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育方针呼唤学校自主探索、勇于创新

2023-01-20 15:55楚江亭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5期
关键词:小岗村顶层改革

楚江亭

近年来伴随着与“劳动教育”“学校活力”“双减”等相关的政策,以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的出台,各中小学在认真学习贯彻的基础上也逐渐落实到了日常工作之中,学校的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发生了明显变化,成效显著、未来可期。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一些学校仅重视“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上级管理部门的安排部署,忽视学校“自下而上”的自主探索,不仅致使学校要推进的工作停滞不前、学校发展规划难以实现,而且造成教学质量下滑、学校发展进入高原期。显然,如何理解基层探索的价值、明确其与顶层设计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认识及实践问题。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各领域均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结其中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了正确的改革策略——注重“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回首历史,伟大的中国改革事业起始于农村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发轫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8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关系命运的秘密会议上按手印发誓分田到户,当时的这一壮举,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二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产量相当于前五年的总和。1980年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1982年第一个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不仅明确“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重要形式,而且鼓励发展多种经营,由此,农村自下而上的探索为改革大业开辟了一条披荆斩棘的康庄大道。之后的国有企业、财政税收物价、城市经济、政府机构、医疗系统改革也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一策略。“摸着石头过河”“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等已成为我国激发社会活力、深化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声与宝贵经验。

同样,“自下而上”的自主探索实践也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大潮涌动的推动力。不同历史时期涌现了一批自下而上的创新,如杜郎口中学、杨思中学等的“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潍坊教育局的督导改革,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北京十一学校的体制机制改革等,这些探索不仅使改革实验学校走出了自身发展的困难期或高原期,激发了学校活力、点燃了社会变革的希望,同时也为“顶层设计”的法律法规、政策形成等奠定了基础,如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等。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毛主席也曾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循环往复才能完成。

显然,基层探索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在政策空间足够大、社会呼唤教育创新的今天,迫切需要能够主动作为、不怕失败、用足用好政策的一大批改革先锋学校。尽管在勇闯改革深水区的道路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问题,会出现个别、表象、偶然而非本质的现象或联系,但作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正是这一“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尝试过程,才使得学校对“全面培养”“学校治理”“双减”等有了切实的领悟、深刻的洞察,也才有了师生积极性的激发、学校质量及内涵的提升,也才使国家的“顶层设计”有了源头活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所以,回应时代发展、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期盼,满足学校师生员工的召唤与期望,迫切需要学校解放思想、大胆尝试,走出一条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小岗村顶层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瞧,那些改革推手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