子的父亲还偏向孩子,也不会跟孩子爷爷奶奶说一下,这让我感觉很难办。我感觉孩子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如果在小时候犯错误不教育,长大以后就晚了,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A家庭父亲:“我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孩子母亲的事情,我就负责赚钱养家就好了,我不需要参与教育过程。”

有研究认为,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结合才是完美的教育。父亲角色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而应该是一家人对孩子的共同付出,少了谁的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都会受到阻碍。

四、“父爱缺失”的原因分析

父爱缺失的原因是多种的,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忙于工作,育儿知识薄弱

虽然部分的家长对自己在家园共育中的定位比较明晰,但是他们对家园共育的认识并不深刻,仅仅停留在表面。如何让家长更加深刻地认识家园共育,如何让父亲更好地参与家园共育,是解决当前“父爱缺失”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正确的方法和知识。这种知识以及教育手段的缺乏给父亲带来较大的困惑。有的家长感慨道:“教育孩子不知道怎样把握爱和严的度,很无奈。”

(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观念的洗礼之下,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本来就是母亲的事情,因此在家园共育的活动中,父亲鲜有参加。有位孩子的父亲说:“妈妈将孩子 照顾得无微不至,我想教育也插不上手。”

在祖辈看来,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父亲的工作是在外赚钱养家,这种观念影响了父亲对自己职责的判断。在调查中发现,祖辈的参与会给父亲参与家园教育带来阻碍,有位孩子的父亲说:“爷爷奶奶总是宠着孩子,导致孩子不听话,我想教育但没有机会。”

A家庭爷爷:“在我们那个年代,女性一般在家里负责操持家务,教育孩子。我感觉男性就不适合教育孩子,他们的心思没有女性细腻,教育孩子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从与访谈对象的交谈中也可以看出,传统的思想观念对父亲的影响还是十分深刻的。

五、解决“父爱缺失”的建议对策

为了改善“父爱缺失”的现状,让父亲更好地参与家园共育,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丰富家长的知识经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让父亲送孩子上学

让父亲送孩子去幼儿园,一来可以增加与孩子的接触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陪伴,二来可以让父亲参观幼儿园,让父亲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在这期间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可以增加孩子与父亲的亲密度,同时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亲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让从事不同行业的父亲介绍自己的工作,让父亲带孩子做游戏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面,也可以增进孩子与父亲的感情,让父亲参与家园共育显得更有意义。幼儿园还可以根据父亲的时间来安排活动,让父亲提前一周时间报名参加家园共育活动,教师安排时间时可统筹规划;还可以将部分活动安排在周五或者周末,便于在外工作的父亲能够有时间回来参与活动。

在家园共育中,母亲的支持成为父亲参与的动力,母亲的认可能够给予父亲很大的支持,让父亲克服胆怯心理,积极参与家园共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开展知识讲座,开展各种活动

举行专题讲座,帮助孩子的父亲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许多家长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通过幼儿园的知识讲座,不仅可以丰富家长的知识面,还可以纠正家长不正确的行为,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父子活动,让父亲体验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唤醒他们更大的责任感和热情。比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体现父亲运动特点的“阳光父教”活动,邀请父亲参加晨间活动、武术体操等活动;开展体现节日特征的“节日父教”活动;开展体现父亲个人特长的“个性父亲”活动等。通过“父亲沙龙”活动,父亲对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更多时间的陪伴。

学习系统的育儿知识,有利于父亲从专业层面不断提升自己。通过知识讲座,父亲还能够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这种适宜的环境中,孩子的发展也能够得到保障,向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改变父亲观念

对于传统观念我们不能一味排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有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方式,我们能做的,是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掉那些不适宜的思想,增添反映时代进步的理念。只有这样,父亲参与家园共育才能成为现实,父亲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也才能够得以体现。

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秉持取其精华的思想观念,摒弃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思想,促使父亲积极参与家园共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母亲的细心呵护,更需要父亲的参与。改变“父爱缺失”的现状,不仅需要父亲自身的改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父亲要学会利用幼儿园的学习资源,亲身投入家园共育的进程中去,将理念付诸实践。但是,呼吁父亲参与育儿过程,并不意味着忽视母亲的价值,也并不意味着让父亲去顶替母亲的位置,而是要发挥父亲最大价值,用父爱感染孩子,用行动教育孩子。只有这样,父亲参与家园合作才能体现出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笔者呼吁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用行动改变“父爱缺失”现状,用行动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快乐 成长。

猜你喜欢
父爱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父爱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