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创新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及保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24 19:09杨维冯国涛
西部皮革 2022年23期
关键词:生物质专业学生

杨维,冯国涛

(四川大学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21 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争夺生存权、发展权和话语权的焦点与核心,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1]。教育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等都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2014 年6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军力量。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保障[3]。

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推动学院传统工科专业内涵式发展,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9 年开始创办了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创新班(以下简称“创新班”)。该创新班旨在瞄准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需求,通过整合全校生物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资源,培养既具备化学、化工、生物、材料等方面扎实的基础,又具备生物质转化与利用基础知识和工程能力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科研能力的、能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创新班自2019 年以来已招收四届学生共190 人,已初步形成了“名师领衔,精准指导;兴趣驱动,创新牵引;学研结合,贯通培养;全程激励,动态调控”为特色的培养与管理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管理与服务保障。

1 建立“四力”标准的遴选机制与全面竞争的动态调整机制

为保证创新班优秀的生源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新班每年四月在全校理、工、医类本科一年级学生中按照“思想品行为先导力、专业兴趣为驱动力、学习能力为核心力、综合素养为发展力”相结合的遴选机制选拔50 人进行培养,并在二年级创新班学生中以综合评价为基础实行退出与增补的全面竞争动态调整机制,为创新班提供优秀的生源保障。

在择优遴选过程中,坚持“四力”综合考核标准,由创新班学生选拔工作组按照“学生申请—资格审查—专业面试”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考察,真正遴选出了解并热爱生物质、具有专业发展潜能、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第一、思想品行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先导力,只有思想上进、品行高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思想品行主要从学生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质、群众基础、团队精神以及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考核,确保学生的思想基础。第二、专业兴趣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驱动力,只有对专业内涵与发展前景有深入了解,对生物质领域有探索兴趣的学生才能保持持续的学习与研究动力,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因此,专业兴趣主要从学生对生物质领域的了解广度、从事科学研究的愿望与科研探索的初步规划等方面进行考核。第三、学习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力,只有学习自主性强、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学生才能将学习能力转化为专业知识。因此,学习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所需具备的核心要素,主要从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六个指标,同时参考已有学习成效进行综合考核。第四、综合素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力。只有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善于表达以及吃苦耐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因此,在综合素养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个人认知、生活态度与人际关系等,以期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在进行综合考核时,将思想品行作为前置考察的定性条件,学习能力作为资格审查的入围条件,专业兴趣与综合素养按权重计分作为专业面试的录取条件。通过多重把关、全面考察,以选拔出符合创新班培养目标、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加入创新班学习。

同时,为保证创新班人才培养质量,创新班在大二春季学期进行动态调整。主要对因思想滑坡而受到处分、因学习松懈而退步明显、因科研懈怠而消极应付,已明显不具有培养潜力的学生退出创新班。并以当年创新班招生人数为基数,在全校大二理、工、医类学生中仍然按择优遴选的原则补录相应人数,以确保创新班人数的相对稳定。

目前,创新班通过择优遴选与动态调整的竞争选拔模式,吸引了以本学院工科专业为主的优秀学生,并已形成了凝聚力强、班风学风正、学术氛围浓,且学习成效明显优于相应专业普通班学生的良好发展态势。

2 探索“一中心、两平台、三激励、四联动”的协同育人管理模式

为提高创新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秉持“三全育人”理念,在创新班学生中探索并实施了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特色课程教学与科研轮训实践的两个平台全方位培养,以专项奖学金、科研成果突出奖励金与国际交流奖励金的三维度全过程激励,以及以辅导员、班主任、学术导师与专家团队的四角色全员联动的“一中心、两平台、三激励、四联动”协同育人管理模式,以此推进创新班的平台保障、激励保障与队伍保障,实现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一中心”,即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创新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所需的核心能力,也是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结果体现。因此,创新班中除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外,所有的支持保障系统与管理服务系统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工作。

“两平台”,即特色课程教学平台与科研轮训实践平台。创新能力培养既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以获得创新知识,更需要通过科研轮训进行创新实践。因此,创新班一方面为学生开设了生物质方向特色课程供修读,同时还集全校生物质科学与工程方向的科研平台优势,形成了生物质基础科学问题、生物质转化与生物质材料三大科研轮训平台,让学生在大三前通过自由选择进入不同平台开展三次科研轮训,使学生全面探索多平台方向的科研兴趣,并最终结合个人志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强创新驱动力[4]。

“三激励”,即在创新班学生中设立创新班专项奖学金、科研成果突出奖励金与国际交流奖励金的三重激励,激发创新班学生刻苦学习、潜心科研、拓展国际视野。学院通过设立创新班奖励基金,每学年创新班学生中80%及以上学生可获得奖学金,50%及以上学生可获得高额多重奖励,60%及以上学生可参加一次国际交流或海外访学项目等。同时,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除导师给予科研补助外,学院还将给予科研成果突出奖励金,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以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通过多形式的物质奖励与发展奖励相结合,持续激励创新班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科研热情。

“四联动”,即在创新班中建立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辅导员、班主任、学术导师与专家团队四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其中,专家团队是以全校生物质领域的院士、杰出教授领衔的名师团队,对创新班学生从新生研讨课、生涯规划讲座、前沿技术探讨等进行学术引领;学术导师是对每位进入创新班的学生实行“一对一”导师制,主要从科研启蒙、实验探索、课题认知等方面进行科研指导;班主任是在学院选拔优秀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专业认识及学业规划等进行学业指导;辅导员则主要从班级氛围建设、综合素养提升、责任担当意识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等进行思想引领。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术导师与专家团队的协同努力,共同培育创新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 打造“学院+学科+学工”一体化的支持保障体系

支持保障体系是创新班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运行、培养目标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基础,为保证创新班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学院以服务保障为主、学科以平台建设为主、学工以管理服务为主”的分工合作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逐步形成创新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管理机制。

学院服务保障主要从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的规划、创新班建设经费的筹集、院内外资源的协调等涉及人、财、物核心工作的统筹规划,为创新班开班建设提供最硬件与软件的服务支撑。学科平台保障主要是专业紧紧围绕课程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两大人才培养核心环节提供教学与科研服务支撑。目前,学科已建有生物质基础科学问题、生物质转化与生物质材料三大平台方向,并围绕三大平台方向共开设7 门平台方向核心课程供创新班学生修读,以全面掌握了解生物质的内涵与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学科也建立了学生在各平台方向间自由选择参与科研轮训后再确定科研方向的兴趣探索模式,使学生在特色课程学习基础上能更多深入了解生物质不同平台方向的科研特点,为激发创新班学生的科研热情与科研志向提供了学术保障。学工管理保障主要是学生工作队伍从创新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业规划引导、班风学风建设以及评奖评优等日常工作运行提供管理服务支撑,让学院与学科对创新班的建设思路与举措得以全面贯之。目前,学工队伍在强化创新班学生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与科研精神的思政教育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学业规划档案与成长档案,通过制定并实施了《创新班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创新班奖学金评选办法》《创新班学生综合评价方案》等,营造了具有蓬勃生机与活力的学习与科研氛围,使得创新班学生在综合评价各项指标中都明显优于普通班学生。

4 创新班未来工作思考

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创新班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新工科内涵式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应继续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继续深化专业内涵与加强平台建设,努力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生物质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第二、继续加大创新班与专业的宣传力度,吸引全校更多优秀理、工、医类学生加入,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第三、以协同育人管理模式为基础,继续探索学校、行业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链,以增强人才培养的行业与社会适应性;第四、以创新班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基础,继续加强“本—硕—博”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鼓励更多出类拔萃的优秀本科生更好地发挥潜能,选拔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研究人才。

5 结束语

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创新班在“学院+学科+学工”一体化支持保障体系的协同努力下,创新班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四力”标准遴选机制与全面竞争的动态调整机制,以及“一中心、两平台、三激励、四联动”的协同育人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班建设、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学生在班风学风、学习成绩、科研训练及综合素质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本-硕-博”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输送了大批优质生源,增强了学生自信,促进了专业改革,优化了学科建设。

猜你喜欢
生物质专业学生
生物质水暖炉 农村节能减排好帮手
生物质发电:秸秆变燃料环保又增收
生物质挥发分燃烧NO生成规律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造纸与生物质材料》(英文)2020年第3期摘要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赶不走的学生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生写话