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温馨校园 振兴乡村教育
——石梁学校家文化课程助力办学质量裂变的思考

2023-01-20 15:55朱丽君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5期
关键词:学校课程教育

朱丽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科技、人才、创新的内在联系是教育。只有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重视乡村薄弱学校发展,才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石梁学校地处偏远山区,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支柱产业,留不住居民,也留不住学生;学校曾经学科教师配置不均衡,没有实验室、音乐美术等专用功能教室,甚至没有像样的操场,更别说丰富的体育设施、教学器材了;在校的几十名学生,大多数还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学习、行为习惯上都是学困生。作为这样一所农村学校,要承载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的教育,困难重重。在严峻的教育现实环境下,学校与城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面临着存亡问题。

石梁学校人没有放弃,而是迎着困难而上,历经多年艰苦办学、创造条件,持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的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赶着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发展农村教育,笔者与同事们苦苦寻求自身的裂变——建设乡村名校。

一、春雨细润物,营造家园文化育德才

育人先育魂。学校根据学生群体特点——学生人数少,且留守儿童居多,确定以“家文化”为主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总目标,从学生的学习空间、生活空间、活动空间着手,建设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浸润学生的身心。

(一)温馨学园,如沐春风

学校的学习空间取名为“学园”。首先,校门口的主题墙就展示着一个大家、无数个小家,象征着祖国、学校、班级等大家庭,都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小家爱大家,大家护小家。紧挨着的是家训、家风和家规内容。学校还注重家仪:新生入学的入家仪式、毕业生离家的远行仪式等;注重文化熏陶,形成向心力,提升了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其次,校门口对面的笑脸墙,向每一个人展示着学校所有的大大小小家人们最温暖的笑容。

再次,教室外展示着各个班级小家的家人风采和才艺作品。教室内还专门设计了一块家人活动区域,课外家人们可以坐在那儿休息聊天,教师还可以在那儿为学生辅导作业,疏导心理等。

走廊上分版块展示学校之家文化,包括学校的历史变迁、取得的荣誉、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家乡之家文化,包括家乡的风景名胜、文化名人,学生的实践探究等;国之家文化,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仁、孝、礼、义、信,国家的历史、伟人伟事等。

(二)温暖憩园,生至如归

本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多住宿,宿舍取名“憩园”。学校创造条件,在室内设计上多采用暖色调,定制墙壁装饰、窗帘、柜子和床;每个寝室装上空调,铺上地板;建造专门的盥洗室,室内用具均选用优质材料,方便学生在洗漱、洗澡的同时,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必备生活用品,让学生拎包入住,真正感受回家的感觉。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校还特意安排了保育员,随学生同吃同住,随时就近指导日常生活,就如父母陪在身边,让农村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感觉比在家里还方便、舒适。

(三)温情家园,快乐成长

由于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学校倡导“课内是老师,课外是父母”。由教师担任学生的“代理家长”,辅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技能;组织活动,让留守学生感受关怀,消除孤独感、无助感,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一,集体过生日。爱心妈妈教师为留守儿童举办集体生日会,该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分别为上半年出生和下半年出生的学生而举办。爱心妈妈会为“小寿星们”精心准备生日卡、祝福语等;学生会主动展现自我、表现才艺、参与游戏;师生最后同唱生日歌,分享美味蛋糕。

其二,师生亲子游。学校的秋游、春游和其他实践活动,爱心妈妈们都会陪在孩子身边,一起感受游玩乐趣。

其三,师生共成长。爱心妈妈们细心指导学生的生活。低年级开展学习刷牙、洗脸、系鞋带等生活自理训练;中年级开展洗衣、叠被等家务训练;高年级开展“青春期悄悄话”——青春期的生理和卫生保健教育。

其四,亲情家书传真情。以家书为载体,爱心妈妈们辅导学生与父母进行“家书沟通”,拉近亲子间情感和心灵距离,密切亲子关系。学校还为每个寝室安装了亲情可视电话,学生可与父母面对面畅谈,缓解思念之情。

二、夏雨肥梅子,打造精品课程育英才

育人既要育德,也要育才。学校打造系列“家”课程,让它如“夏雨肥梅子”般助力学生茁壮成长。学校结合教师、学生、地域实际,构建“小玩家”“小当家”“小行家”校本课程群,倾力打造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科技实践“三大特色实践活动”。一是依托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包括劳动体验、农耕文明、农具探究和粮食安全等实践活动;二是依托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浙东唐诗之路)、寒山文化研学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包括山水体验、文化考察、地理探究、艺术创作等;三是按照教育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前瞻要求,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学校建立科技馆,配置了以机器人、航天航海、通信互联等为主要内容的设施,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秋收万颗子,构建服务体系育人才

建立课程群后,实施是关键。学校利用住宿制和留守儿童特点,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落实“家”课程。

(一)晚间课后服务,学技能

晚间活动安排以“小玩家”“小行家”课程为主,每周开设乐器课,绘画、剪纸课,小导游、小茶艺课程,机器人课程,还有影视课程各一次。所有住宿生都参与其中,营造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舞台,既培养了他们的广泛兴趣,陶冶了情操;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才艺和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家课程的落实,如“秋收万颗子”般,学生收获了一件件的“小技能”。

(二)周末项目化学习,提能力

本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周末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管理“真空”状态。学校就以“小当家”课程为主,结合“劳动实践”和“研学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如诗词项目化学习,师生一起确定驱动性问题——如何“续走浙东唐诗路,打造石梁金名片”。然后设计方案,走进唐诗主题公园,石梁飞瀑、华顶景区,探寻诗人足迹,了解诗人故事,吟诵诗词,诗中寻景,景中寻诗,描画诗中美景等。最后到景区当小导游,举办书画展,开展“李白与司马承祯”的故事情景剧表演,吟诵《云锦杜鹃歌》节目参加了镇避暑节开幕式演出。最终解决了驱动性问题,达到推介石梁的目的。项目化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还与城区学校建立了教研共同体,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了教学模式。一系列的举措,“野百合”终于迎来了温暖的春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实现了20年来生源的首次回流,实现了乡村教育的质量裂变,在振兴乡村教育的道路上踏上了新征程。

猜你喜欢
学校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