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 靓丽风景
——班本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20 15:55魏雪雁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5期
关键词:班本班级活动

魏雪雁

朱永新教授说过:课程的丰富决定着孩子生命的丰富,课程的卓越决定着孩子生命的卓越。有的教师开发电影欣赏课系列《卧虎藏龙》《岁月神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带给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1]打造班本课程,能让班级管理更加系统化,班级文化也独具特色。

一、班本课程的概述

(一)班本课程的内涵

班本课程是什么?顾名思义,班,即班级;本,乃根本,教师和学生为班级之根本。班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班级文化,班本课程是在班级内实施的有利于师生发展的课程。班级微课程是班本课程的形式之一,其选题聚焦、用时短、成系列,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

(二)班本微课程的特点

班本微课程的特点:第一,课程内容容量小,便于操作实施;实施时间短,见效快。第二,具有鲜明的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第三,凭借“微课程”可以更加高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班本课程研发的重要前提是教师需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怀。美国教师雷夫就是一名“微课程”研发的教育大家,在“第56号教室”的教育奇迹中,他开发的莎士比亚戏剧“微课程”,贴合学生实际和个性,让班级学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

举例来说,我们阅读了一位作家的一篇文章不是课程,但当我们有意识地研究这位作家,梳理他的人生轨迹,研读他各个阶段的很多作品,分析和评价他的思想,以及这些作品和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这就形成了课程。再如,班级添置了一盆绿植,放在教室里,这不是课程,但当师生每天给花草浇水,细心地观察绿植,记录下它们的变化,并在培植花木的过程中收获了思考与成长,推动了幸福班级文化建设,这就是课程。

二、构建班本微课程的行动与思考

作为资深班主任,笔者喜欢阅读,喜欢文字,班级家长对笔者的信任和支持度高,所带班级发展愿景是:打造书香教室,构建特色班级文化,让每个学生爱读书、兴趣广,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基于这样的思考,在班级里设计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活动。下文用四个“融入”策略,概括笔者和工作室成员在打造班本微课程方面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融入诵与读,潜移默化润无声

小学低年级学生初入学,处在幼小衔接期,许多行为习惯亟待养成。除了常规的入学教育、课内教学外,可以通过诵与读辅助学生养成习惯。

1.诵读歌谣学规范——行为规范儿歌系列

我们一起唱歌谣,强化规范很重要。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晨诵、午读时间推荐、引领学生读一些琅琅上口的童诗、儿歌、自编的歌谣,让小学生熟读成诵。用浅白如话的歌谣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中。

例如,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在说话,没坐到位上。怎么办?教他们读自编的歌谣:“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本摆整齐,双手放桌上;上课专心听,发言声音亮。”学生通过诵读这样的歌谣提醒自己做好课前准备,不断规范行为。游戏化的形式,比起枯燥的说教或板起面孔训斥,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阅读绘本懂道理——绘本书阅读系列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笔者有计划地引领学生共读,推荐亲子阅读相关绘本。绘本图文并茂、言简义丰,富有趣味性、教育性,学生易于接受。绘本书的阅读分享,能让学生在享受阅读快乐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行为规范教育。

3.一字一诗一拓展,经典诵读有特色

学校分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笔者结合背诵的经典诗词,进行深入思考、加以整合设计。教师在班级诵读中一字一诗一拓展,让学生的经典诵读变得更加立体。例如,《春之韵》:

一字。出示“春”字字理演变,字理溯源。甲骨文从日,从草(艸),从屯;右边的屯像草木钻出地面的形状,屯也表示读音;左边上下两部分都是草,中间是“日”。[3]整个字就像是一幅阳光煦暖、绿草萌发的春光图。

一诗:清朝姚鼐的《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初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简要介绍,略通诗意。

一拓展:结合图片介绍《春耕节的传说》,补充春耕节的谚语。这样诵读经典就变得立体了,也更有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融入主题班会,活动体验促内化

学校每学年结合时令开展的主题活动很多,如三月学雷锋、文明礼仪,四月读书活动,五月劳动教育等。常规题材的主题班会,教师可以用心选点,设计环节,做得深入,每学期精心做好一两个案例,慢慢积累班本微课程的素材,形成序列。下面以“三月感恩花开”主题系列活动的实施过程为例。

首先,分析活动背景,明确活动的意义。“现在的孩子不大懂得感恩”,我们在生活中时常听到这句话。每个家庭的中心都是孩子,父母家人对孩子关爱有加,孩子往往对家人的关爱习以为常。生活中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在学校也不同程度表现出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其次,拟定方案,分步实施三个一。三月初策划、组织学生开展“感恩花开”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发现自己的不足,用行动践行爱。

再次,收集汇总物化材料,总结主题活动成效。

(三)融入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天地阔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了解地域文化,将地域资源文化有机融入课程,厚植家国情怀,滋养学生心灵。

走进淮北好人馆,感受好人精神;听好人李传带讲敬业故事,听讲解员分享好人事迹。走进惠黎酒厂,探秘酒文化;淮北是著名的酒乡,利用这一资源,师生去酒厂实地参观,了解酒的酿制工艺,得到别样的体验。走进淮北高铁站,感受中国速度;走进徽商银行采风,当小小理财师;走进110指挥中心,警民共建;走上街头体验一日小交警……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学生在观察、实践、体验中拓宽了视野,锻炼了综合能力。

(四)融入不同学科,融课程带来新体验

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他们在各级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演讲、征文、诵读、书法等成绩斐然,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其一,整本书阅读活动系列。通过启动课—推进课—分享课,融入思维导图、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别有趣味。

其二,寓教于学快乐多。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融入数学、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不同学科融合。课堂小实验“杯底朝天水不流”,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体育二人三足比赛,校园风筝节活动等。这些融合学科活动带给学生难忘的体验,收获更多的快乐,更为学生习作提供丰盈鲜活的素材,习作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综上所述,班级微课程的摸索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调整,优化。教师要想从优秀走向卓越,需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整合利用教育资源,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从点点滴滴处做起,不断积累提炼,一步步构建班本微课程,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班本班级活动
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
“六小”活动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活动随手拍”
班级“四小怪”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班级英雄
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晚清报刊中的粤剧班本及其创作群体探考*——以《时事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