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双减”政策 优化作业设计
——谈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

2023-01-20 13:10潘小文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生作业

■文/潘小文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作业压力大、作业内容机械单一的问题,教育部颁布了“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也给众多教育者带来了作业观念上的冲击。该项政策要求各学科教师积极执行政策中的要求,要在联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和实际的认知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轻松完成作业,以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要想实现“减负提质”的总目标,教师既要给学生的作业压力做“减法”,也要给作业的内容、形式做“加法”,不断优化作业的类型,充分调动小学生“学”的积极性,促进其综合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原则

作业的创新设计需要承载“减负提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在现实基础上秉持一定的原则。同时,作业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的既定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完成的现 实条件等,笔者对以上要素进行了综合考虑,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贯彻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开阔视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 各种活动,才能加深他们对某个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在活动中强化小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贯彻“实践性”的原则,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参与和体验,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来完成作业,达成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目标,同时促进小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遵循发展性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情,遵循“发展性”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教师不能以某个单一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个体,而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基础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难度适宜的语文课后作业。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安排“统一”的课后作业,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导致基础差的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压力,而基础好的学生则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不利于促进其稳定发展。所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是教师遵循“发展性”原则的重要前提。

(三)凸显开放性原则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从课堂上、从书本上获取更多知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其还应回归于生活,促使学生把自己在校内掌握的知识、技能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语文作业是对课内教学的有效延续和补充,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了帮助小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凸显“开放性”的原则,在作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完成语文作业,如此一来可以提高小学生对当下生活的关注度,同时还能开阔他们的语文视野。开放性原则要求语文作业的内容是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探 究能力。

(四)关注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的语文作业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中的习题,不能设计传统背诵类、摘抄类的机械作业,作业设计必须有一定的独创性。对此,教师要及时关注最新的教育政策,把握当前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创新元素来充实语文作业的内容,进一步凸显作业的创新特点。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步渴望在富有新意的活动中学习,而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也需要设计创新性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基于“创新性”的原则,为学生安排一些语言实践活动,创造特定的语言情境,在作业的内容、类型上有所创新,从而推动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对策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作业除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之外,还要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目的。而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能满足多种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笔者以“减负提质”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几 点对策。

(一)创新作业形式,设计实践操作类的作业

“双减”政策一落地,课外作业的设计就有了很多思路。只有创新语文作业的形式,才能让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较大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主动完成作业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多设计实践操作类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亲身体验来完成作业,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作业体验,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完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课后,教师不再安排“读背课文”“抄写生字”的机械作业,而是给学生设计了“制作节日手抄报”的实践操作作业,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份丰富多彩的手抄报。学生可以从课文中任意选择一个节日,围绕这个节日设计手抄报,在绘制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课文中的字词写进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身对字词知识的巩固,还能发展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这类实践作业的形式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不 再被书面作业束缚,而是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习得知识、增强语文能力。

(二)增添作业趣味,设计网络搜集的作业

当代的学生都出生于网络时代,对于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的使用都“轻车熟路”,虽然很多教师、家长都反对小学生接触这些,害怕他们会沉迷于网络,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具有好奇心,家长或教师越反对、越阻止,他们越想尝试。因此,教师应在作业设计时迎合小学生的趣味,逐步增添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借助网络媒体来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设计网络搜集的作业,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来搜集一些诗歌、散文等,或者自己用手机录制视频,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对网络科技的好奇心,也可以培养学生借助网络完成作业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

比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教师组织了一次班内的“诗词鉴赏大会”,鼓励学生进行诗词的搜集和整理,让他们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从网络中搜集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诗歌。有的学生搜集到之前学过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所写的《九日登巴台》。之后,学生还把自己搜集到的诗歌整理出来,并总结了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等,感知诗词中的节日文化内涵。这类网络搜集的语文作业可以极大地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体验到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不断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适当联系生活,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让教学“生活化”这一关键理念,也就是说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无论是课内教学还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都应该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也有助于他们对语文课程产生认同感。因此,教师要设计贴近生活的课后作业,把作业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学语文是 有用的,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比如,针对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这部分内容,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调查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询问自己的父母、家里的老人来调查自己家乡的风俗,让学生深入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感知有哪些节日,节日中有哪些习俗,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充分铺垫。比如,有的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了家乡的春节习俗,在春节流行“给压岁钱”,并表示自己也会收到长辈的压岁钱……最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资料整理成书面材料,这就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真实且丰富的素材,同时锻炼了他们调查、访问、整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相应的素材。

(四)增加合作作业,设计口语交际的作业

传统的语文作业通常是背诵、抄写等比较单一的作业,学生放学回家后独立完成。而新时代更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育,其中合作能力是学生学习、步入社会都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增加合作类的语文作业,尽可能提高合作作业的比例,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同伴相互协调、分工,共同完成某项作业任务。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口语交际类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围绕某个话题完成交际活动,使学生从以往“个体学习”逐步转向“协同学习”。这一方面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作业的效果,既能实现知识的共享,也有利于提升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比如,针对“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这部分内容,教师安排了这样的作业:在了解我国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把故事转述给家长或者亲戚朋友。这可以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并在转述故事的过程中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如某位学生把自己了解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复述给父母听,改变了课文中的人称,以第一人称牛郎的口吻和情感来讲述。也有的学生搜集了其他故事,如《嫦娥奔月》《白蛇传》等,他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创造性的复述。这种类型的作业可以加深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探讨的过程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与人交际能力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深度把握该政策的要求和内涵,不断改进作业设计的方式和形式,围绕本班学生的学情和主体兴趣安排个性化、多样化的课后作业,改变以往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为学生设计实践操作、网络搜集、贴近生活、口语交际的语文作业,将小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认知水平、语文综合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相应发展,充分地发挥课外作业的育人功效,最终达成“控量减负,创新提质”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生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是小学生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