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居家听说课堂教学实践
——以外研版英语教材七(下)M7U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一课教学为例

2023-01-20 15:55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5期
关键词:目标评价信息

迟 佳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念。“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听说课堂教学实践重点

(一)确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明确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进程中的最为核心的一步,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前提。[1]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该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个层级来考虑,在教学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应在解读语篇、挖掘文本主题,以及综合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

课标对各级别应达到的听说能力都进行了技能标准描述,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还要考虑课标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二)即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即时性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用提问或者反问、重复关键词提醒学生等方式实施评价,给学生思考和自我更正的机会。

在进行评价活动时,教师既应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说明,还应明确活动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清楚活动目标,且能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商讨和制订,从评价的接受者转变为评价活动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居家听说课堂教学实践

该实践将以外研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M7U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居家听说课堂教学实践。

(一)文本解读

1.“What”: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本模块在“过去生活”这一话题下,通过三个单元课文展现了中外中学生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本节课的内容为该模块的第一单元,共两段听力材料。第一段是大明和Betty的对话。大明询问了Betty的出生地、小学和首个老师的情况。第二段是玲玲和Tony的对话。在对话中,两人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小学、小学老师和朋友。

2.“Why”:写作意图

通过描述Betty、玲玲和Tony的小学生活,向学生展现不同国家同龄人的童年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和生活等情况。

3.“How”: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主要使用了一般过去时来谈论童年生活,对话中与主题意义相关的句式、词汇有:

(1)问答童年生活的表达方式:

Where were you born? I was born in... Who was your first teacher? My first teacher was...

(2)谈论童年生活,描述人的词汇(strict,nice,difficult,good);描述家乡的词汇(small,village,town,city);描 述 学 校 的 词 汇(big,friendly,primary)。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英语教材七(上)曾经学习过“学校”这一话题,也对本课重点词汇相对熟悉;在课堂中能够运用听和记录信息的基本策略和技能,能通过听力获取并记录关键信息。但本模块是他们首次接触含有动词“be”的一般过去时,因此学生会存在下列问题:一是通过听来记录的信息比较细节,缺乏概括能力;二是不能正确运用含有动词“be”的一般过去时。在本节课中,将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首先,两人一组互评,初步订正和补充信息,然后全班讨论进一步修改和补全信息,必要时对重点段落复听;其次,利用听前引入和对句子的圈画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如何运用含有动词“be”的一般过去时,并通过转述等练习巩固。

(三)教学目标

在本课结束后,学生能够达到如下目标。

其一,获取、梳理Betty,Lingling和Tony关于出生地、小学的名称、首任老师和第一个朋友等童年校园生活信息;其二,口头介绍三人的信息;其三,和同伴谈论自己的童年校园生活。

(四)教学活动和评价设计

活动1:Students look at 2 photo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2 pictures about?

评价设计: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猜测到是教师童年时期照片,由此引入模块话题past life,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观察打开摄像头学生的状态或者ClassIn评论区回复数量,来了解学生对话题是否感兴趣,了解学生对于模块话题的理解程度。

活动2:Students look at pictures and read sentences to get to know about tease briefly.

2. 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now.

3. I was a student in Wuyi Primary school.

4. Miss Gao was strict.

5. My first friends were very nice.

评价设计:教师通过例句引导学生观察在描述不同时态事情时,“be”动词的时态和人称变化,初步感知含有动词“be”的一般过去时,并让学生熟悉本课重点生词。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口头反馈,了解学生对于时态理解程度,初步掌握“be”动词的过去式。

活动3&4:Students listen to dialogue 1 and dialogue 2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of their past.

评价设计:评价重点是学生是否能够从听力材料中获取三人的童年校园生活信息,对应教学目标“其一”所述。学生从听力获取对话中提到了三人过去生活的方面;然后听第二遍,记录相应的细节信息。听后,学生先自己进行确认,检查是否写全信息和语法等,之后四人小组评价,学生通过ClassIn小组讨论核对信息,再全班订正。

活动5:Students read dialogue 2 to find out what we can say when we want to know one’s past and how to answer the question.

评价设计:此环节,教师的主要评价目标是学生是否能够通过阅读梳理如何询问和回答过去生活的句式。

活动6:Student choose one of the thre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ast life in pairs.

评价设计:评价目标是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活动3和4生成的笔记口头介绍三名学生中一人的童年学习生活,对应教学目标“其二”所述。教师通过PPT提出评价要求。

活动7: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own past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then share the information.

评价设计:评价目标是学生是否能够口头询问和回答自己的出生地、小学的名字、首任老师和第一个朋友等信息,对应教学目标“其三”所述。在讨论前,询问学生“When you talk about someone,is there anything else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s or her past?”,学生可提出更多问题,教师再强调正确运用时态。通过活动前的讨论,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明确练习的重点,在练习活动中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学、评一体化对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引导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从而加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另一方面,加强课前对学生学情的充分预设和课后及时的反思,教师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和即时评价反馈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目标评价信息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