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文比读 领悟写法

2023-01-20 15:55杨雪莉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5期
关键词:白鹅领悟母鸡

杨雪莉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统领多篇课文组合成单元,组合单元内的课文写法又各有差别。所以,教师需要整体布局,借助某一组文训练目标,把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转化为组内课文的比读教学,使学生在整组课文的比读学习中领悟文章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找准侧重点

组文比读,重在对组内各文写法的探讨和领悟,在实施某一组课文的教学前,教师要精研单元内的所有课文,从各篇文章表达特点入手,努力寻找这些课文写法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探寻衔接这些写法的支点,将组内课文前后勾连,在比较阅读中,使学生领悟不同课文写法的特色。[1]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作家在表达对每种动物的感情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通过整体研究这一组课文,笔者发现在开展本组课文教学时,要重点关注作家“是如何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组文比读,就需要围绕这个重点,聚焦语用,学习写法。所以,学习“如何写出对动物的情感”成为本组课文比读教学的关注焦点。

组文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系统性教学目标,清晰确立本单元比读教学的联结点:体会作家是借助哪些写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达成比读教学领悟“写出对动物喜爱的方法有哪些”的目标,是本单元组文教学推进的基本策略。

二、领悟一致性

学生都非常喜欢动物,他们的喜爱也容易被这些描写动物的课文所激发。在学生整体预习后,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体悟整组课文相同的写法。

(一)关注表达形式,领悟总分结构

《猫》和《母鸡》均出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白鹅》是著名漫画大师、散文家丰子恺的作品。这三篇课文在构段上有明显的一致性:每一个段落的着眼点都聚焦于总分形式,结构一目了然,逻辑清晰。比读教学时,教师以问促读:“三篇课文都有一些关键性的句子,请同学们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找出来。”学生快速读文,了解内容,教师再细化问题,帮助学生明晰方向:这几篇课文每一篇都有或总起下文,或显示情感变化,或统领全文的句子,你们知不知道分别是哪几个句子?

学生在读中寻找关键性句子,交流后再一起朗读。明确关键性句子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句子与下文段落联系起来思考,说说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从而领悟组文相同的结构样态:总分的构段样式。例如,《猫》一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先总写小猫淘气,后分写“淘气”所在;《母鸡 》一文总写心情变化的两个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而课文中间用过渡句子“可是,现在的我改变了心思”,使课文前后各段分别对应表达感情变化的关键句;《白鹅》关键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既总起又过渡,统领全文,然后用几个分列段落详写白鹅高傲的样子。

通过对三篇课文结构的比读探讨,学生就比较容易地弄清了三篇课文在段落结构上的相同点。

(二)梳理动物特点,体会具体事例

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对动物的情感的,是阅读本组课文的重点要求,从“学习作者写法”的角度来学课文,于实实在在的描写中领悟写好动物特点的具体方法,学生才会明白作家是怎么写的。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用具体的小事例写出了动物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掌握透过具体小事例表达对动物情感的写法的时候,笔者采取的教学步骤如下:

1.找出每一课中关键句里面的关键词,结合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分写段落,体会作者对动物特点的细致描写,结合自身经验和生活场景体会作家笔下的动物形象。

2.试着用标题分别概括对应的“分写”事例。

经过读、找、议,学生顺着关键词列举出了具体事例。例如,课文《猫》列举的事例有:“老实”(睡大觉)“贪玩”(不回家)“尽职”(抓老鼠);课文《母鸡》列举的事例是“讨厌”(叫声难听、欺软怕硬、下蛋发狂)“喜爱”(保护雏鸡、找喂食物、勤教本领、半夜值守);课文《白鹅》列举的事例有:引吭大叫、步态斯文、吃饭架子十足。

这些具体的小事例是对前面动物特点关键词的细致刻画,逼真地刻画了三篇课文中动物的各自特点,充实、具体。学生比读的过程,就是领悟写法的过程。

三、辨析独特性

对单元整组课文进行比读教学,还要通过辨析找到作家各自的表达特色,领悟不同作家对动物的不同写法。[2]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全面理解三篇课文写法的不同,有一定难度。所以,选亮点、取精妙、以点带面,效果才好。

(一)替换比读,品味用词的精当

《猫》《母鸡》和《白鹅》三篇课文在表达作家对动物的感情的时候,很多词语都暗含拟人的手法,传达出作者亲昵喜爱的情感。具体到《猫》和《白鹅》两篇课文,作家都借助情态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都运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如何体会这种写法的精妙呢?通过换词比较的方式来体会,学生易于理解。

首先教师用课件呈现两个句子:“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印在稿纸上。”“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然后围绕这两个句子提出问题:前句中能不能把“小梅花”换成“脏脚印”?后句中能不能把“架子十足”换成“高傲自大”?笔者引导学生换词比读,一起体会。在交流中,针对第一句中的换词,有学生说“小梅花”好看,“脏脚印”不好看;也有学生说我们都喜欢好看的小梅花,而不喜欢脏脚印,“小梅花”暗含了作者对猫的喜爱。针对第二个换词比较,多数同学说“架子十足”作者并不讨厌,暗含作者的喜爱,但是“高傲自大”没有这个意思。

借此,学生明确了这种写法叫作“明贬实褒”,也称作反语,可以使句子富有幽默感,更能表现亲昵的味道。《猫》文中写它的“古怪”,《白鹅》中写白鹅的“高傲”,以及其他字里行间都有类似表达,学生可自由体会。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形象地理解这种写法,笔者又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强化。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时候叫你们什么?

生:(争相抢答)有叫“淘气鬼”的,有叫“真讨厌”的,有叫“讨嫌鬼”的……

师:那么,你们的爸爸妈妈这样称呼你们——“小讨厌”呀、“小坏蛋”呀、“捣蛋鬼”呀、“淘气包”呀,你们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为什么?是不是更觉得他们内心是爱你们的呢?

联系学生生活情景进行引导,学生对“明贬实褒”的写法自然心领神会。

(二)前后对比,领悟情感矛盾的别致

前后对比,可以深化情感,增强表达效果。《母鸡》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前后对比的写法。“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两个句子,态度鲜明,感情迥异,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来写呢?

师:这两个句子前后矛盾吗?请在文中相应段落找出具体的理由来说明。

学生边读边思,再进行个性化分享,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重点句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由此生发对母鸡的敬意。学生通过批划,找出“啄食”“掘地”“洗澡”“半蹲”等系列动词,感受到了成为母亲之后的母鸡无私的一面,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师顺势教给学生“欲扬先抑”的写法,即为了突出事物的优点,先写其不好,借以形成强烈对比,更好地突出所写对象的优点,加深对事物的情感。

猜你喜欢
白鹅领悟母鸡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大白鹅
母鸡
母鸡下蛋
一只大白鹅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白鹅写生记
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