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茶外话功夫

2023-01-23 21:21严利人
闽南风 2022年12期
关键词:工夫茶功夫茶闽南语

严利人

闽南盛行功夫茶,潮汕盛行工夫茶。功夫茶与工夫茶,音同形似,具体泡饮方法大同小异,考究起来,系出同源。长期以来,困扰茶界许多人的难题是,该叫功夫茶还是工夫茶?

功夫茶是诞生于明末清初的一种泡饮方式,发源地则为闽南漳州。清康熙《漳州府志》记载:民风饮茶,必嗜武夷岩茶,必以大彬之罐(后来以孟臣壶为代表),必以若深之杯。这种以小壶小杯冲泡品饮乌龙茶的方式,民间世代传承的茶俗,即被称为功夫茶。

要说清楚功夫茶,颇需费些工夫。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来说,“工夫”一词主要指的是做事消耗的时间,而“功夫”的内涵更偏向技艺、技巧的方面。从读音来说,“功夫”“工夫”的普通话语音相同,而闽南语则有区别。为此,笔者特地请教闽南语注音研究专家林志民,他说:闽南语“工”字的读音为gonglo(攻)。而“功”字的读音则有两种,凡与“功夫”有关的,都读ganghu(刚),与“功夫”無关的,如功劳、功德,词中的“功”读音为gonglo(攻)。这其中的细微区别,外地人恐难以了解清楚。

闽南是功夫茶的发祥地,漳州市特别是漳浦县是功夫茶的故乡。功夫茶习俗随之流传于潮汕、台湾等地,影响深远。形成闽南功夫茶、粤东潮汕功夫茶(工夫茶)、台湾功夫茶三大体系。从方言使用的角度看,闽南语使用地区为闽南、台湾、粤东等地,正好与功夫茶习俗盛行地相重叠,似乎不是偶然的。正是因为闽南语长期交流融通,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功夫茶习俗。据此可以肯定,要泡好闽南这壶茶,不但要花工夫,更需有功夫,这习俗应当叫作功夫茶。

其实,在清代、民初时期,漳泉地区也有人把功夫茶叫做工夫茶的。为什么呢?因为文献里最早出现的工夫茶,并非品茶方法,而是武夷岩茶中的最佳品种。清人陆廷灿自称茶圣陆羽之后,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授知崇安县令,武夷山即在崇安县内。退休后他编了本《续茶经》,于1734年刊行。书中引《随见录》云:“武夷茶……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可知,工夫茶原是武夷岩茶里的一种名茶。当时,人们把用小壶小杯泡饮岩茶的方法,直接称之为工夫茶,是顺理成章之事,颇为自然自豪。民国之后,武夷岩茶中就没有冠以“工夫茶”的品种了,“工夫”则全用于红茶。红茶按地域划分,如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茶等。此后,再沿用工夫茶作为泡饮方式的称呼,就容易与红茶的工夫茶品种相混淆,显得牵强。所以,工夫茶的称呼才渐渐地被功夫茶取代,这就是历史演变的缘由。而在潮汕地区,因为长期沿用,约定俗成,仍叫做工夫茶,笔者认为对此应当予以尊重。

我在《“弘扬闽南‘功夫茶正当其时”》(2020年8月4日《茶周刊》)、《工夫茶,还是功夫茶》(2020年10月16日《人民政协报》)刊登的两篇文章中写道:“功夫茶是一种新型的泡饮方式,先有其实,后有其名。就像小孩生下来,刚开始没有名字,后来有了乳名,再后来有了大名。形象地说,工夫茶是乳名,功夫茶则是大名。”“‘工‘功含义有些不同,‘工即力气、时间,‘功为武艺、本领,引申为焙茶的火功、泡饮的技艺等。泡功夫茶需要花工夫,但更要有功夫。因此,两相比较,笔者认为,还是把‘功夫用在茗饮技艺上,显得更为贴切、生动。”

茶里茶外,谈工夫论功夫。归纳成一句话,还是称呼功夫茶,最为贴切妥当!

猜你喜欢
工夫茶功夫茶闽南语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
“工夫茶”与“功夫茶”不是一回事
闽南话
闽南话
茶杯里的禅道
茶杯里的禅道
功夫茶
宜红工夫茶加工工艺及设备的改进
潮州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